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厨师的我,竟是李二的女婿 > 第799章 喜提秦国公身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在封号之中的“秦”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也不是什么特别高贵的称号。

但大唐的特殊情况摆在这。

或许几十年后,秦这个封号会拿出来,再给那些骁勇之士,可现在…李世民不仅还活着,他还是皇帝。

“秦”是他年轻时候的封号,自然而然就意味非凡。

这…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知道你李世民对尹煊偏爱,可偏爱到这种程度,把这个封号都拿给他用…是不是就有些太过分了。

房玄龄都有些急了。

这一步跨得可真是有点大,从原本比自己地位要差三个层次,到现在还要高出自己一些。

夸张了,他是真的觉得有些夸张了。

李世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那天同尹煊交谈过后,他发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尹煊所得的这些东西,并非是朝廷给他的。

好吧,这是一句废话,实际上李世民想到的是这句话的反面,既然不是朝廷给他的,这些东西、这些名望是谁给他的?

答案很明显。

是百姓,尹煊所得的是民心。

让人有了工作赚钱,让人有了更好的饭和衣服,让他们的生活可以有娱乐去做——这样的人很难不得民心。

有民心的人是很难扳倒的,哪怕真的扳倒了,也逃不了一个遗臭万年的结局。

与其不相信他,两个人互相猜忌,斗个两败俱伤。

那还不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索性直接把能给尹煊的都给了,把他的身份立到最高——这样以后尹煊再有什么功劳,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又无尽地吵来吵去。

等到自己以后要退位了,哪一个儿子要登基了…那就是自己那些儿子要头疼的事了。

房玄龄支支吾吾半天,怼出来一句:“还请陛下三思。”

反倒是那些武将,他们心里坦荡的多,他们的底线就是“不能只单单自己头上有爹,而文官的头上没有。”

虽然自己头上有爹不是什么好事,但一想到,文官们和自己一样,头上也有这么一尊爹的存在,他们的心里就平衡了许多。

他们一个个抱臂不言,任由那些文官们奏言。

反正…

秦国公又如何,只要不涉及兵权,就是成了郡王他们也没什么意见。

李世民一扫眼,冷声说道:“难道…诸位认为正阳公的功绩,还担当不上一个国公吗?”

官员们顿时不说话了。

李世民又叹了口气:“朕也和你们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你们在朝堂上争来争去,你们可曾想过…正阳公是真的需要大唐吗?”

说着,李世民顿了一下。

把他刚才的那一番话给翻译了一下,说得更直白了一些:“正阳公这些年来做的事,有哪一件是需要朝廷伸出援手的?”

一些朱袍、绿袍官员,现在恨不得捂住自己的耳朵,这话是他们这些小官们能听的吗?

与其说…李世民的意思是“正阳公是真的需要大唐吗?”

不如说,李世民所表达的意思是“正阳公真的需要大唐朝廷吗?”

李世民也是有些恨铁不成钢。

争争争!

就知道争争争!

一个个为了一个爵位争到头破血流,怎么就不能像尹煊那样学学——爵位、封赏什么的都无所谓,还能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官员们沉默了下去。

这…说实话有些扎心了。

当他们还在争着凸显自己在大唐朝廷上地位的时候,尹煊已经超出了这个境界,现在大唐朝廷反倒是要在他那凸显自己的地位。

“正阳公的功绩,等同再立大唐。”李世民吐了口气,摆了摆手,“朕有一个预感,一个波斯只不过是个开端。”

“日后说不定还会有波斯,不止一个波斯成为我大唐的属臣。”

“与其再一轮轮地听你们在这里争论,朕觉得,不如一次性,把该给他的都给他了罢,也省得你们日后再吵了。”

房玄龄说不出来话。

对于这种实打实的功绩,他们向来是很难阻扰的,李世民又把话说到这种份上,他们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房玄龄不再说话。

只那些礼部和御史台的人还在挣扎,还有那些世家门阀的人——虽然尹煊已经成了气候,已经成了他们无法对付的人。

但真的把这一切都坐实了,心里确实难以接受。

可他们的阻扰,就像是尹煊的反义词——构不成一点气候。

这件事终究还是敲定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

一名宦官前往同福食肆,他低眉顺眼,站在尹煊身旁,轻声说道:“正阳公,朝廷已经定下来,不日将册封您为秦国公。”

尹煊“哦”了一声。

他对这个一点都不关心,他现在只想吃饭——这宦官一大早就等在这了,自己前脚刚踏进来,他就立马迎上来。

一点眼力见都没!

能不能先让自己吃口饭。

宦官又接着说道:“陛下给您捎了句话,希望您那天能不能办一下典仪,哪怕只是稍微办一下也好。”

尹煊一挑眉毛。

“这毕竟是天下众生的幸事,是该与民同乐一番……”宦官打着最官方的腔调。

他话都还没说完,尹煊就一摆手,嗤笑一声:“我当国公,又不是他们当国公,这算什么天下众生的幸事。”

“要是我一狠心,借口多几个税,还他娘是值得高兴的事?”

宦官被这一句话砸得有些晕头转向,这不过是一个理由、一个借口,正阳公干嘛这么认真。

但苛责的话他说不出来,只能勉强堆出一个笑容,压低了声音:“陛下那边觉得,稍微办一办,朝廷的颜面也好看一些。”

尹煊翻了个白眼:“早这么说不就好了。”

“那天我凑合办一下。”

宦官松了口气,他正准备再说一些什么。

尹煊一摆手:“行了,就这一件事吧,我去厨房先给自己弄点吃的再说,你要是没什么事,就回去吧。”

宦官只是想攀附几句,但既然正阳公都这么说了,他自然是没什么留下来的理由。

尹煊赶去做饭,宦官回去。

为了拟好一个合适的奏章,礼部和李世民就用了三天的时间。

三天之后。

同福食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