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孟菱推开院门,看见她爹正拿着小鱼干在喂小黑。

孟良看到女儿回来,问道:“辣椒卖的怎么样了!”

“嗯,都卖完了。”

孟菱说完蹲下来看着小黑在那吃鱼干。

孟良一听说都卖完了,还是有点惊讶的,他以为只卖出去一点点而已。

他问道:“多少钱一斤啊?”

孟菱回到道:“八文钱一斤,共卖了十二斤。”

一说价格把他爹吓了一跳,这比那好米都贵啊。

孟良拍拍大腿道:“这么值钱,那早知道就多种点了。”

孟菱缓缓道:“爹,现在家里的差不多够了,两三天去卖一下,这样地里的活也能顾得上。”

孟良点点头,觉得是这么个道理。

父女俩就这样蹲在那里闲聊起来。

“爹,你不是怕狗吗,怎么还在这喂他?”

孟良回道:“就这么个小崽子我能怕它吗。”

孟菱说:“是吗?”

“爹,那你有没有觉得她有点奇怪?”

孟良说:“是有一点,天天吃鱼干也不腻。”

孟菱:………

说的是小鱼干的事情吗?

“啾喔,啾喔……”

这时背篓里的小鸭子发出阵阵叫声。

孟良听到叫声问道:“大丫,背篓里是什么?”

她放下背篓,拿到他爹面前道:“买了几只小鸭崽。”

孟良点点头:“嗯,到时候放田里养着,冬季就能卖钱了。”

孟菱说:“爹,这些鸭子是养着给娘补身子的。”

孟良听完尴尬的挠挠头,他光想着卖钱了。

心想这闺女没白养,想得比他周到多了。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原来是这样啊。”

“她知道你有这份孝心肯定高兴坏了。”

“你娘生三娃的时候家里条件差,坐月子的时候没吃几口荤的,身体亏空的厉害。”

“现在条件好了,给她补补也是应该的。”

孟菱点点头,“就是勒,再过几个月家里的鸡鸭都长大了,到时候不愁没有东西补身体。”

两人正说得起劲,沈氏微挺着肚子出来说道:“你俩在说什么呢,吃饭了!”

“好嘞!”

……

第二日,院子里多了个鸭圈,小鸭子在水盆里游的欢快。

孟青青看了半个时辰还没看腻,“姐姐,小鸭子爱吃什么啊?”

孟菱摸摸她脑袋道:“小鸭子爱吃鱼,爱吃青菜,爱吃嫩草。”

“以后小鸭子就归你管了,好不好。”

“好。”孟青青回答的十分干脆。

养了三天,那些鸭子就认得她了,常常跟在她后面要吃的。

“青青,你叫小鸭子进笼子。”孟菱在院子里喊道。

“好!”

孟青青手里拿着几片青菜叶子,小鸭子在后面跟着来到笼子边。

孟菱说:“你把菜叶子丢进笼子里。”

孟青青倒也聪明,将菜叶子都进去,小鸭子争抢着吃菜叶。

“快关起来!”

孟青青听话的赶紧关上笼子。

“真棒!”

孟菱不忘夸奖她一下。

孟青青听到姐姐夸她非常高兴。

“走,让它们去田里抓鱼吃。”孟菱说着提起笼子往外走,孟青青在后头像个跟屁虫似的。

天空湛蓝,田野里夏风吹拂,一道道青色浪花翻涌向前。

孟菱将笼子放到自家田埂上,打开笼子,小鸭子看看周围陌生的环境起先还不敢下水,直到一只胆大的带头才敢下去。

刚下到田里的鸭子就像是岸上的鱼儿跳进了水池,一下子游走看不见了。

田里的禾苗已经长的很高了,到了拔节孕穗期,也不怕鸭子伤到禾苗,还能吃掉一些杂草嫩尖,可以省下不少除草的功夫。

看着眼前的稻田,她还记得小时拔孕穗的禾苗当哨子吹,没少被爷爷口头教育。

丰收是喜悦的,但是也伴随着痛苦,每年双抢都是她痛苦的开始,挥不完的镰刀和插不完的秧苗。

她看着眼前的稻田,心想没有打谷机怎么行,小命怕是得交代在这个夏天,回去得好好想想办法。

“青青,我们先回去吧,晚点再来接小鸭子回去。”

“好!”

回到家,孟菱牵着羊来到山上的坡地,她爹已经锄了半块地的草了。

她将两只羊拴到树下吃草,也加入到了除草的行列中。

手上干着除草的活,心里却是想着打谷机的事,地里的作物都锄断了好几棵,趁她爹没发现赶紧混到杂草里面。

干到晌午,树下的羊还在吃草,像是永远都吃不饱似的。

“大丫,回去了!”

“好!”

推开院门,孟菱顺手将锄头放到墙边。

“爹,给我吧。”

牵过他爹手里的那只羊,拴在了羊圈里。

“回来了,饭做好了。”沈氏正好出门接水。

“好!”

桌上四碗米粥,一盘腌萝卜,一盘水煮嫩南瓜。

孟菱看着桌上的饭菜问道:“娘,家里没米了吗?”

沈氏道:“有啊,你想吃米饭啊,那我晚上煮。”

“嗯,晚上吃米饭吧。”知道她娘是舍不得吃,孟菱只好说是她想吃。

“好。”

下午。

孟菱将鸭子唤回笼子,又弄好猪食才背着竹篓去山上摘辣椒,她爹继续在地里除草。

“大丫,这就是你说的那个辣椒是吧。”

孟菱抬头看到是村长从这路过,便回道:“嗯,是的。”

“要不摘点回去试试,可辣了,比茱萸的辣味可要好多了。”

村长弯下腰仔细看了几眼地里的辣椒,“是吗,那我摘几个回去试试!”

村长摘了一把辣椒说声谢谢就走了。

傍晚时,背篓里摘了十多斤辣椒,现在还不是辣椒的丰产期,有这个产量已经不错了。

回到家,张婶正在院子里跟她娘闲聊。

“张婶。”孟菱进门上前打招呼。

张婶看着她背篓里的东西问道:“大丫,你这背篓里装的什么?”

“辣椒,去年我不是给过一点干的给你,这个是新鲜的,你拿点回去尝尝。”

张婶笑眯眯的说道:“去年那个辣椒当佐料又香又辣,好下饭嘞。”

“那好,这新鲜的我拿点回去尝尝。”说着就从背篓里抓了一大把。

“谢谢大丫了,那我就先回去了,灶上煮着饭呢!”

看到张婶走了,她娘才说:“大丫,明天就让你爹去县里吧,你去我也不放心,他明天有空。”

孟菱点点头,“那好,我把地址告诉爹,让他去。”

第二天一早,孟良背上辣椒准备出门。

“爹,这是地址,你按照我画的图走就行了,另外再带条铁链回来。”

“嗯,你放心,我找的到。”说完就朝门外走去。

沈氏在后面嘱咐道:“路上小心点。”

孟菱喂完鸡鸭,将羊牵到后山吃草,回来就开始着手画打谷机图纸。

虽然知道打谷机什么样子,但是要将一个个细节尺寸画出来还是有点难度,毕竟她并不擅长制图。

画了一上午也才画出来个框架,零部件具体的尺寸还得仔细研究一番才能确定。

关于齿轮部分的尺寸,尤其齿轮模数的问题,她懂得太少。

只能先画出图纸,然后找木匠制作模型,只能一步步调整尺寸了,好在打谷机的传动齿轮不需要多精密。

又花了半个时辰,画了一大一小两个齿轮图。

难的是尺寸换算,差点把他算疯掉,脑子里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花了一个时辰才将尺寸标注好。

孟菱跟她娘亲交代一下便来到王木匠家。

“王叔,在家吗?”

孟菱喊道。

“在呢!”

没一会院门打开,孟菱走进院子。

“王叔,你看这个能做出来吗,这两个需要合在一起使用。”

孟菱拿着图纸解释了好一会王木匠才明白。

“没问题,保证能做到完美配合,不过这需要最少三次尺寸调整,这费用可不少。”

孟菱问:“大概要多少钱!”

“八十文。”

这费用确实不少,这还只是定尺寸就要花这么多钱。

孟菱知道这也就是挣个工钱,木材倒是不值钱。

“好,那你尽快帮我做好。”

孟菱只得咬牙答应下来,往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王木匠道:“嗯,七天以后你再来吧。”

孟菱也没想到要这么久,以为三天就差不多了。

“那好,我到时候再来。”

回到家,她爹已经从县城回来了。

“爹,怎么样?”

“嗯,都卖完了,你要的铁链也买回来了。”

孟菱点点头,又问了下酒楼的生意说是还好她也就放心了。

她拿着铁链去将小黑的麻绳换下,小黑最近又长大了不少,食量也比以前大多了。

就是样子越来越不像条狗,来人了也不叫唤,全家一度认为这是只哑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