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十辆驴车进进出出,满载着几十筐鲜辣椒,有绿有红。

他们大多会运往各大城市的酒楼食肆。

又送走了一批订单。

姜宜靠在太师椅上舒展着身子,春日微风拂面,将山间的野草芳香带来。

前来取货的客商互相交谈,说起盛京的繁华,说起皇城以北的七十二坊。

她不由有了向往,小说世界的时代是模糊的,混杂了华夏五千年的文化,而他们口中所说的坊市存在于唐朝,然而夜市却只在明宋盛行。

或许这才是小说世界的好处。

“盛京真的这么好吗?”她不由地问。

吴大婶端来了碗茶水放在她手边:“盛京那可是整个大康最盛大繁华之地,可是太远了,我还一辈子都没去过。”

问吴大婶要了茶水的脚商说:“七十二坊里还有胡人,南北杂货开满了整条街市,茶楼、酒楼、食肆,护城河穿城而过,虹桥之上商客往来,在那里能找到所有你想要的东西。”

“花朝节时还有烟火盛宴,十二花神游街献舞说不定还能见到皇上。”

姜宜听得入迷,大城市就意味着大商机,若是能在盛京有一条自己的商街,那该是多么伟大的事情。

“娘,算好了。”楚子晴捧着张卷子走来,上头是做好的算数题。

叫姜宜意外的是,楚子晴五岁半就能算出大学高等数学的算数,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吗。

“啊啊啊。”一旁小桌上,楚子凌看着满卷子的题目抓耳挠腮,“妹妹做就算了,为什么我也要做这些文绉绉的东西。”

姜宜无奈,一家人总有些差别:“你武才了得,可当武状元可不能不识字。”

“我才不当武状元,要做大将军。”楚子凌以笔作剑挥舞着说。

吴大婶:“是是是,像西北战神楚断云一样的大将军。”

此话一出,两个孩子齐齐愣住。

楚子晴兔子跳:“对,哥哥要像爹爹一样。”

吴大婶闻言笑说:“像你们爹爹也不错,为朋友两肋插刀。”

“你知道楚戎的事吗?”姜宜不由好奇,他们朝夕相处了这么久,她并不了解楚戎。

吴大婶微微蹙眉思索了片刻说:“楚郎君和三个孩子是两年前到的田家村,他的名声在这一片乡里都是有名的,为了蒙冤的朋友滚过钉板,为此不惜与权贵作对,倒是个率真的儍孩子。”

儍吗?她倒是觉得,楚戎值得敬佩。

小说中有过关于小反派父亲的描述,正当年少,马场上一支单抢杀出重围,寒门出身却敢为了心中的正义藐视权贵。

她由衷的感到敬佩。

可这都不是她所认识的楚戎。

“才不是,爹爹是杀场上的杀神,光是听见他的名字就下破胆子。”说着楚子晴两指并拢,把手比作长枪在空中轮了一个半圆,“主将在此,犯我边城者,提头来见!”

姜宜听得怔怔的,脑中闪过楚戎勒马长枪力战群雄的场景,那日他端坐藤椅上弯弓一箭力透靶心,确实威武雄壮。

或许那才是真的楚戎。

楚子凌忐忑看向姜宜,她的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他收回视线,颤声说:“妹妹又犯傻了。”握炭笔的指尖有些握不住笔。

几日后。三月初,田里满地黄花,稻苗都插上了。

她送了几捆杂交水稻的稻苗给吴大婶和村里机会没有矛盾的人家,若是都能重活,来年她就多种几亩水稻。

正打算农忙的时候,胡三家的来路过。

胡三儿娘三娘子,自打胡三儿烧了楚家房子,他们被判赔钱以后。

就没把钱筹齐,八十两毕竟不是小数目。姜宜觉得与其让他们做老赖,倒不如以工抵债。

是以胡家一大家子,胡三爹胡强,胡家的老大老二都被叫了回来。

一家子在楚家宅子的废墟里忙进忙出几日。

王木匠和他的几个学徒都是性情中人,最看不起老赖,对他们便没什么好脸色。

“你知道我是谁吗!”就听楚家院子里,胡家老大说。

王木匠的徒弟,一个叫阿木的嗤笑一声说:“你是谁,不就是个贡生,真当自己是读书人了?”

“你。”胡大咬牙切齿。

阿木把一个泥桶塞到他手上:“干活去吧,你家是来还债的,你当你家是来干什么的。”

胡大恨恨接过木桶,都怪那个傻子给家里惹了这么大麻烦,否则他才不会从书院回来。

但也只是脸上不满,到后来仍是乖乖去把墙刷了。

那个阿木姜宜记得,她的徽记和商报的印刷板都是这个男孩做的,十五六岁的年纪,就有一手雕工,是个人才。

“阿木,你以后就跟着姜姐姐做活吧。”她朝远处喊道。

王木匠揶揄她:“姜娘子挖角是不对的。”

阿木挠挠头,不大好意思。

一边胡大胡二恨恨看着他们。不多时胡大将目光落下楚子凌身上,对身旁的胡二说:“就是那小子打了弟弟?”

胡二:“是他,叫楚子凌。”

“那旁边走来的和我们一般大的叫什么?”胡大问,他一年都待在镇子上的书院里,若不是出了这件事,根本不用回来,很快就要乡试了。

要不是这家人,他就不会浪费复习的时间在这里糊墙。

胡二思索了一会儿说:“好像是叫楚子珉,长得人模狗样,村里人都喜欢他。”

镇上的乡试要开始了。

进了书院才有乡试的资格,乡试之后还有会试,楚子珉的年纪,是时候考院试了。

她给楚子珉买了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备了一屋子,本还打算请个启蒙老师。

双胞胎也到了启蒙的时候,虽说楚子晴已将筹算练得如火纯青。

但古代教书先生有些难找,还得去府衙前面贴告示,几日来她的告示无人问津。

“先生啊,得慢慢找,实在不行叫二郎教教就是了。”吴大婶说。

姜宜笑笑不语,楚戎也不是没教过,他那个冷脸孩子们见了都怕,哪里还有心情听课。

楚家两亩地的辣椒都收完了,就该种些新东西了,辣椒销路已经打开,客商不仅回来付了订单的尾款还订了下个季度的订单。

订银她涨了一倍,收了不少银子,统共二百两。

她把空间里培育好的辣椒苗取出来,整整一百斤的根苗,需要人工一株一株种进地里。

姜宜换了农忙的粗布衣服,脸上戴着面纱,打算亲自下地。

见此楚子珉也忍不住要撸起袖子帮忙。

姜宜忙拦住他:“白马书院的院试要开始了,你多看看书。”

朝后退了一步,楚子珉撸起裤腿说:“娘放心吧,书我都背熟了,试题我也做完了。”

是了她怎么忘了,反派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二人并未注意,不远处,胡大紧盯着楚子珉掰断了根棍子:“就凭他也想进我的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