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伦是一个说干就干的性格,当天晚上就把留在山寨的头领们叫到了一起,说了一下安排。

王伦接下来要去趟东京,这次事情非常重要,已经刻不容缓。之前的两三个月看着折腾了挺大的阵仗,其实只是初步解决了一个生存问题,直到醉瑶台风波一结束,这个生存问题才告一段落。

醉瑶台稳住了,梁山目前的现金流就稳住了。根据王伦大概的估计,现在梁山一个月能有40万贯左右的进项,这是一笔巨大的资金,相比而言,成本几乎是忽略不计,和收益相比几乎就是个零头。

这生存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解决的就是一个发展问题,要发展就得有人手,就得有人才,人才哪里最多?肯定是这东京汴梁城。

按照王伦的安排,林冲守山寨,王伦不在,山寨一切大小事务听林冲安排;吴用守好醉瑶台,若有大事发生,吴用在和林冲商量后相机处理。张教头协助柳如玉做好醉瑶台工艺的保密工作,这是财源根本,马虎不得。

此外王伦还安排了另外一件事情,一是让宋万抓紧安排人腾出一个能容纳几千人居住的场地,清理完整,待人手准备好后就加盖房屋,二是让杜迁安排人手去打探武大郎的下落。

这次王伦进东京,带了武松、张九、狄长青和柳长生四个人。之所以带柳长生是因为前几天已经有喽啰带回来消息,柳如玉和柳长生的父母的遗体已经打听到,是在高衙内以前一个外宅的枯井里。王伦之前答应的事情,这次一并解决,也算了了一桩心愿。

大家从济州出发,和吴用交待好了事情就上了路。

这次在醉瑶台倒是看到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前两天在醉瑶台闹事的红眼大汉的遗孀找到了吴用,因为王伦打了招呼,吴用在账上支了银两,让阮小七帮忙,厚葬了这红眼大汉。

这红眼大汉叫张福来,原来是当地有名的富户,被龙王帮设了赌局圈套,坑光了钱财,再用他妻子颜秋红做威胁,用自己的生命来坑害醉瑶台,最后还是醉瑶台给他报的仇,并救出了颜秋红。

说来也是有意思,在阮小七帮助颜秋红埋葬了张福来之后,颜秋红就缠着阮小七不放,说阮小七打死了她的丈夫,阮小七就要对她负责,她要死活跟着阮小七,吃糠咽菜都行。

刚刚二十郎当岁的阮小七人前是个茅房拉屎脸朝外的汉子,人后是个情事未开的小处男,一脸尴尬,又是打不得骂不得。

最后吴用经过一番了解之后也是耐心宽慰。原来这张家的富裕很大一部分是这颜秋红的能耐,颜秋红本就是商家出身,很有一番眼光,做事也是有一番章程。只是再大的家业也经不住赌场的折腾。

王伦知道后大喜,对着阮小七笑道:“好你个七郎,别身在宝山不知,这颜秋红定是个女中豪杰,别得了便宜还卖乖。这事是你起的头,你就负责照顾,以后传出去别说咱梁山虎头蛇尾,不讲情义。”

阮小七无奈认下,他的两位哥哥倒是乐见其成。

这颜秋红除了嫁过一次之外,还没有子嗣,才能相貌俱是上上之选。

当然了,这颜秋红的眼光从来没错过,这是后话。

因为颜秋红有过商贾经验,吴用就留她在酒楼帮忙。

王伦看到一脸情义的颜秋红和一脸无奈的阮小七,心里暗自发笑:“好你个阮小七,你对付汉子们还行,对付这多情娘子,估计你也耐不了几个回合。”

也许是阮小七和颜秋红好事的影响,王伦一路上心情还是不错。

“长青,本朝仁宗年间有一个大将军叫狄青的,你可知道?”王伦骑着马,笑着问旁边的狄长青。

“知道,本朝大将军,后来听说还做了宰相。”狄长青想了想说。

“哦,不错,还知道狄大将军,那你和他有关系么?”王伦问。

“有关系。”狄长青说。

“哦,说来听听,你俩是什么关系?”王伦立马有了精神。

“我俩名字挺像的。”狄长青一本正经地回答。

“哈哈哈哈,好你个小子,你还是个冷幽默。”王伦笑着抹了抹眼泪,这平时不开玩笑的人真正开起玩笑来才是笑死人,那是真的出其不意。

“大哥,这冷幽默是啥意思?”张九虽然习惯了王伦偶尔蹦出来的新名词,但是这个词好像还是第一次听说。

“哈哈,以后慢慢体会。”王伦也不说透。

“长青,我且问你,假如我要是弄一支人的军队,你说这什么样的人最适合当士兵?”王伦随意地问了一句。

“我觉得士兵最好是老实本分守纪律,脑袋太好的人当不好士兵。”狄长青想了想说。

“哦,为什么?”王伦有了兴趣。

“他们要么当将军,要么当叛徒。”狄长青认真地说。

“哈哈,好你个小子,还真有几分天分。”王伦难得点了点头。

“你识的字么?”王伦问。

“认识几个,认得不太多。”狄长青尴尬笑了笑。

“等这次的事情办完,我会给你个差事,差事办好了就给我好好读书,要看得懂军令。不光是你,军队里所有的人都要看书识字,不求你吟诗作赋,但是军令都要看得懂,告示也看个大概。这次回去就给你们找先生。”王伦笑着说。

“大哥,那还能来得及么?”张九一脸头疼表情:“我还识得几个字,像大勇怎么办?猪认得字都会比他多。”

“哈哈,我不管,认字不过关,零花钱减半。”王伦哈哈大笑。

王伦本就喜欢热闹,一路上自然欢声笑语不断。

这开了河,迎了春,空气都变的暖和起来,一路上柳条发芽,草尖开始露头,虽然绿色不多,但还是让人心情舒畅。

这开封府依然是像庞然大物耸立在大地上,护城河绕城一圈,十来条漕渠蜿蜒向几个方向,就像一个巨大的蜘蛛。

这汴梁城人来人往,进进出出好不热闹,这中间固然是有不少达官贵人,也有不少贩夫走卒,当然还有不少趴活的力工和破衣烂衫的乞丐。

趴活的力工最要集中在十来个码头附近和大小路口处,都有专门的把头揽活,揽好活后再分配给下面的帮众,人手不足了再拉一些散工凑数。

北宋手工业发达,催生了不少的手艺人和工人。因为近几年战乱不多,社会相对稳定,市场的需求也大,众多的劳动力基本上能得到满足。前几年淮河和黄河发大水,有十来万难民涌到了东京城附近,后来朝廷下旨让周边州县收留,也是解决了一小部分。剩下的灾民一部分青壮年的可以在东京城里出卖苦力,一部分扛不过冷热伤病死亡。还有一部分老弱病残就在这东京城的夹缝中生存。

这现在的东京城,表面上多繁华,角落里就有多黑暗。整个东京城的三五万强壮立功,分成了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帮派组织,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以乡党和亲戚为基础成立了闲散帮派,后来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官场上的干预,就形成了带一定黑恶势力的组织,分布在东京城的角角落落。

这东京城分为两个部分,明面上的和暗地里的。这暗地里的角落每年因为各种原因死去的人少说也有一两千人,因为这些人被关注的少,多少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的无声无息。

狄长青几个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狄长青作为一个大哥哥,带着下面的6个弟弟妹妹,半工半乞,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

沿着道路一路往内城走,狄长青一边介绍城里的情况,因为狄长青从小就钻在东京城的角角落落,他的了解,比林冲这个上层人士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王伦是一路走一路感叹。感叹江河日下,生活不易。

一行人来到了东大街的一个巷子里。这个宅院自从高衙内死了之后就空了出来。这个宅子本来就是高衙内从哪个商贾手中抢过来的,高衙内死后也没人管了。商家嫌晦气,就低价甩卖,前几天被梁山一个兄弟秘密接手。

柳如玉和柳长生的父母就在这院子里的枯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