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厨师的我,竟是李二的女婿 > 第323章 店家,来一首,就一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3章 店家,来一首,就一首

这得溯源至七八岁的时候。

老家的舅舅有一个院子,院子后面是一条河,一到夏天,就会爬着一堆小龙虾,扯一块猪肉,拴在绳子上,就能钓一整天的小龙虾。

尹煊小时候爱干这事。

那天,他正在河旁钓虾。

突然脑袋里噗嗤嗤一阵动响,他抬头一看,是一头麻雀撞在了蛛网上,然后一只黄绿斑花纹、拳头大小的蜘蛛,恶狠狠地扑向那只麻雀。

就在他脑袋顶上!

也多亏他那时候年纪不大,个头不高,要是有现在一米八的个头,一起身,脑袋就得蹭到那蛛网上去。

顶着一头能捕食麻雀的蜘蛛,钓了一下午的虾。

当时尹煊连哭都没来得及哭,跌坐地上,看着蜘蛛吐丝把麻雀裹起来,求问,当时尹煊的心理阴影有多大?

打那以后,他就见不得蜘蛛这种生物。

也不是电影里那种,见到就哭天丧地、手脚发麻的程度,就是不再自在,不管多小,总觉得下一秒就能吐丝把自己裹起来。

哪怕是盲蛛,知道这东西无毒、也害不了人,甚至家里养着那么几只最好,但他还是过不去心里那关。

年纪小的时候,就只顾着逃。

年纪大就知道,把书卷起来,当头一棒,打死就好。

尹煊和姬温一打听,才知道捉蜘蛛还真是乞巧节的一个习俗,女儿家捉蜘蛛,唤作喜蛛,纳于木盒中,等到第二天,泛晓之后,再把盖子打开,看谁的蜘蛛结的网更密一些。

如果结的网方圆得体、疏密有致,那就证明这位女儿家心灵手巧。

如果不是...

那就是这只蜘蛛不识大体、木盒子不透气、可能蜘蛛身体不好,但总之一定不是女儿家的问题。

尹煊有些感慨,怪不得这个节日渐渐落寞,华夏土地上的节日,不以吃东西为主,反而是要去捉蜘蛛这种生物......

蜘蛛又不是熊猫。

虽然都是毛茸茸的,但蜘蛛一点都不可爱。

等到下午。

满身灰扑扑的李丽质一行人回来,每人手里都捧着一只小木盒,不知道她们钻到哪里去了,才能弄成这幅狼狈的模样。

不过看她们红扑扑的小脸,看来收获不小。

尹煊没打算去问她们收获多少,没必要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只是帮着几个小姑娘把雪里红塞到罐子里,封存在后院的屋子里,等着二十天后,就可以开封食用。

几个小姑娘今晚的饭量,又是和昨天一样。

尹煊有些欣慰。

这是终于到了二次发育的时候了吗?

乞巧节、又叫做女儿节,虽然是女儿家的节日,但读书人向来是不忌讳这个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数千年之久。

这从战国前就有的浪漫,跨越了岁月、到数千年后依旧在传唱,又数千年后,它依旧是同样的脍炙人口。

这种...真正的浪漫。

读书人们是最愿意赋歌一首。

乞巧节开放了宵禁。

这让这个节日又陡然多热闹了几分。

过来预约一桌酒水的读书人不少,吴有道他们一拨、常来食肆的读书人们一桌,就连魏征、房玄龄他们也来凑了个热闹。

想要看一看,现在的读书人都是什么水准。

尹煊不觉得吵闹,反倒是开心的很,甚至支了一个烧烤的炉子,就等着晚上客人们上门的时候,再诓骗、呸,再多赚一些辛苦钱。

碳火点燃。

魏征换上了一身新衣,凑在门口,看着灼人的火光,一挑眉毛:“这又是什么东西?出新吃食了?”

尹煊点点头,把袖子向上撸了撸:“嗯,今晚限定,烧烤。要不要来几串?”

烤。

一种古老的烹饪方式,不过没人怀疑尹煊的烤制手艺,上一次厨艺比试的时候,拿出来的烤全羊,就已经证明了尹煊的烧烤手艺。

只是...

打那以后,他们就再没见过尹煊把这门手艺拿出来。

现在终于有机会,再次品尝到这种美味,这群人又哪有放弃的道理。

魏征点点头,掰着手指,算了一下人头,出于对“串串”这种特殊吃法的信任,点了将近两百多串。

算上他预约的其他吃食、酒水一类的东西,就奔着五六贯去,不过他一点都不心疼,反正迟早都会从程咬金身上坑回来。

其他读书人们多多少少都还是点了一些的。

李世民也来了,不过并没带着李承乾,这个素来不怀好意的太子,最近倒是安分的很,没怎么在食肆里见过。

冷酒入肚、热气上头,读书人们嚷嚷着,气氛渐渐热闹起来。

杯酒传令,乞巧节的诗词就咏了出来。

有人唱着“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这是诗经里的大东篇。

也有人唱着自己写的诗词赋文。

这酒一喝多,他们胆子就大了起来,吴有道牵个头,其他人跟着起哄,朝着尹煊吆喝起来:“店家,这么好的日子,您不作一首嘛?”

“店家来一个。”

尹煊握着一把羊肉串,从屋子外走了进来,把这一把放在了一桌人面前,瞪了他们一眼,语气不善:“吵什么吵,不作!”

他是不敢作了。

不知道这群脑洞大开的读书人,又会做出什么样的稀奇古怪的解释,食肆的名声越来越高,当然是一件好事。

或是把自己的那些知识捧得高起来,也不失为一件坏事。

但...偏偏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给捧起来,就比如说“文名”这东西,尹煊是真不会作诗,也不打算去学。

捧得太高是真没好处。

哪天摔下来,头一个砸死的就是自己。

读书人们不知道尹煊的想法,只当他是含蓄,起哄声越来越大,连带着李世民都跟着吆喝起来,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

“店家,今天您要是作一首,我就让全长安的读书人,再给您开一场天下第一楼的文会。”有人抛出了自己的条件。

这让尹煊有些心动。

不过想想,还是把这份心动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