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厨师的我,竟是李二的女婿 > 第688章 朕…要亲自试试他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88章 朕…要亲自试试他们

两个酒鬼打架。

韩瑗和张业祖没劝阻,反倒是在一旁指指点点了起来,像是什么……

打他蛋!打他蛋!

哎呀,回首掏啊!

都这么大的人,不至于打出火气来,而且……贾统是那种有些死心眼的人,他知道李义府说的是对的。

除非他有一个哥哥叫作“尹煊”,否则的话,他就只能抛弃一部分理想,去用李义府说的那些手段、技巧应对现实。

只是他不太想接受,可又不得不接受。

心里憋屈得很,那就只能借着酒劲和李义府打上一架,发发戾气。

以后…自然是该怎么办,就该怎么办。

李泰端坐魏王府,等着同福学社那些中举的读书人过来投诚,可…一连好几天过去,朝廷那边的科举文册都刊印了出来。

也不能说一个人都没来。

来还是来了两三个的,其中有一半不是同福学社的,就算是同福学社的,在榜单上,也都是后面的名次。

李泰最想要的状元郎、探花郎,不见踪影。

就好像那几千贯一顿的饭是喂给了滚滚一样。

他手下的人也常传来情报。

贾统和张业祖依旧是每日去食肆,科举结束后,他们也没松懈下来,依旧读书、讨论,完善自己的学识。

顺便……教一教尹露露和李治更认真了起来。

这劲头让同福学社的其他人不由侧目。

状元、探花都这么努力了,他们又有什么资格不去努力。科举刚刚结束所带来的松懈氛围,立马又紧绷了起来。

卷,就往死里卷。

朝廷那边,吏部也做出了如何安置这些进士的第一版方案,呈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逐个看着。

大多数都进了翰林院,这些都是要等春意盎然后,铁路修建好、突厥被打下来后,去做突厥之地的县令的。

少部分算科的进了户部。

在看到其中一个名字的时候,李世民一顿,拿起灌了朱色墨水的钢笔,在这个名字上勾了一下:“我早就想问了,这个准备复试的尹露露是什么来路?”

这个名字他太眼熟了。

只是…他去食肆的时候,没听说过这个消息,百骑司也不至于把这个无关紧要的小消息写在情报上。

他有些不确定这个“尹露露”是不是他知道的那个“尹露露”。

吏部官员探头看了一眼,点点头:“此人是正阳公之妹。”

“一个十多岁的小娘子,竟能及第?”李世民眼里一亮,有些惊讶,他是知道尹露露有多聪慧,但到这种程度…还是有些超出他的意料。

“不过……”

李世民皱着眉头,往后面翻了翻,算科的名列中没有尹露露的名字:“我记得尹小娘子算科上是尽得店家真传的。”

“怎算科上没她的名字?难道我大唐学子在算科一道上,已经到这种水平了?”

吏部官员回道:“回陛下,尹小娘子并未参加算科。”

李世民有些惊讶地一点头,笑了一声:“怪不得她不入仕,只是过来检测一下自己的水平么?”

“和她兄长一样胡闹。”

吏部官员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了起来:“臣差人去打探过,尹小娘子似乎并非是不想入仕。”

“只是…她不满足于这样的成绩,尹小娘子言,若是以这种成绩入仕未免太给正阳公丢脸。”

李世民笑出了声:“倒是一个有志气的。”

“那朕就等她后年的成绩了。”

吏部官员又犹豫了一下,迟疑着说道:“臣还有一事奏言。”

李世民看着名单,心情满足,一挥手,话语也变得轻松了起来:“说。”

“晋王殿下也参与了科举。”吏部官员小心翼翼地开口,“只是未能及第。”

李世民一挑眉毛。

吏部官员继续说了下去:“臣在知晋王殿下参与科举后,调出了晋王的卷子,行文俨然有序,虽不及进士文章,但也所差不多了……”

“若是今年参与人数如往年,晋王殿下说不得也能榜上有名。”

李世民觉得惊讶了。

让李治去和尹露露成为同学,那是他的决议,目的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和尹煊的关系更近一些。

谁能想到自己这个儿子,竟然真的学出来了一点东西。

吏部官员的话说得很好听,什么…在前年参加科举的话,说不定也能榜上有名。但这些话就是拍马屁的话,当不得真。

唯一能信的,也就是那句“和进士所着文章所差不多。”当然,这差不多究竟是差多少,可是不好说的一件事。

一名皇子参加科举未能中举。

这说出来还挺丢人的。

可李治今年才多大?而科举及第的又多大?

一般能科举及第的,都是三十左右的年纪,及冠都过去了十年,而李治现在还没及冠,要是等他到及冠,说不定也能科举及第?

单纯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李世民的确应该感到高兴。

可从一名皇帝的角度……

他就能看出来许多其他的问题了,也许可以尝试一下,把同福学社拿捏在朝廷的手里?

“稚奴的文章取来,朕来看看他究竟是什么水平。”李世民一伸手,吩咐了一声。

吏部官员早有准备,取出文章,递交给李世民。

明法、明经、算科、秀才……

李世民先是把算科的卷子单独放到一旁,他简单看了一眼,只是论算科成绩,他或许还比不上自己儿子。

明法、明经、秀才这三张卷子,李世民看得很仔细。

让他有些惊奇,吏部官员竟然真的没夸大,所言的所差不多,是真的所差不多。

只是一些地方,肉眼可见的有些稚嫩,毕竟年龄摆在那,人生阅历也撑不起他去考虑太过深奥的东西。

可眼界是很大的。

“乾儿这么大的时候,学识可比不上稚奴。”

不知为何,李世民的脑子里忽然涌出来这么一段话,他深吸了一口气,脸色变得有些悲切。

又想到了朝堂上最近又涌出来的立储的声音。

李世民揣摩着文章里的一段文字,忽然开口:“吩咐下去,朕要亲自试一试这些进士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