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赟觉得以林香儿的脾气是做得出此事的,直得起腰也拉得下脸,分得清主次,这种人不会过得不好。但纵观整件事,其实有太多必然的巧合,罗太傅既然跟他谈论这八卦,肯定也知道这一点。

“还请罗太傅指教。”

“回去让你三哥悠着点。”罗成儒指点道。

宋赟眨了眨眼,此事怎么跟宋少筠扯上关系了?但现在不是追究的时候,这马车已经到了郊外的一处庄园内,周围都是皇庄,景色怡人,是个养老的好去处。

此处离上次参加荣国公府举办的桃花宴不远,庄子多,庄子上的良田也多,并且田间地头的稻谷上的饱满的谷粒也比外面的多一些,这稻穗成熟时那种直直立着的一看便是空稻穗。

两人没有进庄子而是往庄子里的田地里走去,罗成儒道:“那些老家伙没事干就喜欢种田,孝文帝退位后在这边种了一二十年的田地。宫中的粪都是拉至此处堆积,混合草木灰和沙土之后,等来年再撒到田间地头。”

“粮食是国家的根基,前辈们能重视也是民生之幸。”

宋赟捏了捏两旁的稻穗,有些还是瘪的,一只稻穗上能有一半是饱满的已经是高产了,现今亩产也就三四百斤,瘦田也就一两百斤的产量。在这个时代里,整个星球上北周也算是富庶的,地大物博,科技与文化都是前列。

但整体物资其实也是匮乏的,每年抵抗不了的自然灾害不计其数,粮食产量不够,全都限制住了人口的增长。

罗成儒赞赏的看着宋赟,他有时感觉宋赟不像十七八岁的少年郎,没有一丝世家子的意气风发,冷静且成熟,为人心思正,也不知宋家怎么教导孩子的?是不是该去取取经?

宋赟并不清楚罗太傅准备去宋府取育儿经了,宋平之哪有什么育儿经,一脑子的吃喝玩乐。。

罗成儒将他带到一棵大榕树下乘凉,树下已经坐了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一个头发胡子都 白完了 ,种田应该也种不动了,应该是来视察的。

宋赟礼貌的对几位老人道:“打扰了。”几位老人都表示不碍事,宋赟便摘了些叶子在地上垫着,让罗太傅坐下休息片刻再赶路。他自己也摘了 叶子坐下休息,衣衫虽然轻薄,但这个时代的工艺还真做不出薄如蚕丝的衣服,只是相对较薄罢了。热得满头大汗,恨不得原地将两个大袖给剪了,给身体透透风,不过这样一来晚上必然感冒。

他的身体是一点都经不起折腾,经常头疼脑热,稍稍比林黛玉强壮一点。

“后生,你们到这地方来干什么?”白发老者问道。

“走亲访友,见这边稻谷生得好,便过来看看。”宋赟答道。

“唉,这稻谷也不见得多好,还尽是空穗。”白发老者漫不经心道。

“冒昧问一下,不知前辈种这稻穗可有其流程?”宋赟拱手问道。

“这还要什么流程,留好稻种,按照节气种便是。”

“这留的稻种想必都是谷粒较多的稻穗,这便是无意识的选种,龙生龙凤生凤,好的稻穗种子也生好稻穗;种子选好了,来年种下,但这中间稻穗也会沾染上各种不好的东西,也有可能会生虫,那在种下之前便要泡药水,杀死不好的东西;稻苗长起来后还得分栽,使之间距一致,也方便锄草、抛洒肥料;也可在稻田中养殖鱼苗,鱼苗以许多蜉蝣生物为食,还能吃虫子,鱼粪也能助力稻田肥沃。”

宋赟其实不懂种田的,他上一世虽然很穷,但生活的地方也是城镇边郊,没有田种。

上一世没在农村是福非祸,一个老妇人也没多大力气,病恹恹的身体在拖着一个襁褓中的孙子,在农村种田估计两人都得饿死。毕竟在他出生的年代农村的福利待遇基本没有,一年到头连肉都吃不了两口,十个有九个文盲。城里好歹还有纸壳垃圾捡,附近人还能救济一二,也领了低保。若是他不死,可能他那漏风又漏雨的破房子还要拆迁。可惜他老爸死了,他也死了,那块宅基地只能归于政府了 。

“小友对种田倒是有点见解,不知这药水是何物?”

众人都双目有神的看着宋赟,刚还是后生,现在就是小友了,宋赟微微扬起嘴角。

“太医院的铁医女应该能配出来。”

镐京院子里乘凉的铁蓉打了一个喷嚏,揉了揉鼻头,连枝见铁蓉打了喷嚏赶紧端了一碗补汤出来,里面盛着油汪汪的猪蹄和黄豆。

“蓉姑娘,这汤炖得正好,快尝尝。”

铁蓉将汤碗端过来喝下,汤鲜味美,猪蹄炖得软烂入味,确实不错,“这汤给产妇喝不错,下次少炖点这些,胸小是天生的,补不回来。”铁蓉昂首挺胸的走进屋内。

连枝留在原地磨了磨牙,傅茵说带她出来放她自由,结果却将自己的卖身契给了铁蓉,现在天天给铁蓉做厨娘,早知道就呆在宫里了。

宋赟说铁蓉能配制出药水还真不是无的放矢,铁蓉精通中西医,配置一点杀菌的药方应该是轻而易举。连《养猪手册》都能写出的大拿,他深觉铁蓉的潜力不止如此。

白胡子老头抚摸着胡须,一不留神揪掉一根须子,疼得直皱眉。他觉得这小友说得有理,但这些镐京的世家子知道种田吗?

“老夫明年试一试,若真能种出高产稻穗再向小友道谢。”

宋赟点头,将此方法归功于书上偶然看得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还是得在田里见真章。”

罗成儒歇息够了,拍了拍宋赟的手臂,“走了。”

宋赟朝几位老人施一礼,“晚辈告辞。”

“小友慢走。”

远离榕树之后,罗成儒笑道:“没想到你对种田还有见解。”

“只是略知一二,见解可真谈不上,能不能种出高产稻也得老天爷说了算。”宋赟指了指天空。

夏季多雨,下场大雨啥都能冲毁,自然界才是农作物最大的杀手。

“这倒也是,都是看天吃饭。”罗成儒感慨道,“老夫年轻时去赈灾,生死几轮回在史书上也就寥寥两笔。仁德初年,并州大旱,烹子充饥,杀食胞弟。幼时家乡大旱,遇蝗灾,民大饥,路遇老妪持死儿,且烹且哭。来年扒开路边骨,记不清是哪家儿郎?”

宋赟低垂下眉眼,他知民生多艰,千年之后会有人研究出高产稻种,将人从饥饿中解救出来。而现在只能尽力将稻种的产量拔高一点,还有其他农作物也是一样,每亩高几十斤也是一大进步。

还有红薯也不知在大洋彼岸的何处,宗政越未提此事便是未寻到,若是寻到了此物,便能解决一部分饥荒问题。

“会有办法的,陛下正在寻高产的作物了。”宋赟忍不住说道。

“若真有高产的作物,那可真是北周之幸啊!”罗太傅指着蹲守在田间的中年男子道:“你猜那是谁?”

宋赟看过去,那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中年男人,穿着短袖汗衫,挥舞着赤膊在田间锄草,体格魁梧,身量应该也高。宗政一族的人好像就没有矮了的,毕竟皇亲国戚选出的另一个伴侣都是国色天香的,也不可能挑个矮冬瓜,这生出的后代自然各个外形都比较出色。

“你应该叫十二叔,当今的庆亲王。”

罗成儒招呼宋赟跟上,走到田坎上招呼道:“庆王爷,好久不见。”

宋赟行礼,道:“庆王叔。”

宗政余抬头看了一眼宋赟,嘟囔道:“你就是十六小子找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