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讲真的,壁画有多值钱?”李斐忍不住问道。

“不好说,从几万到几千万都有。这是一幅莫高窟的壁画,暂时还没有拍卖过,所以不好定价。

不过,前些年拍卖过一幅仿莫高窟壁画,拍出两百万左右的价格。还有仿唐人壁画,拍出一千七百多万的天价。”楚健告诉他。

目前,我们国内最高的壁画拍卖纪录,是一幅明代的彩绘菩萨壁画,拍出一千八百多万。

而这是真正的莫高窟壁画,还是经典的飞天图。

沈世杰想了想:“我觉得五百万以上应该没问题。”

毕竟这是真正的莫高窟壁画。

国内都没有多少幅。

别看现在莫高窟随处可见壁画,但其实大部分都是修补的结果,原版早就被破坏。不仅壁画,莫高窟的不少佛像也是一样。

这价格,直接把李斐干懵逼了。

草!动不动就是几百万的吗?

“我们国家的文物就是值钱。”他感叹道。

沈世杰苦笑:“你错了,就壁画而言,我们国内的壁画严重被低估。真正值钱的,还是西方的壁画。全球前十的壁画,西方可能占八成,甚至九成,我们国家只有一两幅。”

倒不是我们中国的壁画比不上西方的。

主要现在西方艺术品是主流文化,代表世界主流的价值,所以西方的艺术品价值向来都比我们东方的高。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主导世界拍卖市场的,也是人家西方人。

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努力把我们东方的文化价值干上去,让其变成世界主流。到时候,我们的艺术品价值自然也就会更高。

“啊!西方有什么出名的壁画?”

李斐搞不懂了。

“很多呀!比如《最后的晚餐》。”楚健说道。

李斐更加懵圈。

“《最后的晚餐》?那不是油画来的吗?”

《最后的晚餐》,他当然听说过,达芬奇的作品嘛!除了《最后的晚餐》,还有鼎鼎大名的《蒙娜丽莎》。

但他印象中,那都是油画来的吧?

沈世杰无语,半晌才说道:“谁跟你说是油画?不是没有油画,但最早是一幅壁画,油画是后来根据壁画临摹出来的。”

1470年,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札,扩建修道院。公爵找来了当时28岁的画家达·芬奇与另一位米兰建筑师布拉曼特一同设计,建筑师布拉曼特将修道院后部的半圆顶穹窿改为挑高的圣坛。

达·芬奇选择了大厅北墙绘制他打稿已久的油画《最后的晚餐》,就连颜料也是他自己的发明,是一种油彩与蛋彩的混合颜料。而非中世纪时期广被运用的湿壁画颜料。

听说,颜料因混合了有机物,猜测应该是鸡蛋与牛奶,而且达·芬奇涂的很薄,导致《最后的晚餐》在五十年后就因湿气而开始严重剥落,修道院费尽心力修补此画多次。

楚健摇头:“错了,油画是最先有的,属于草稿。壁画是根据打稿已久的油画绘制在墙上的。

只不过,我们所熟知的《最后的晚餐》,壁画更加出名。所以,我们说《最后的晚餐》,一般就是指壁画。”

沈世杰听了愣住。

这有点打脸了呀!

李斐哈哈大笑,就喜欢看沈世杰被打脸。

这才是真正的铁杆好友,不是铁杆,笑不出来。

半个小时后,李斐在沈世杰的建议下,也拍下了一个仓库。对沈世杰而言,里面最耀眼的,无疑就是一尊青花瓷。

“啥朝代的?”

沈世杰郁闷道:“你不会看款识呀!”

虽然款识也有可能造假,但款识是断代最好的证据。很多人看瓷器,都是先看款识,然后再在瓷器身上挑毛病。

李斐将青花瓷小心翼翼地翻转过来,大家就看到瓷器底部的款识——大明康熙年制。

“这款识没问题吗?”

一般人看到这款识,通常就下意识将其断定为假货、赝品。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康熙是大清的皇帝,怎么可能会有大明康熙年制呢?这分明就是造假的知识买学到家。

然而,上次李斐就跟楚健他们碰到过类似的款识,明白这也有可能是真的款识。

也就不能说人家这青花瓷是假的。

“有啥问题?之前不是跟你解释过吗?”沈世杰反问。

说实话,至今还是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大明康熙年制”这种款识,而且还是真品。

要知道,明清官窑,有严苛的管理制度。瓷器出窑前要经过层层精心检查,只要发现一丁点瑕疵,需就地打碎掩埋,既不得入宫,也不得流散民间。

康熙最忌讳有人提起“大明”这两个字,为了销毁明朝的痕迹,这位爷一共发起了20几次文字案。这种词一旦出现,轻则惹来杀身之祸,重则满门抄斩,工匠应该没有这个胆子往刀口上撞。

有人猜测,清军入关,其统治势力主要在北方,南方大片区域并未实现统一,当地的工匠依然沿用前朝的国号——大明,故此,才有了“大明康熙年制”。

此外,也有人猜测是故意的。

众所周知,明朝的臣子不愿意接受国破家亡的现状,看着清朝做了天下百姓的“新主人”愤愤不平,甚至有不少人加入了“反清复明”的天地会。

因此,有忠于前朝的工匠,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瓷器上留下“大明康熙年制”的落款,也不足为奇了。

还有种可能,当时烧制瓷器的工匠大多是普通老百姓,大字不识几个。在瓷器上落款,很大程度上是依葫芦画瓢,照着瞄的。工匠在书写的时候,不小心把“清”字,笔误写成了“明”字。

“所以,这是一件真品?”

楚健点头:“嗯!是清代康熙时期的青花瓷,但没有明朝的好,大概值三四十万。”

青花瓷,首推还是明代的,尤其是永宣时期的青花瓷,堪称青花瓷的巅峰时期。在瓷器界,是公认的最佳。

元青花之所以更贵,只是稀少而已,物以稀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