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一位持宝人是个老人,年纪有点大,走路都巍巍颤颤的,楚健站起来,在台下搬了一张椅子上去。

“老人家,咱坐着说。”

这一暖心的举动,又让观众们平添几分好感。

以前节目中的汪老师,就算看到年纪比他大的,还是翘着二郎腿指点,从没有过这种举动。

“小伙子,你就是专家吧?”老人家笑道,在楚健的搀扶下,慢悠悠地坐下来。

他心里暗想:这年轻人真不错,礼貌,有素养。

楚健谦虚道:“专家不敢说,但也确实学了点东西,希望这次能帮到老人家您。要是看走了眼,您老也体谅、体谅。”

“哈哈!不怕,大胆地鉴定,这东西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应该是真的,还有人劝我上交过。”老人乐观地笑道。

大家一听,好家伙!又是劝上交的。

某些人,哪来的这么大脸?就知道劝普通老百姓上交。

那些富豪怎么不见他们去劝?一些收藏家的藏品,甚至可以开个博物馆,怎么不见他们天天去蹲守?

就知道欺负老百姓。

楚健顿时笑道:“那您老人家千万别上交,留给子孙后代多好呀!国家不缺我们这点东西。交上去,指不定肥了那些人呢!”

主持人和节目组的负责人听了都是眉头一跳,妈的!是真敢说呀!

观众们却被引起了共鸣,楚健说的,其实就是他们的心里话。

现在国家那么富有,真的就缺咱老百姓手头的这点东西?都说藏富于民,难道只是说说的?

分明就是有些人用心不良,图谋不轨。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国家现在不缺我这点东西,所以没有上交。想当年,打越*南仔的时候,我也为祖国流过血,我问心无愧。”老人说道。

大家顿时肃然起敬。

没想到老爷子还是一名老兵。

那么,竟然还有人劝人家上交传家宝,真是该死。

“老爷子,我们先看传家宝。”

“好,在这呢!”老人家点头,朝入口处的一位年轻人招手。

那位年轻人是他的孙子,独苗一根,所以老人特别看重。不过,这小子没什么本事,做什么都不突出。还在这孩子孝顺,家里也没啥好埋怨的。

儿孙有儿孙福,顺其自然吧!

楚健接过来,打开盒子,里面装着一个杯子。

这是一只轻灵秀巧的斗彩瓷杯,在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胎体上绘了两只蝴蝶在山石花草中蹁跹飞舞。

看到这杯子,楚健的瞳孔微微一缩。

而康老也立即站了起来,惊讶的目光尽显无遗。

一向淡定的康老,竟然如此大的反应。这下,谁都意识到,那恐怕不是普通的宝物呀!

“楚老师,我看康老师好像很激动,能跟我们说说这杯子的来历吗?”主持人开口道。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向楚健。

楚健叹了口气,朝老人家问道:“老爷子,劝您上交的人不少吧?可能很多还是博物馆的人。”

老人家笑道:“嗯!是不少。”

楚健又说:“假如这是真品,那不得了。这么说吧!它可以让三代人不用奋斗。”

所有人目瞪口呆,让三代人不用奋斗?那得是多少钱呀?

主持人都一脸好奇。

“它叫三秋杯,听过的人不多,但大家肯定知道鸡缸杯吧?”

主持人等人点头,鸡缸杯谁不知道?一个杯子拍出两亿多的天价。难道鸡缸杯也被称为三秋杯?那确实三代人都不用努力了。

“三秋杯和鸡缸杯有什么关系吗?”主持人问道。

“它们都是明成化斗彩的瓷器,都属于明成化斗彩的代表作。”楚健解释。

斗彩瓷器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它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但却是在明代成化年间发展成熟。

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瓷器以其造型精巧圆润,画意高洁朴雅,彩饰清丽鲜美而闻名,这当然与成化皇帝个人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的。

楚健告诉大家,由于描绘的是秋天庭院或花园中的景色,而秋季一般历时三个月,故有“三秋杯”之称。

而康老已经放下三秋杯,心里有数了。

他看到蝶翅上所施紫彩即着名的姹紫彩,色浓无光,这是成化斗彩所仅有,也是后世仿品望尘莫及的。

飞舞于花草间的彩蝶,欲落还飞,须足毕具,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工高超的画技和艺术修养。

“他们没有直接上门抢,恐怕已经是顾忌老人家您老兵的身份了。

明成化斗彩瓷器,有三个代表作,天字罐、鸡缸杯和三秋杯。放在拍卖会上,都是能拍出上亿天价的存在。

比如天字罐,一件残器都拍出过一千多万的价格,完整的明成化斗彩天字罐,那就可以想象一下了。

鸡缸杯就不用我说了吧!前两年拍出两亿多的天价。

但对比三秋杯,前面两样都还是弟弟。目前,我们国内只有两件三秋杯,还是孙瀛洲先生无偿捐赠的。

我看呐!老爷子您以后很难清净了。”楚健苦笑道。

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比鸡缸杯都值钱?

“我勒个去!别说三代人不用奋斗,五代人都不用奋斗了好吗?”

“唉!这种国宝,交给国家是最妥当的,但也不能亏待老爷子一家,还是希望政府能给个两全之法吧!”

“要我看,老爷子还是留着传下去比较好。交给国家,也不一定是好选择。故宫博物院损坏的文物还少吗?”

“不要这么极端,故宫博物馆那么多文物,照顾不过来,这也是情有可原。三秋杯这么珍贵,能不重视吗?肯定能妥善保管。”

……

一时间,发言区发生了激烈的讨论。

观众们分成了两派。

不过,没有人赞成无偿捐献的。就算交给国家,也必须要给老爷子一家做出相应的补偿,提议国家高价回购。

现在国家不缺钱,既然能在海外高价拍回来国宝,为何不能便宜一下自己国民?那些钱外国人能挣,自己国人就不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