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厨师的我,竟是李二的女婿 > 第862章 可恶,我竟然只是榜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62章 可恶,我竟然只是榜眼

春闱是大唐春天最热闹的盛事,尤其是两年一回,更让人们值得把目光投过去,尤其是今年的春闱,注意的人就更多了。

今年春闱,有一个开拓性的决策。

陛下将亲自殿试中榜者。

这让不少不打算今年参加春闱的学子,也毅然决然地投身入了科举大业之中,若是能被陛下亲口提点为状元,这得是多大的荣耀。

同福食肆几乎成了这些学子们的自习室。

整个长安再也找不到如这般的地方——环境好、读书人多、吃食也好,就是价钱稍微贵了一些。

但…贵是缺点吗?

很明显,他们觉得贵,这是他们的缺点。

这时候他们就羡慕起了同福食肆的伙计了,每当春闱的时候,尹煊和食肆里客人们,就对他们格外宽容起来。

天大、地大,前途总归是最重要的。

只是今年出了个意外。

就当同福学社的不少学子,摩拳擦掌,准备接任同福食肆的伙计,他们才发现这个意外——狄仁杰没参加科举!

一问原因。

狄仁杰说得坦坦荡荡,说什么…自己年纪还小,就算参与进去了,也得不到什么好成绩,与其进去勉强混了一个中榜,既丢自己的人、也丢学社的人,更是对自己前途不好,不如再学两年。

一堆人恨得咬牙切齿。

把狄仁杰抓着出去欺负了一顿,还有人扬言,等狄仁杰后面中榜,要带他去平康坊好好见见世面。

这…荤话对一般人来说,大抵是一件好事。

可狄仁杰还没尹露露大,这事哪怕只是空口白牙的文字,对他来说,都足够刺激了,而且…而且他可是名流,名流能去那种地方吗?

就算去,能这么大张旗鼓地说吗?

偷偷摸摸的、悄声悄语的不好吗?

待到春闱那天,长安城都安静了好几分,都知道这是尹家小娘子参与科举,谁都不敢发出太大的动静,生怕惊扰到尹露露。

除开地痞流氓,长安城里大部分人对尹露露都是喜爱的,这样古灵精怪、又能帮他们解决不少问题的小姑娘,哪家安安分分的不会喜欢呢?

春闱之后。

尹露露整个人就安静了下来。

每天依旧还板着个脸看书,弄得不少人猜测,是不是尹露露…发挥的不够好,所以才这么一幅姿态。

反倒是结束之后,食肆里的氛围更紧张了一些。

原本的放松、松懈,都没发生。

读书人们还保持着春闱前的一幅苦学的模样,弄得往来的食客们都有些诧异,怎么…难道是他们记错日子了?

前段时间其实并不是春闱?

还是说…同福学社的读书人们已经卷到这种程度了?春闱才刚刚结束,就提前两年开始准备春闱了?

食肆的客人们有些不太习惯,不过没两天,食肆就又恢复到往常的模样。

看书的依旧看书。

嬉戏打闹、依旧嬉戏打闹。

这是李渊起的头,春闱前半个月,他得照顾着春闱学子、尤其是照顾尹露露的情绪,不敢大喊大叫的,可把他给憋坏了。

他甚至直言,那半个月自己输了那么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己打得不顺心,吃碰都得悄声细语的。

虽然…

现在不限制音量了,李渊依旧是吃碰——胡这种东西,多半和他没什么关系。

放榜的日子总算到来。

同福学社的成绩,是越发的好了,这次榜上,有将近一半都是同福学社的学子。

这次科举,又创新高,和姬温那一届不同,这一次秀才榜上,共有二十六人,状元是崔家的一个中年人。

尹露露的成绩同样也很好,秀才榜上行二,是这一次秀才科的榜眼。

同福学社的人都很欣喜。

尤其是翰林院那些为了尹露露操碎了心的读书人,现在更是欣慰,总算是没把这段时间用的苦功浪费。

高中榜眼,无论放在谁身上,都是很了不得的成就,更不要说尹露露的年纪、尹露露是个女子。

只是…尹露露不太满意,她死死盯着状元的名字看了好几分钟,咬了咬牙,又回过头看向乌泱泱的人群。

她想要找到那个…胜过自己一筹的人。

她服气,但可不服输!

李治看着榜单,则是松了口气,他的成绩很不起眼,虽然入了秀才科,但…成绩是二十六人里最差的那个,排列第二十六人。

可不管怎么差,总归是秀才科里的。

是这一届考生中,综合素质最为优秀的二十六人之一。

实际上,在大多数人眼里,李治考中秀才科的消息,比尹露露拿了一个榜眼的消息要震撼得多。

倏忽风起,吹落一人的帽子,滚滚向前,落到人群最外围的脚下才止住。

那人无奈地叹了口气,捡起帽子,朝人群里一看。

他们围着那几道榜单,就像…气流围绕着风眼一般。

皇城里。

李世民眯着眼,打量着李治的几张卷子,嘴角抑制不住有笑意涌上来,可他声音还是冰冷、淡漠的:“为善…竟然名列秀才科,你等可暗中做什么手脚,来糊弄朕?”

站在李世民身前的几位礼部、翰林院官员连连摇头:“臣等不敢。”

当然不敢。

甚至…他们恨不得能提前查出李治的卷子,让李治名落孙山。

李世民也清楚这一点,他只是明知故问。

站在他面前的这几个礼部官员,有一半都是在朝堂上曾开口说明支持立李泰为太子的,都是李泰的支持者。

他们又怎么可能会选择,故意捧李治。

“倒也知道你们没这个胆子。”李世民点了点头,翻了一下卷子,又问道,“殿试事宜,准备得如何了?”

“一切都已妥当。”一名礼部官员回道。

大唐的殿试和后世的殿试还是稍有不同。

本就是仓促起草的东西,李世民也没想过,或者说,他也不屑于把决定这些考生成绩的权力拿在自己手里。

尤其是…

这次还有自己的儿子,还有尹煊的妹妹。

若是他们俩发挥的好了,那自己是给他们一个好成绩,还是不给他们一个好成绩?

“明日,便把他们带来。”李世民挥挥手,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