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闺女,闺女!”

“你醒醒!”

“睁开眼睛看看娘啊!”

玉米地里躺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妇人趴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哭喊着,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

“咳咳…!”

躺在地上的孟菱突然剧烈的咳嗽几声,她听见耳边不断响起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她费力地睁开眼睛。

“这是哪?”

“她是谁?”

“我怎么在这?”

她只记得昨晚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个憨憨,开车油门当刹车踩,将她撞飞了出去,怎么醒来就到了玉米地,而且眼前的人穿的这么奇怪。

正思索间,她感觉脑袋一阵剧痛,一股庞大的记忆灌进脑海。

“啊!”

疼痛来的快也去的快,脑海中多了许多陌生的画面,如走马观花。

“这是穿越了!”

这具身体也叫孟菱,十三岁,清水村孟家长女,有个十一岁的弟弟,还有个三岁的妹妹。

父母双全,爷爷奶奶早就已经不在了,眼前的妇人是她娘沈芸。

她娘看到孟菱睁开眼睛,脸上悲伤的情绪立马被喜悦所代替。

“大丫,你醒了,刚才吓死娘了,还以为你……。”

她话说到一半觉得不吉利,立马又止住了。

沈氏的声音把孟菱的意识拉进了现实,她打量几眼四周才站起身说道:“我没事。”

“真没事?”

沈氏说完不放心的上下打量她一番,又仔细看看有没有明显的伤痕。

孟菱缓缓说道:“真没事,就是太困了,睡过去了。”

此时她脑海中一段段记忆浮现出来。

这几天地里闹野猪,她自告奋勇来守庄稼。

家里人想着白天野猪来的少,也就让她来了。

今天清早孟菱听到苞谷地里有动静,于是拿着钢叉出来查看。

哪知那野猪见到她就发疯似的朝她后背拱来,三百多斤的野猪将她撞飞两三丈远,她一下子就没了意识。

沈氏听到她是睡着了才松了口气,原来是虚惊一场,也怪她一着急就脑子糊涂了,以为女儿没了。

她一边拍去孟菱身上的泥土一边说道:“你这孩子,要吓死娘啊,还以为你让那该死的瘟猪伤到了。”

她又仔细看看确认真的没事,才笑着说:“没事就好!”

孟菱简单活动一下,除了后背隐隐作痛之外没有哪里不舒服。

她仍由沈氏的手拍打在身上,记忆中这样的场景已经过去好多年了,那时候也有人在她摔倒的时候为她掸去身上的泥土。

她眼前的沈氏皮肤黝黑,满脸沧桑,衣服上打满了大小、颜色不一的补丁。

再看看自己,身体单薄,略显宽松的衣服上也满是补丁,胸前也没了往日的坠感,平平无奇。

若是不看脸怕是都分不清不正反面。

“这是穿越到了哪个穷苦朝代?”

孟菱在脑中搜寻信息。

大乾王朝三年,清屏县,清水村。

“算了,来都来了,还能怎么办!”

孟菱收回思绪,只听见肚子咕噜咕噜作响。

沈氏见她站着发呆,拍拍她肩膀道:“大丫,在想什么呢,饿了吧,快回家吃饭吧,地里有我看着呢。”

孟菱点点头,“好,那我先回去了。”

说罢往山下走去,没多久就到家了。

走进院子映入眼帘的三间土坯房,茅草顶,门口坐着两小孩,是弟弟孟石桥和妹妹孟青青。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看到这破破烂烂的屋子还是免不得暗暗叹息。

怕是饭都吃不饱吧!

她小时候跟爷爷住在农村也没见过这么复古的房子,连块土砖都没有。

再看孟石桥身上的衣服全是灰土,一看就是穿了好些天了。

孟青青倒是好些,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正看着她,看起来倒是蛮乖巧的。

此时门口的弟弟朝她她喊道:“姐,你回来了。”

她点点头,“嗯,回来了。”

孟青青看清了是姐姐回来了,踉踉跄跄跑过去抱住她的双腿。

她尖声细语的喊道:“姐姐!”

孟菱很自然的拉着她的小手说道:“青青今天好乖啊!”

她拉着妹妹进到屋里,屋子靠墙的地方到处都放着各式的农具,锄头、箩筐、耙样样都有,倒也不算家徒四壁。

屋中间一张陈旧的小方桌,轻轻一碰就摇晃起来,感觉随时都会散架。

桌上摆着一大一小两个陶碗,大碗里是稀米粥,小碗里是腌萝卜。

孟菱端起碗喝了一口,都市快餐吃多了感觉稀粥配咸菜也还不错。

她喝了几口才发现旁边的妹妹一直盯着她手里的碗,不时舔舔嘴唇,眼神里满是对食物的渴望。

孟菱知道喝稀粥不饱肚子,吃了一会就又饿了,于是将剩下的小半碗给了妹妹。

之所以吃不饱是因为去年河里发大水田里的庄稼欠收,以往还能吃个七八分饱。

没几天孟菱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她头两天感觉吃这些还能接受,但是连续吃了四五天以后就有点受不了,天天稀饭咸菜,或者水煮冬瓜萝卜。

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一饿心就发慌,她现在看到咸菜和粥就发晕,能吃下去完全是饿的。

她感觉现在给她一头猪都能一口气吃完。

家里虽然养了三只老母鸡,但有一只刚抱了一窝小鸡,另外两只母鸡留着下蛋,鸡蛋要留着卖了买盐吃。

另外还有只公鸡,但是得负责传宗接代,也不能吃。

猪圈里的猪才五十斤不到,更别想了,过年都不一定能杀了吃肉,起码还得养一年。

琢磨来琢磨去,家里养的没一个能杀来吃肉的。

家里的不能吃,野生的总行吧!

她小时候跟着爷爷在乡下生活,经常带她去山上打野味,倒是也学了不少经验。

想想那野猪她是抓不住,村里人挖陷阱、用箭射、拿猎叉、各种办法用尽了就是没能逮到那只野猪,简直成精了似的。

那只野猪去年就开始祸害庄稼了,还好就那么一只,不然村里的庄稼可就遭了殃。

野猪拱地可比那牛犁田还快,一会就祸害一大片。

村民们没办法,只能日夜守着,等到收完苞米就好了。

想着搞不到野猪那就搞点小鱼小虾总可以吧,据她所知河里的鱼虾多的很,就是没个捕捞的工具。

家里没有渔网,那都是有钱人家才用的起的东西,或者专业的渔夫才有。

孟菱的父亲是个篾匠,她也学了点皮毛,她弟弟也会一点,想着做几个捕鱼抓虾的鱼笼是没问题。

想到就干,孟菱从后山竹林砍来几根毛竹,一根根竹子在她手中很快就变成篾条,有粗有细。

做好的鱼笼有点像个漏斗,口子大,中间缩小一节,收一漏斗口,有弹性,鱼能进不能出。

“姐,这就是你说的鱼笼?”孟石桥看着眼前的鱼笼问道。

“嗯,走,去挖点地龙。”

孟菱带着弟弟妹妹去屋后挖地龙,也就是蚯蚓。

她将地龙捣碎,放点草木灰和在一起,再装进打好孔的竹筒里,然后放到鱼笼里。

这些事情她以前没少干,也就轻车熟路了。

“这真能抓到鱼虾吗?”孟石桥有些不信的问道。

鱼有那么傻,会自己钻进去,钻进去了还不会钻出来。

吃了这样的鱼不会变傻吗?

“你等着看就好了。”

孟菱决定好好给他上一课,竟然敢怀疑她这个现代人的脑子。

她背着妹妹,弟弟拿着鱼笼,走了没多久就到了河边,找了个回水湾停了下来。

她小时候没少看爷爷抓鱼,自然知道哪个位置好会有鱼。

“就这吧。”

孟菱选好位置,在岸上教她弟弟怎么弄。

只见孟石桥将裤子卷到大腿根,薅了一把草将鱼笼底部的出口塞紧,再用棍子将鱼笼固定好。

“好了,明天早上来收笼子就好了。”

早上。

孟菱背着妹妹,弟弟提着桶,三人来到河边收鱼笼。

刚走到昨天的回水湾,孟石桥已经迫不及待的下了河,他想看看什么鱼那么傻。

“先拖住鱼笼底部,别给漏了。”孟菱提醒道。

鱼笼下面都出鱼口是用草塞住的,往上提的时候笼子里的水太多,容易冲开。

“姐,有鱼!”

孟石桥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鱼笼,里面的鱼还不少。

孟菱斜了他一眼说道:“废话,肯定有鱼啊!”

“哗啦啦!”

孟菱拔掉草塞子,鱼哗哗的在桶里蹦个不停。

基本些小河鱼,长不大的那种,还有几条鲫鱼,最大的不过半斤。

虾也有不少,有成人手指那么粗,样子就和齐白石画中的虾一模一样。

孟石桥一边挑着桶里的草屑,一边说道:“姐,这么多,有两三斤了吧!”

孟菱点点头,前往下一个鱼笼的位置走去。

第二个鱼笼鱼也不少,全都活蹦乱跳的。

“这个我来开。”

孟石桥拔掉塞在笼子口的杂草。

哗啦啦。

鱼一下子就进了桶。

“啊!”

只听到孟石桥大叫一声,扔了笼子撒腿就跑,那样子像是见了鬼似的。

孟菱定睛一看,桶里一条圆滚滚、麻赖赖的水蛇在那扭来扭去。

小时候在农村这种蛇她见得多了,倒是一点也不害怕。

“长虫有什么好怕的,这条又没毒!”孟菱朝着跑出去老远的弟弟喊道。

孟石桥喘着粗气道:“你不怕我怕,你快把它弄走。”

说话间站在桶边的孟青青小小年纪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怕,觉得这长虫还挺好玩,伸手就想去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