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番察看与考究,妇女的首饰盒是真品,包浆厚重,手工一流,张福军估价在50万左右。

这下如同巨石咂进平静的湖面,让众人本就躁动的心,久久平静不下来。

不少只打算凑下热闹的村民开始陆续悄然离场。

为啥要离场?

原因不言而明,他们想早点回去,翻找一下自个家有什么老旧点的物件,也让专家帮忙鉴定,没准下个幸运儿就是自己。

楚健对此,还一无所知。

当他再次鉴定好手中的物件,抬头一看,顿时吓了一跳,什么时候来了那么多人的?

现在比一开始,足足多了一倍,而且没有人是空手的,少的一件,多得两三件,更有甚者带了足足五件。

只见他其中一只手拿着一件,腋窝夹着一件,另一只手拿两件较小点的。脚边放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罐子。

更让楚健心里发怵的是,眼前这些人并不是全部,还有持续有人带着宝物往大榕树这边走来。

楚健心里悲叹,这何时才能鉴定完啊!

但说出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

总不能活动搞到一半,就告诉别人说,活动时间到此为止。

这不就是那啥,刚把裤子脱了,你才说不行呀!大姨妈来了。

不过这次稍微好点的,多了莫飞跟张福军两个经验丰富老道的专家。加上楚健能作弊,只要速度快点,应该不用加太长时间班吧?

“大爷,您这房契是民国没错,但房契存世量较大,且艺术价值普遍不高,况且您这保存也不好,不少地方都有虫眼,还缺了一个角。”

“大哥,你别开玩笑了。你看碗底的款识‘微波炉专用’,怎么可能是元代的青花瓷呢?”

“你这腌菜的大缸,不说多的,就一百一个,你要多少直接说,我能马上打电话叫人拉来。”

“这幅画有点意思,用的是旧纸新仿。”

……

楚健在使用左眼的能力,在快速地鉴宝。

楚健的异常举动,引起莫飞、张福军两人的注意。

他们从不怀疑楚健的实力,从田荣的藏品中捡大漏开始崭露头角,再到鉴宝大赛和国际交流赛中大放异彩,隐隐成为同辈中的第一人。

这次乡村义务鉴宝不是说,鉴宝为辅,宣传讲解古玩文物知识为主的吗?

带着疑惑,想抬头看个究竟,结果同样被眼前这密密麻麻的人群吓得头皮发麻,心里不禁哀嚎,这得花多长时间才能结束啊?

不约而同地加快鉴宝速度,讲解时只讲重点,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能省则省。

在快乐与痛苦并存中鉴宝,是莫飞与张福军未曾体验过的。

快乐,是因为这次鉴宝,确实见识了不少宝物。

龙泉窑露胎龙纹盘 、徐三庚刻青田石章、黄花梨灯挂椅、剔红福寿如意、白釉暗刻花卉莲瓣碗等等,价值高低不一。

痛苦,是因为要鉴定的宝物实在是太多,而且有时候还得忍受一些奇葩的事。

莫飞遇到一位持宝人,带来的是一只夜壶,这本没什么,关键是,那家伙来的匆忙,没冲洗,甚至里面还残留些许尿液,一股骚臭味,差点儿把莫飞熏晕。

张福军也惨遭毒手,遇到一位持宝人,拿着是腌菜的小缸,但那缸已废弃多年,原以为不会再动用,里面腌菜剩下的残留就懒得倒掉。同样也没冲洗,就直接抱给张福军鉴定,结果可想而知。

“专家好!”这时候,一位村民,向楚健递上一个卷轴。

卷轴中国书画的装裱形式之一,是中国画裱画最常见的体式,以装有\\\"轴杆\\\"得名。一般一幅作品裱为一轴,也有多幅作品裱为一轴的。

张福军跟莫飞喝口水,舒缓一下也凑过来,看看卷轴里面的庐山真面目。

看着卷轴露出来的文字,张福军轻声读道:“臣对: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

“老张,真迹都看过不知道多少遍了,咋连个假冒还那么歪腻”莫飞开口道。

张福军笑而不语,只沉浸在自己阅读中。

“专家,你就瞄了一眼,咋就乱说,我的宝贝是假的,这可是我家祖传的。”村民生气地对莫飞说道。

楚健忙安抚道:“先生先别激动,你知道这是什么吧?”

“赵秉忠的状元卷!”村民点头道,他又不是不识字。

状元卷即中国古代举人考取进士时,当时状元的那份考卷。

状元,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产物,中状元是封建社会众多读书人的梦想。

中国自从开科举取士,到清王朝灭亡,这一千多年的时间仅产生过七百多名状元,有案可查者620余名,包括唐朝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杨慎,清代的翁同龢等。

这些状元的墨宝却没能流传下来,都跟朝廷密档锁在一起,即使在当时的朝廷看来,这些也属于国家机密,是重要档案,不能随便让外人看。当一个王朝灭亡,这些东西都会被销毁,无一存留。

举个简单的例子,古代的殿试就跟如今的高考类似。考高考完后,你能把你的卷子带回去吗?答案是当然不可能,连稿纸都不让你带出考场呢。

“那你对赵秉忠的状元卷有多少了解?”楚健问道。

“据说是如今现存唯一的一份状元卷。”

张福军开口道:“提到赵秉忠的状元卷,就不得不提到魏振圣,他是青州文物管理局的专家。三国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辅佐,而魏振圣,为了说服赵秉忠的后人,把状元卷上交给国家,足足跑了二十几次。”

状元卷后来成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个极其珍贵的宝贝,并没得到专家很好的保护,一度被偷走,下落不明。

原来文物贩子知道这份卷子的宝贵,就偷出来想卖个好价钱,市场一度叫价一个亿。想买状元卷的人很多,但敢买的人却不多。

很多文物贩子连连摆手,说:“这份状元卷值钱,但怕有命赚没命花。”

因为状元卷是无可替代的文物,国家一定会追查,他们不敢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