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话间,第四个仓库正式被打开,一群人围上去看。

“怎么样?值得入手吗?”李斐忍不住问道。

到现在,他还没收获呢!

打算征求一下楚健和沈世杰的意见,可以的话,他也准备出手叫价。

只见仓库里面能看到的东西很杂,有破铜烂铁,一辆国内很常见的三蹦子,一些木材,各种机器零件,以及几个车轮胎。

“没什么看头。”沈世杰说道。

李斐看向楚健。

楚健也微微点头:“是没什么看头。”

不仅他们没发现什么好东西,其他寻宝者也一样的感觉。因此,这个仓库竟然流拍了,底价五千美元,都没有人愿意开口。

接下来的几个仓库,楚健和沈世杰都没什么反应。

其他人竞争下来,有亏有赚。寻宝者之间互相挖苦、调侃。沈世杰才见识到,外国人挖苦也是有一套的。

“这仓库可以。”忽然,楚健跟李斐说道。

仓库门被打开,里面很多东西都被布遮住,为了遮盖灰尘的。

不过,露出来的一件东西,吸引了楚健的注意。那是一对烛台,非常奇特。

仓库底价也还是五千美元。

这一次,竞争的人可不少。

虽然露出来的东西少,但也正是很多东西没看到,有可赌性,大家愿意赌一把。

然而,经过三四轮的竞争,很多人又快速退出了竞拍行列。

能看到的东西少,有可赌性,但这种情况的赌性很大,风险大。因此,大家一开始可以玩一玩,但价格高了之后,兴趣就没有了。

“美刀。”最后,李斐一锤定音。

大家也就不再争了。

李斐交了钱,立即跟楚健他们走进去,首先看那烛台。

烛台这玩意,无论中外,曾经都是流行过的。

在中国,古人燃烛都有烛台,用以扦插蜡烛和承接滴淌的蜡油。简单的,就是一个设有尖针的承盘,考究的,会铸造成各种工艺造型。

大小各不同,小者乃放置于几案桌上,可以手持着移动行走,大者贴地放置,形如落地灯,有多个承盘可以同时燃烧数支蜡烛。亦不乏多层的烛台,点满蜡烛后,犹如银花火树,光芒灿烂。

烛台上面或锻造,或雕镂,或彩绘,或以倒模工艺铸造出各种纹饰,是一种集实用性、工艺性、观赏性、装饰性为一体的生活用具。

在不同的时期,烛台的样式不一样。

比如三国时期,有青瓷卧羊形烛台,西晋流行卧狮形烛台。南朝时烛台式样较为丰富,有狮形、单管,双管、四烛台管、荷花形等。

其中,管状烛台在福建地区流行,上有弦纹长柄,柄上端是敞口碗形,碗中有烛座。

隋唐时期的烛台底座常刻有精美的花纹。

明代烛台造型丰富,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中永乐、宣德时景德镇窑烧制的烛台,器口和台座呈八角形,颈部为圆柱形。

“这玩意西方的吧?”李斐问道。

因为他看到烛台上的阿*拉*伯文。

沈世杰看了一会,不确定地说道:“感觉是我们中国制造的。”

“怎么说?”李斐不解。

“你看这挂坠,是中国风的。”沈世杰说道。

只见烛台的主体上,还挂着一个挂坠,有点像风铃,但不会响。

“楚哥,你觉得呢?”李斐望向楚健。

“是我们中国生产的,这种乌铜走银的工艺,国外没有。”楚健说道。

所谓“乌铜走银”,以铜为胎,胎体光润,雕以花、鸟、鱼、虫,或风景、或人文、或动物;以熔化之银水注入花纹细理间,打磨光滑。岁月沉淀,胎体变为乌黑,细纹则为黑白,白银花纹图案,游走于乌黑铜胎上,栩栩如生,故称“乌铜走银”。

这是云南独有的手工艺,从偶然的灵感创作到惊世骇俗的绝技,已然走过300年历史,与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

同样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乌铜走银工艺品的生产始于清雍正年间。

据说,云南石屏县一位姓岳的工匠在冶炼紫铜的时候不慎落入一枚金戒指,金熔化于铜,铸成的器皿在手的抚摸之下,竟然逐渐变得乌黑。

他将这种乌铜打成薄片,在上面刻上各种花纹图案,再以银化水填充这些花纹,再次打磨之后,乌铜乌黑,白银闪亮,配合传统花纹,极具典雅华贵之色彩。

“乌铜走银的制作工序繁多,细腻入微,匠人须掌握冶炼合金、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微雕等技艺。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的工艺品。

不过,上面的阿*拉*伯文能说明,这是一对专门出口的产品。”

在清代,虽然闭关锁国,但也不完全封闭,还是留下广州一个通商口岸,外国的东西能进入中国,中国的产品也一样能出口。

显然,这乌铜走银的烛台,就是当时专门为西亚生产的。

那时候,在广州就有专门的机构,接受外国特殊订单。像瓷器等,外国人可以订做,只是价格高一点而已。

“清代的出口产品吗?值多少钱?”

沈世杰想了想:“七八万应该没问题。”

“才这么点?”

沈世杰翻了翻白眼:“怎么?瞧不起七八万了?”

李斐无语。

不是瞧不起,看惯了你们动则几十万,上百万地赚。

楚健笑道:“不止,十万以上是没问题的。”

主要是成对的。

而且,这玩意虽然是中国生产的,但风格是西方的。西方的这种工艺品,通常都价值不菲。

外面围观的人,很多都听不懂中文,不知道楚健他们在说什么。

但他们知道,那对烛台应该是值点钱的。

李斐将仓库内的那些布扯下来,惊喜地发现,这里面一台古董电话机,一台电报机,以及一些文件。

古董电话机,看上去很有历史,用手指摇号吗的那种。

他心想,这玩意肯定值些钱吧?

“这种东西不好说,我在国内见过别人收藏,从几千到几万不等。”沈世杰跟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