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还猜吗?”楚健主动询问主持人。

这回,主持人老实了很多,不敢让楚健继续了。

她做主持好几年,也没见过楚健这么说话毫无顾忌的。直接硬刚专家,吐槽相关部门等等。

不过,节目效果显然很不错,否则导演那边已经有所阻止了。

“那我们有请下一位持宝人,看看他(她)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宝物,掌声有请。”主持人开口道。

主持人怂了,这让观众们再次疯狂调侃。

接下来入场的,是一位女子,而且长得还挺漂亮,身材高挑,二十来岁的样子,一身连衣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节目组请来的明星。

老规矩,先介绍持宝人的信息。

这美女叫李芳华,是一名瑜伽培训师,她自己开了一家瑜伽店,算是一位老板。

而她今天带来的,是一幅画。

“这幅画是我外公传给我的。”李芳华说了来历。

楚健和康老已经打开那幅画,发现有沈周的印。

此画背景,背山高耸,两巨峰并列,山峰耸入云两,山巅山坡间绿树葱茏,两高山间形成一大峡谷,云雾迷茫。

溪水潺潺,汇流成一泓潭水。山麓下青松杂树掩映着数间屋宇茅舍,屋宇卧川而建,屋后竹影锵翳。

画中的主人在室中正襟趺坐,拱手静思,身前桌上有一烛台和一函书籍。门外溪水环绕,意境清雅。

“嗯!有点意思呀!”

听到康老这么说,大家好奇心顿时被勾引出来。

“哦?怎么个有意思法?”主持人做好自己捧哏的角色。

“这幅画很出名,叫《夜坐图》,明代大画家沈周的代表作之一。此画构图简朴,虽无叠岭飞泉,又无繁密林木,可是意境幽远,气韵雄逸。上方还有沈周题写《夜坐记》。

《夜坐图》有一幅收藏在台岛的故宫博物院,也就是说,眼前这幅《夜坐图》和台岛的那幅,有可能其中一幅是赝品。”

主持人一听,感觉康老说得不对。

“是肯定有一幅是赝品吧?”

这也是所有人的想法,而且基本上可以肯定,眼前的这幅就是赝品,人家博物馆能出错吗?

当然,不是说没有万一,但那概率太低了。

“不能这么说,万一两幅都是真品呢?”楚健笑道。

啊?

主持人和现场的观众傻眼。

还有这样的事?

在他们认知中,名画都具有唯一性。那就是只有一幅是真的,其他都是赝品。不可能一个画家重复画一幅作品的吧?

就连李芳华也难以置信。

“别这样看我,我也就是说万一,没说这幅是真品。”楚健摆手道。

主持人不解:“为什么会有两幅真品的情况?楚老师,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大家都听说过揭画吧?就是一幅画芯,用揭画的手段,揭出一两层。有些手段厉害的揭画高手,甚至能把一张宣纸揭成好几层。

都是真品上揭下来的,你们觉得那算真品吗?”

此话一出,全场寂静,鸦雀无声。

大家都没想到这种情况呀!

揭画,经常接触古董的人一定听说过这种造假手段,使用一张真迹可以完完整整揭几乎一模一样的好几张画作出来。

不过这种手段,一般的人不敢用,最成功的可以一画九揭,而且张张是精品。

可是如果技术不到位,原画可能都会被毁,所以一般的人不敢冒这个险。

“揭画,我们以前也听汪老师讲过。”主持人忽然想起。

“在古字画界,揭画这个词汇并不陌生。而揭画也是很多古字画专家的噩梦,真的专家都要栽进去,丝毫不夸张。”楚健说道。

其实,这种技术最初并不是用来造假的,是考古专家用来修复文物的,因为古画随着年代的剧增会变的脆弱,所以专家经常用这种方法对画进行装裱,使古画能保存更长的时间。

后来被一些心怀不轨的学徒学到,最后就在造假界流传开来。

“那我们看到的这幅画,有没有可能是揭画?”

康老又拿着放大镜看了一会,摇头道:“不是揭画。”

在别人看来,这就意味着,李芳华带来的是一幅赝品。

李芳华有点失望。

倒不是贪图古画本身的价值,只是想到自己外公,当年为了保护这幅画,还付出了不小代价。

临终前,老人家非常郑重地将古画交给她。

那谁曾想,这只是一幅赝品。

实际上,不管这幅画是真品,还是赝品,值多少钱,李芳华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都不会卖掉。

没想过用这幅画给自己带来多少财富、好处。

“不过,这幅画却是明代的。”康老来了一个转折。

这让很多人拐不过弯来。

不是真品,但却是来自明代?

主持人很快反应过来:“康老师的意思,是这幅画是明代的时候就临摹的?”

康老点头:“沈周的画,在当时就有不少人临摹。所以,后世的我们,会经常看到沈周的赝品,但年代不假。”

明代很多人都学德高望重的沈周的画,且艺术水平很高,时代气息又相同,故很难辨别真伪,连他的得意门生文征明也会以假当真。

“而且,这个印还很可能是沈周自己亲手盖上去的。”楚健笑道。

“这……不可能吧?”主持人咋舌。

相似程度那么高?连画家自己都认不出来?

楚健解释:“沈周这人很宽厚,脾气好,就算看到是自己的赝品,只要那幅画的水平够高,他也不吝啬盖上自己的印。”

作为明四家之一,沈周的画被人模仿是肯定的,而且还挺普遍。有时候,他早上刚画出一幅画,中午市面上就能见到仿品。

观众们都震惊。

不是吧?这都行?

楚健给大家讲了沈周的一件事,说有个人买到了沈周没有落款的伪作,刚好他和沈周有点关系,于是找到沈周,让他补全落款。

沈周一看,那幅伪作的水平极高,得到了他的认可,于是乐呵呵的点头答应了,爽快在画上盖了印。

好朋友祝枝山得知后,也表示过质疑,但沈周回答:人家生活也不容易,说不定得靠我的画生活呢,我就当做善事了。

瞧,这格局。

所有观众听后,真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