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难忘的岁月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吃过最奢侈的大饼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吃过最奢侈的大饼子

119、有读者会说:“吃个大饼子再平常不过了,何谈奢侈二字?”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朝阳乃至东北,大饼子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毫无出奇之处,在解放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家家户户的主食,现在大街上也天天看到大饼子的身影。大饼子的食材主要是苞米面、高粱面的,也有高粱面、玉米面、黄豆面混合的三合面,再加点白面就是四合面。

而我小时候吃到的大饼子,以上几种都不是,但比以上几种都好吃得多,是当时农家最奢侈的大饼子,它的主要食材是小米子面,加小米子粥,然后再加适量的黄豆面和成,做出来的大饼子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比任何一种大饼子都好吃,而且扛饿。这种大饼子哪位读者吃过?我相信吃过的人很少。

这种大饼子是奶奶的杰作,虽然特别好吃,但不能常吃,每年只能吃三四次,当时不知道为啥不能经常吃,或者像苞米面饼子那样天天吃?后来考虑,可能是小米和黄豆产量都很低,常吃恐怕是吃不起的缘故。

自从8岁与爷爷奶奶分家另过后,再没吃过这种大饼子。不知是妈妈不会做?还是因为食材太珍贵?我从来没问过母亲,直到成年以后,到母亲去世,一直没问过。

但是,分家后,我看见老伯伯曾经拿着这种大饼子吃过几次,因为小米面黄豆大饼子有一种特殊的米黄色,与苞米面饼子的黄色有所不同,外观也比较细腻,虽然色泽相近。说明在分家后奶奶还是做过几次小米黄豆面大饼子的。那时候我就懂得这种大饼子是很金贵的,我们刚刚分家,底子薄,没有吃这种大饼子的实力。

顺便说几句那时候的社会状态或形式,分家时,我虚岁8岁,正好是1954年,新中国刚刚成立5年,农民土改分了田地都在一家一户的单干,到1956年开始搞互助组,合作化,1958年就成立了人们公社,土地就全部公有制了。1984年人民公社解体,土地重新归个人所有,这很多人就知道了。但80后40多数的人还不太了解或没真正经历过这段历史。

话说回来,一直到我自己1967年成家后,仍然没做过这种大饼子成,还是只停留在回忆奶奶贴出大饼子的味道,70年过去了,感觉那种味道还是口留余香。目前,也没看到有这种大饼子出售,似乎有失传的倾向。我的文章发出后,是否能作为一种提醒?如果市场上能出现这种大饼子的身影,我的这篇文章属实就算没有白写!也许为我们现实生活增添了一道美食有所贡献。

那么,现在还没有实力做这种大饼子吗?肯定不是,只是因为我太懒了,嫌麻烦,另外也是没掌握奶奶制作这种大饼子的真实工艺。如果有不嫌麻烦的读者可以根据大致配料试验制做。具体说各占多少比例,是否发面,我都说不准。别忘了,制做成功的话告诉我一声尝尝噢!看看是不是当年奶奶做出的那种滋味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