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孟菱听马阳的意思应该还不少,“十两?”

马阳摇摇头,“再猜。”

“八两?”

她想这火锅秘方虽然不是很好,总不至于少于这个数吧。

马阳叹了口气说,“唉,你就不能往高了猜?”

“是二十两。”马阳笑呵呵的说道,然后将钱袋递到孟菱手中。

“这么多!”孟菱没想到能给这么多,这不直接奔小康啊。

早知道就多记几个了,那样光卖秘方都能发财了。

马阳见她不是很开心,反而皱起了眉头,于是问道:“怎么了,是觉得卖亏了吗?”

他哪里知道孟菱现在心里想的是什么,她在为自己怎么没多记几个秘方而懊恼呢。

“那倒不是,想起了一点别的事情。”孟菱笑着说道。

“嗯,不是就好。”

聊了没多久,孟菱跟马阳道声谢带着张小花去集市了。

马阳看着两人汇入人流,一点点的消失在视线里。

“看什么,人早就走了。”一个女人的声音在马阳身后响起。

人群中。

孟菱问旁边的张小花:“花花,你要买点什么?”

“我娘让我买点油盐酱醋什么的。”

孟菱点点头,带着她去买了些生活必需品,然后又去了一趟卖陶罐的老板那里将炭炉子拿了。

随后两人又到了米铺,铺子里还是那个不带正眼瞧人的掌柜,看到孟菱过来居然认出了她。

“是你呀姑娘,今天要点什么?”掌柜笑眯眯的说道。

掌柜居然还记得她,这记忆还真是不错,“大豆怎么卖啊?”

“六文一斤。”掌柜说道。

孟菱知道今年上半年才五文一斤,“掌柜,这个涨价了吗?”

“嗯,涨了都有个把月了,米也涨价了。”掌柜说道。

孟菱没想到才一年物价就涨了一文钱一斤,涨的有点快啊。

“好,那给我来四十斤。”

四十斤是她能背回去的极限了,再多估计得的累瘫了在路上不可。

孟菱回到家里,他爹正在院子劈过冬的柴禾,“回来了,买了什么,看着挺沉的?”

“大豆。”孟菱说道。

“买那多大豆干什么,是要做豆腐吃吗?”孟良放下手里的斧子问道。

“不是,用来种豆芽的,顺便做点豆腐也可以。”

孟良心想这也不是种豆芽的季节啊,“你是想在地窖里种豆芽?”

孟菱没想到他爹一下子就懂了,“嗯,就是在地窖里种豆芽,到时候自家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了。”

多的还能拿去卖钱,就到镇上去卖就行了,也不用去到县里那么远了。

“嗯,那我明天帮你弄种豆芽的架子。”孟良说道。

第二日,孟菱她娘几个照常在屋里缝手套,现在越来越熟练了,一天能缝八十双了。

孟菱昨晚就将豆子用温水泡在了地窖里了,她爹已经做好了架子,两人将架子抬到地窖里面。

架子共三层,每层可以放三个竹篮。

孟菱这次只选了五斤的大豆来试验,怕万一不成浪费了这大豆。

发豆芽一般都会,孟良也不例外,都不需要孟菱说他也知道怎么做。

孟菱知道只需要将泡好的豆子放到篮子里均匀的铺开就行,在在篮子底下放个水盆,让它稍微接触到篮子底部就行,然后用湿布盖好上面压点重物就行了。

做完这一切,孟菱赶紧将地窖封好,怕时间长了影响地窖里的温度。

地窖里湿度大,一天浇一次水就行了,倒是没有夏季那么麻烦。

这天,马阳又到了清水村,还是带着上次那名伙计来的。

“怎么这次这么久了才来一趟?”孟菱问道。

他已经有五六天没来了,也没叫伙计过来,孟菱还以为他遇到什么事情耽搁了。

马阳笑着解释道:“这次故意这么久来,是想囤点货明天到庆阳郡一趟,那些高档一点的手套还是只有庆阳郡才能卖的动。”

孟菱听了点点头,“手套大概有五百多双了,一次全部拿走吗?”

“嗯,这次全部带走,放心吧我有消的。”马阳笑着说。

孟菱点点头,“那就好。”

她一直看不透眼前的马阳,在他手里什么东西只要拿到庆阳郡都能卖掉。

“这次来顺便把你工钱结了,你算下有多少钱,等会我给你。”马阳笑着说。

孟菱听到是来结工钱的立马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娘,结工钱的事情她觉得还是由她娘来的好。

没一会沈氏出来,笑呵呵的看着马阳,“小菱说你今天来接结工上个月的工钱。”

“嗯,是的婶子,你算算一共有多少钱。”马阳笑着说。

沈氏拿出了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这些都是孟菱教她记的。

一到十这几个字还是很容易教会的。

孟菱看了下账本,“上个月做了手套二千一百六十三双,折合银子就是二十一两六钱三分。”

“好,你等我下。”马阳看了下账簿,账目对的上。

马阳从包裹里拿出一袋银子,然后用戥子称了二十一两银子。

沈氏可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银子,阳光下那花白的光芒刺的她有点睁不开眼睛。

此刻心脏跳得砰砰响,激动的手心都有点出汗了。

“婶,你拿好,这是二十一两六钱银子。”马阳说着将钱递到沈氏面前。

沈氏接过钱立马捂到怀里,生怕丢了的样子。

孟菱见她娘这个样子笑了,她说:“娘,你先收起来吧,这里可是还有张婶他们的工钱呢。”

“对对对,还有他们的工钱到时候给他们好好算算。”

“婶子,这还有三十文铜钱给你。”马阳说着又将三十文铜钱递给了她。

孟菱见她娘手里不得空她下意识的将钱接了过去。

她又转头看向娘亲,“娘,我来给张婶他们算算。”

“好你给算算。”沈氏笑得合不拢嘴。

他们都是分工合作,只能算平均数,她娘有时候要看孩子要少算一些。

平均每人每天算十六双,按四文钱一双每人的工钱为一千九百二十文。

“娘,每个人要给一千九百二十文钱,折合银子一两九钱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