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柳如烟点头表示知道,对于楚健的能力,她从来就没有怀疑过。

很快,这件清乾隆景德窑双耳瓶,便被顶到六百万的价格。

不过,这并没有让来参加拍卖的富豪们退缩,反而是价格越长越快,不一会就突破了一千万的大关,上涨的趋势才慢了下来。

最终,清乾隆景德窑双耳瓶以一千一百万的价格成交,跟楚健给的价格,虽然相差了一百万。

这并不奇怪,竞拍本来就是相互抬价,可能还会有拍卖行自己安排的托在里面。

为了利益最大化,甚至让拍品流拍,或者是让安排好的托,顶到一个很高的价格,也不会让拍卖行的利益受到一丝的损伤,

接下来的几件拍卖品,经过楚健简单的介绍,柳如烟也并没有看上。

柳如烟也知道,这种事情肯定是急不来,反正接下来还有不少的拍卖品,实在不行,只能让楚健帮自己寻找了。

终于在第十件拍卖品被拍卖行的工作人员送了上台的时候,楚健目不转睛的看着。

柳如烟看到这一幕,就知道,楚健肯定是找到好东西,要不然也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于是问道:“这件到底是什么宝贝?”

“我看,这件绝对符合柳总你的要求。”楚健说道。

柳如烟知道楚健并不是那种会夸大的人,点了点头,随即说道:“那就交给你!”

就在这个时候,拍卖师介绍:“这可是一件清朝时期珐琅彩葫芦瓶,底价是六百万,每次加价不能少于五十万。”

就在拍卖师话音刚落,台下激烈的竞价开始:

“六百五十万!”

“七百万!”

“八百万!”

........

在场的人,对于珐琅彩还是非常的热衷,所以价格一下子就突破到一千万的价格,而上涨的幅度并没有因为超过了一千万而降低,反而有一种越涨越高的势态。

“一千二百万!”

楚健举手竞价。

很快,另外一个声音,直接加价一百万!

柳如烟回头看去,发现正是杨少叫价,而且还带着笑容看着柳如烟。

柳如烟看见这个人之后,脸上不由露出不悦之色,心想又是这个杨堃,真让人反感,每次都要在我的面前来刷存在感,就好像一个狗皮膏药一样烦人。

“怎么,柳总你好像不待见这个人?”楚健问道。

说完,他还转头看向杨堃的方向,却被对方眼神挑衅,感觉到有点莫名其妙,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

柳如烟皱眉:“这个杨堃,前不久见到我一次之后,就展开疯狂的追求,一开始我并没有理会,谁知道他却好像上瘾一样,然后又换了方式,每次都跟自己作对,觉得这样就能引起我的注意。”

楚健顿时笑道:“原来是这样,正常。”

清朝时期珐琅彩葫芦瓶的价格,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两千万。在场的不少人都开始放弃。

杨堃竞价:“两千五百万!”

一下子又提高了五百万,让本来不少人都想还想参加的人都放弃,毕竟看到杨堃这种势在必得气势。

不过,楚健并没有惯着:“两千六百万!”

这时候杨堃的秘书小声提醒:“杨少,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这个清朝时期珐琅彩葫芦瓶本身的价格。我们是冲着压轴品来,要是在这里用掉这么多钱的话,到时候拍卖不下压轴品,董事长可能会生气。”

杨堃没有上头,思考一下,也觉得自己的秘书说的有道理,然后说道:“我再叫最后一次,我就不相信柳如烟会花这么多钱买这个清朝时期珐琅彩葫芦瓶。”

在他看来,柳如烟是商人,不做亏本生意。再说,柳如烟本身就是做拍卖的,比谁都清楚。

秘书听到这里,本来还想劝阻一番,但是看到杨堃犀利的眼神后,把本来想说的话,又吞了回去,因为她知道,违逆眼前这个人,没什么好果子吃。

杨堃最后报价:“两千八百万!”

楚健眼皮都不眨一下:“三千万!”

杨堃只能黑着脸,眼神却死死地盯住楚健,要是眼神能杀人的话,估价楚健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拍卖师也没有想到这个清朝时期珐琅彩葫芦瓶,能拍出这么高的价格,连忙呼喊:“三千万,还有没有更高的?这可是不可多得珍宝……”

在场的人很明显也被这个价格给震惊到,议论纷纷。

这个清朝时期珐琅彩葫芦瓶的价值大概就是在一千到两千万之间,一下子就超出了一千万,虽然在场的人并不缺钱,但是钱也不是大风刮来,有钱也不是这样浪费。

拍卖师看见没有人再竞价,为了不得罪这个贵宾,直接说道:“三千万第一次.....第二次......成交!”

柳如烟问道:“这时候应该能告诉我了吧?这个花瓶到底什么来头,要花这么多钱买下来。”

楚健解释:“这个珐琅彩葫芦瓶并不是清朝时期的东西,而是明朝时期的东西!”

“这个花瓶很明显就是珐琅彩,不是清朝时期才有珐琅彩的吗?”柳如烟不懂的问道。

虽然自己不是很了解,但是也明白,珐琅彩是清朝时期的瓷器代名词。

楚健解释:“其实在明朝珐琅彩就已经传入我国了,虽然明初掐丝珐琅工艺已逐渐被朝廷重视,但是真正引起文人注意与仕宦商贾珍藏,已经是明代晚期的事了。因此,真正早期的器物传世不多,工艺技法也不是十分成熟。”

“在明朝代宗朱祁钰时候,对掐丝珐琅彩甚是喜爱,因此传旨大量制作,工艺水平提高很快,当时正是景泰间,产品又大多以孔雀蓝色为主,所以人们就把这种掐丝珐琅彩工艺品叫作景泰蓝。这个称呼后来就一直传下来了。”

“还有就是景泰蓝,它不仅是明朝景泰年间这个狭义的名称。而是演化成一种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的艺术品名称,掐丝珐琅在整个珐琅艺术领域已成为景泰蓝的代称或专称,同样它在起着对掐丝珐琅这一珐琅分支系统的规范作用。”

当然了,明代珐琅彩和清代珐琅彩不一样。

明代传世珐琅以铜胎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为主流,还设立了机构——“御用监”专为皇家而制器。

柳如烟听到楚健的解释后,虽然还是不是很明白,但是也明白这个葫芦瓶,应该是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