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鹏城的天气火热,可是都没有杨清旭见到半导体晶体管的心情火热,

想也没想,杨清旭伸手摸下来一个晶体管,

拿在手中仔细的观看,

黄大叔余光看到一个人往货架上伸手,没太在乎,

突然手一顿,隐约看到好像是晶体管,

猛地回头。

看到杨清旭手里拿着的果然是自己好不容易讨来的晶体管,

“小子,你放下!”一阵怒喝响在杨清旭的耳边,

吓得杨清旭手一哆嗦,差点把晶体管掉了。

黄大叔一边怒喝,一边回身,“嗖”的一下,将晶体管从杨清旭的手里拿走,

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没有出任何问题,才放下心来,

小心的把晶体管摆在上面的位置。

这才回过头来,狠狠的瞪了杨清旭一眼,“小子,别在这儿乱摸乱碰,弄坏了你赔得起么!”

李小明也看到了杨清旭的动作,悄悄的拉了拉他的衣服,

小声说道:“这儿的东西别碰,别看这个东西小,这可是最新出来的晶体管,听说虽然卖的便宜,但是成品率低……很多地方都是大几毛一个呢。”

听到这个价格,不由得让杨清旭有些咋舌,

自己之前的便携听售价也不过才三十左右一个,

一个随身听里面可不是用一个两个就成的,那得是二三十的用,

这要是把这玩意放到随身听里,那价格……

想想,杨清旭就有点头大。

“算你小子有点见识,看好的你的朋友!”黄大叔一脸不耐烦的开口。

李小明有些憨厚的使劲点了点头,“黄大叔,我朋友是想来了解一下电器的……”

不等李小明说完,黄大叔摆了摆手,“了解电器去里面的电器商行,我这儿都是配件,别在这儿给我捣乱!”

李小明听到黄大叔毫不客气的话,有些尴尬的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杨清旭,

以眼神询问他,我们走不走?

杨清旭不但没走,反而笑眯眯的上前,伸手递给黄大叔一根烟,“黄大叔,我也不是专门为了电器来的,我看你这儿配件挺齐全的,刚才那个是晶体管么?”

听到杨清旭的问话,黄大叔这才诧异的转头,正视起了杨清旭,

“你小子也是修理电器行当的?这东西,除了大件贵重的电器,别的都用不着。”

“嗨,祖传的手艺,也是想来鹏城这边进点合适的配件,”

“毕竟,我可是听说,这两年鹏城这边电器发展迅速。”

黄大叔听到杨清旭这么推崇鹏城,自豪感油然而生,

哈哈大笑了两声,“小伙子有点眼光,别的地不一定有的配件,鹏城都有,就像你刚才拿的晶体管,别的城市修理电器的,这一个晶体管就得收你十几二十的,”

“鹏城这边进货价才不到一块钱,要是找到好的合作厂家,那价格还能更低……”

“你要是从我这儿进货,我看在小明的面子上,也给你便宜一些……”

杨清旭看了看货架上的三五个晶体管,尴尬的笑了一下,“黄大叔,我能不能问问您,都是从哪儿进的这些货?我需求量不小。”

听到这话,黄大叔心里呦呵了一下,看不出来,这是来了个大活啊。

“你等着!”说完,黄大叔转身到了墙角那边的橱子底下,吭哧吭哧的掏出了一个小箱子,

将箱子拿到杨清旭跟前,仔细的吹了吹箱子上的浮灰,

小心翼翼的打开箱子,杨清旭探头一看,里面都是晶体管。

好家伙,这得大几百个个吧……

不过想想这么精密的小元件要是坏了,换着也麻烦……

不过这些远远不够自己使用。

“黄大叔,这些还是有点少……”杨清旭装作憨厚的模样的挠了挠头,

黄大叔眼一瞪,“小伙子,不要好高骛远,这大型电器上元件也不可能都坏了,这些可得够你用一阵子了。”

杨清旭见这个黄大叔油盐不进,就想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他,无奈的赚了一圈,

“大叔,我们再去别家看看。”

黄大叔摇了摇头,看着他们三人走后才说道:“想套我的进货渠道……”

李小明也有些诧异,小声的跟杨清旭说道:“黄大叔人还是不错的,他的价格都比较公道……”

“小明,你知道哪儿有半导体的厂家么?”杨清旭突然开口问道。

李小明诧异了一下,半导体厂家?

“杨老板,鹏城虽然有半导体厂家,但是他们的质量并不是多么好,不如一些进口的……”

“而且价格并不低,现在大家都觉得,自己生产不如直接买国外货……”

不等李小明说完,杨清旭打断了他的话,“那你带我去半导体厂家看看。”

李小明的话,杨清旭并不意外,

1980年,帝都大学成功研制的光刻机,已经无限的接近于国际水平,

至少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芯片技术是紧追国际前沿的态度,

如果一直按照这个发展势头,我国后期的芯片技术完全可以紧追在第一梯队的。

但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偏差,

开放以后,大量涌进来的进口产品,物美价廉,

逐渐的“造不如买”的思想开始流行了起来。

那时候,我们并没有适应科研商业化的方式,

很多的科研单位都是吃公家饭的,虽然我们产出了性能媲美国际水平的设备,

但是在商业化和成本上,与国际的同类产品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也是在这个时候,价格便宜,性能更好的洋产品,一下子击垮了我们当时很多的民族产业,

其中就包括了稚嫩的刚起步的微电子产业。

机器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那时候光刻机的研发被拿掉了!

这意味着光刻机的研发需要企业自己出资金来继续研发,而资金只能通过商业的手段来融资。

没有企业支撑的起这样的研发消耗,至少现在没有,

绝大多数的企业都选择了进口的芯片,自主研发的无人问津,更谈不上利润了,

之后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技术进入了停滞的阶段……

但是现在,杨清旭想凭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去纠正这个问题,

如果还有人在继续做半导体,那么他愿意订货,愿意注资,

如果已经没有人在做了,大不了自己重起炉灶,在做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