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木匠自己提出做独家是事情,是杨清旭没有料到的。

不过杨清旭也没有反对,独家的好处对彼此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跟谁合作不是合作,独家反而更能激起客户的购买欲望,毕竟别的地方买不到。

不过,独家也有限制,若是这个商家故意哄抬价格,破坏产品的名声,那很快产品就成了过街老鼠了。

不过杨清旭觉得周木匠应该不是这么短见的人,产品的优势如此明显,只要不太过分,杨清旭都可以认可。

第一批能下来,大概率也要等十天半个月以上。

周木匠听到自己可以做独家的时候,对他来说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并不算多。

对于并城的独家,杨清旭也是抱着做一个试点试试的态度,如果效果好,在其余的城市也一独家的形式来做也是可以的。

不过杨清旭现在没有其余城市的渠道,一想到要自己开辟渠道,杨清旭顿时有种头大的感觉,

杨清旭擅长的是技术和管理,对于销售,自己虽有涉猎,但不擅长,想到郑厂长,他接了那么多的订单吗,也许就有外省的渠道,

想到这儿,杨清旭骑着自行车一溜烟地来到了郑厂长的工厂。

“你这小子,前两天不是成品都做出来了么?怎么失败了?”郑厂长想起前两天杨清旭昨晚两个电路板之后,看都不让自己看一眼就跑的情况,打趣地说。

“这次来找您老,真是有笔大买卖想跟您做。”杨清旭神神秘秘地说。

郑厂长把他拉进办公室,双手抱肩,“啥买卖,说吧。”

杨清旭将自己包里的收音机拿了出来,递给郑厂长,

“你看看这个,有没有市场。”

郑厂长接过收音机之后,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了一下,

“这是收音机?”说着把头上的天线拉了出来。

“是的,你觉得市场怎么样?”杨清旭一脸急切地看着郑厂长。

“不怎么样……”郑厂长开口就泼了杨清旭一盆冷水。

“首先你看啊,现在的收音机要求的都是大音量,看上去有面子!”

“其次呢,你这个电路板的精密度也要高吧,这样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价格。”

“试想一下,谁会去买一个声音小,而价格更贵的产品呢。”

说着郑厂长将收音机放在桌子上,

“你呢,有创新精神是好的,在研究上,创新必不可少,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实用性么。”说着郑厂长还安慰的拍了拍杨清旭的肩膀。

“我还是想试试。”杨清旭没有直接反驳郑厂长的话,他知道这位老厂长一直拿自己当成一个看好的后辈。

“我这次来也是以想问一下,您在这边认识不认识其余省份电器的销售厂家,能不能让他们代卖产品。”杨清旭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郑厂长摇了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啊,不撞南墙不回头,”

“我呢,只负责接订单制作,销售这一块,我不太懂,不过你可以去问问老刘,他认识的人多,就连国营的供销社渠道他都有的。”

“那我跟刘主任约个时间,看看他有没有渠道。”杨清旭点了点头。

离开了郑厂长的工厂之后,杨清旭有些哭笑不得。

他以为最看好他的人应该就是郑厂长了,没想到,第一盆冷水就是他泼下来的。

不过这点小事并没有影响杨清旭的心情,便携式是未来的趋势。

虽然现在不够便携,但是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至少书包里面是放得下的。

接下来的时间,杨清旭自己去跑了工商局,把营业执照办了下来。

想到这两年刚出来的专利法,决定抱着试试的心态去申请一个便携式收音机的专利。

前世申请专利都是由公司的法务部门来做的,

这一次杨清旭却要自己来做。

现在知识产权还不太明确,很多人也没有这个保护意识,

导致后来打嘴仗的事情太多了,

杨清旭的这个专利,保守的来说自己也会签三年的专利权。

想到自己独占市场三年,杨清旭不由得心潮澎湃。

在把资料准备好,提交之后,就等着审核期了,一直到下发专利申请合格通知书,

最少也得两个多月的时间。

不过现在申请专利的人少,估计会很快。

申请完专利之后,杨清旭还给自己的电器起了个响亮的名字:

“明旭电器”!

而作为明旭电器品牌的第一个产品就是这个便携式的收音机,

因为后世得比这个更完美地叫随身听,杨清旭并不想改变这个称呼,那么这个产品,就跟着起名叫便携本。

对于电路板这一块,杨清旭还是希望交给郑厂长这边来做的。

不过对于废品率的问题,杨清旭也很是头疼,

没有更好的生产线,自然也就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压缩利润空间。

至于其他的配件,问题都不大,杨清旭打算拜访一下当地的配件厂,看看他们那边能不能给自己提供一些便利。

当郑厂长得知杨清旭要找其余配件的厂家时,给他提供了几家并城机械厂下属企业中,设备做得还算是不错的企业。

大家都是并城机械厂的下属企业,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竞争。

唯独在提到喇叭厂的时候,郑厂长神情出现了一抹不自然。

“这个喇叭厂,暂时来说,是我们下属企业里面,电器机床最先进的企业,你可以去找他们谈谈。”

“不过他们的订单非常多,能不能谈下来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听到郑厂长的话,反而让杨清旭好奇了起来。

理论上来说,电路板厂需要的电路机床应该是最精密的,这样才能保证电路板的精度以及更新率。

喇叭厂相对而言,对精密机器要求度并不高,

怎么反而精密机器给了喇叭厂呢?

杨清旭好奇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郑厂长摸了摸口袋的烟,“当时这台机器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厂长都在争取,不过喇叭厂效益好,给了他也正常。”

说完,郑厂长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听郑厂长这么说,杨清旭反而感觉这么奇怪呢。

不过看着郑厂长脸色不虞,杨清旭没有在问喇叭厂的事情,

想着自己这两天亲自去喇叭厂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