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然,他们也是有些羡慕。

“威压”或者说“气势”,其实是一个很玄乎的东西,多半来源于一个人的信念感,也就是对自己的信心。

除此之外......

能够决定这个东西,就是“身份”。

一个胖子、长得再怎么憨态可掬,可只要关联着“皇子”这么一个身份,就立马显得不怒自威起来。

他们惧怕、敬畏的并非是胖子,而是胖子的这个身份。

但店家就很不一样,他在那位魏王殿下面前很怡然自得,表现的很自在,甚至不觉得魏王殿下对他恭恭敬敬的有什么问题。

这种心态和器量,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磨炼出来。

李泰回到府上。

把今天的事同侍从说了一遍,脸上有抑制不住的喜悦之色,这一刻他才像他这个年纪的孩子那样。

“你说,我应当准备一些什么东西过去?”李泰深吸了一口气,渐渐平复下心情,开始琢磨起来。

“按照什么样的礼节?”

李泰开始思考起自己看的那些书籍,琢磨了起来。

旁边的侍从听着李泰的话,微微皱起眉头。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虽然...李泰的确是能从尹煊那学到编修地理书的知识了,但按照店家的态度,他甚至不想和李泰扯上任何除了陌生人之外的关系。

为什么?

他的脑袋里充满了疑惑。

这可是当今备受皇帝宠爱的皇子,以后是有机会争一争皇位的存在。

就算那位店家更看好太子,可又不是让他站队,只是和魏王、一位王爷打好关系,他都不愿意的?

不过他也没细想下去。

或许有能耐的人,总是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癖好。

现在更关键的是得把自家王爷给拦下来,眼瞧着李泰想到了奇奇怪怪的地方去,侍从连忙开口:“殿下,那些东西都是不该送的。”

李泰一愣,而后皱起眉头:“不该送?”

“遵循礼法,就是应当......”

侍从叹了口气,解释起来:“殿下,那位店家不都是说了,他想和您做的是一桩交易,而交易里是不说情义的。”

说着,他顿了一下。

“如果您按着礼法,准备了筹码,那位店家一定会给您退回来的。”

李泰又皱起了眉头。

既然不能按礼法来,那应该要送什么礼?

难不成要送黄白之物那种庸俗的东西?

侍从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问道:“殿下,仆认为送一些黄金、白银就好。”

还真的要送这些黄白之物?

李泰挑了挑眉毛。

不等他开口发问,仆从就解释了起来:“殿下,那位店家要和您做的是生意,自然是要拿那种无论是店家看起来,还是别人看起来都有价值的东西。”

“只有这样,店家就知道了您清楚了他的意思。”

李泰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剩下的话仆从没说,只提点一下,李泰自己就琢磨明白了。

当然,有没有更优解?

肯定是有的。

只是...他摸不清店家的喜好是什么,他父皇在店家那都那么久了,都没摸清楚这一点,更何况是他,才见了那么几面。

送黄金是最稳妥的。

第二天。

李泰就带了一箱子金子锻造的首饰、器皿、貔貅、老虎,给尹煊送了过去,当箱子打开的那一刹那。

王氏的眼都直了,愣愣地看着这一箱子的东西,有些不知所措,她这辈子哪见过这么多金子。

瞳仁里都倒映着金子的颜色,灿灿发光。

尹煊也很满意。

终于有一个人送礼,能送到自己心坎上的了,回想起杨纂给自己送的那些拜礼,两只吃了就没的山鸡。

一点都不实在。

见尹煊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李泰松了口气,心里暗叫一声果然,就像是他那位仆从建议的一样。

店家果然是有着自己的要求的。

王氏紧张兮兮,把高铁叫着,带着金子回家,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这些可都是宝贝,像是那些首饰,等以后自己儿子把那些姑娘中的哪个娶回了家,正好给儿媳妇用。

想到这。

王氏皱起眉头。

在这个时代里,每一个做女人的,都希望自己家里只有这么一位女主人,但是每一个当妈的都希望自己儿子能够三妻四妾、开枝散叶。

要是...自己儿子娶了不止一个、两个咋办?

这一套首饰可不够分的。

王氏叹了口气,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担心没有,但就是害怕分配不公平产生矛盾,这个道理她还是懂的。

看样子...得想个办法多弄几套首饰过来。

任重而道远啊。

王氏莫名忧愁起来。

招呼着李泰坐下,几个小姑娘围坐在尹煊这一侧,尹煊轻轻一点桌子,趁着客人还没来的时候,上起了课:“地理,是对自然环境、人文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

“比较出名的,就如山海经、尚书。”

“但...不成体统。”

李泰一挑眉毛,有些惊讶,这批评...可以说是很严重了,不成体统这四个字一说出来,几乎是否认了这几本书在地理上的贡献。

尹煊的地理不是很好。

仅仅停留在高中水平。

不过...用来应付李泰、应付这个时代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古代虽然很早就有了地理这么一个概念,但一直都没能系统的进行规划,与其说是地理,不如说是文字性的地图。

从某某地开始,有一座山、山上有什么植物、什么动物,植物长什么样、动物长什么样,吃了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大体就是这样的一个思路。

不可否认,在那个时代,能够编写出这样的书,已经是很伟大的一件事。

但令人惋惜的,这种仅仅记载了地质环境的行为,只能说在地理研究上,跨出了第一步,但没跨出最为至关重要的一步。

那就是...系统的归纳。

在他们的认知中,泰山就是泰山、华山就是华山,他们不会去想,这两座山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异样点。

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共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