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四的脸上带着笑,偷偷地瞥了一眼正握着笔皱着眉头在纸上写字的大哥。

真好啊!

现在的长公主,又陌生、又亲切。

她发自内心的相信,这位温柔慈爱、又时时有各种新鲜主意的长公主肯定不是被妖精附体,就是菩萨下凡,来拯救苦难的。

秦瑶光没留意到老四的心理,看着被她画了米字格的纸,道:“还有写字的纸,一并也叫乐阳纸吧。”

这样,有了全套的纸笔,天下学子也多了一样学习的便宜工具。

扫盲最大的困难,是书籍太珍贵、文房四宝太贵。

她把提供便宜好用的纸笔,就不需要墨条和砚台,也不会跟高门相争。

博学大儒,不缺这点文房四宝。

是夜,秦瑶光好好的泡了个澡,在满室暖香中享受着谷雨的按摩,舒服得整个人都差点飞了起来。

果然幸福是比较级,和昨天晚上的客栈惊魂夜一对比,公主府里简直就是天堂。

高床软枕,秦瑶光把脸埋进熏过冷香的丝被里,在将睡未睡之际,忽然想起昨天晚上闯入客栈房中,那个奇怪的男人。

他是什么人?

不为劫财。

不为劫色。

难道,只是为了来看她一眼?

她又有什么可看。

那个人的声音还挺好听的,她迷迷糊糊地想着,睡了过去。

翌日,是个阴郁的秋日。

秦瑶光带上三盒“乐阳笔”往皇宫而去。

照样,她直奔禧宁宫。

皇帝皇后这一对,她实在不想应付。

“老奴见过长公主。”皇太后跟前的周嬷嬷笑着跟她见了礼,看着她亲手提着的锦盒问道,“长公主今儿气色真好,这是得了什么好东西,特特给太后娘娘送来?”

周嬷嬷从皇太后还是姑娘时,就在她跟前伺候了,一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

宫中的这些孩子,都是她看着长大的。

尤其是秦瑶光。

秦瑶光的皇太后生养的第一个嫡女,从出生起就享了无上荣光。

她满月那天,南地传来捷报:先帝爷麾下将士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成功收复割据称国近一百年的南地。

消息传来,众臣奔走相告额手相庆,她被视作祥瑞之吉兆。

是以,她才被先帝亲自赐名为“摇光”,与北斗第一星——“破军”同名。

秦瑶光这位长公主,名副其实,是当年帝后的掌上明珠。

要不是因为燕长青,她也不会后来成了那人人喊打的恶毒妇人。

周嬷嬷瞧着她,眼底都是慈爱。

秦瑶光把手里拿着的锦盒往皇太后跟前放了,笑嘻嘻地拿出三个石墨芯笔盒出来,还有配套的乐阳纸。

“这是什么?”皇太后没看明白。

“母后您看,”秦瑶光把纸笔的用法都给她演示了一遍,“这样是不是很便利?写字也不用研磨了,您要是忽然想到什么方子,可以直接写下来,不怕忘了。”

皇太后在深宫中闲极无聊,常常会自己调配一些香膏香露,根据她自己的喜好,加入各种香料鲜花等等。

秦瑶光知道她的习惯,也知道她常常是兴之所至。

有时制出来的香露挺满意,却忘记了一开始的配比,再也复刻不出当初的味道,颇为遗憾。

“当真?”

她这么一说,原本刚想说什么的皇太后,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情。

“母后,您想说什么?”秦瑶光问。

皇太后一笑,道:“你还刨根问底起来了。哀家想说,你这都不用研墨了,恐怕有人不喜。”

士大夫阶层总是有些清高的,文房四宝被捧到如此高的地位,不完全因为实用,还因为“读书治国,齐家修身平天下”这样的崇高理想。

皇太后的政治触觉远高于秦瑶光。

她担心的是,这样的纸笔,会让士大夫感到被冒犯。

秦瑶光手上的动作一顿。

她完全没有想过,还会有这样的负面影响。

皇太后又问:“你这套纸笔,价值几何?”

她见多识广,虽然没能辨认出石墨,但笔杆只是普通的红柏木所制,且用料极少。至于写字的纸张,她一眼就看出来,是最便宜的毛边竹纸上面划了辅助写字的米字格。

秦瑶光却没有仔细算过,一套纸笔具体值多少,只好答道:“不贵。”

皇太后接过她手里的笔仔细看了,叹道:“是好东西,难为我儿能做出来,只怕是会……”

有时候,好东西不一定会被人接受。

这让秦瑶光想起在现代网购刚刚兴起时,也被实体店的经营者不看好,人们也普遍不敢信任。

但是……

秦瑶光笑道:“母后,儿臣想着这样方便又便宜的好东西,总能让更多人能拿到笔,会写字。”

她指着笔杆上的“乐阳”两个篆书道:“您看,我连名字都起好了,就叫乐阳笔。有什么事情,就让他们冲儿臣来好了。”

“儿臣是长公主,哪怕有什么非议,也不怕的。”

秦瑶光想用乐阳笔来接近清流,但如果朝中清流更看重他们读书人的声誉,那她就直接放弃这个想法。

孰轻孰重?

当然是降低天下学子的启蒙门槛更重要。

皇太后一听,上上下下的把秦瑶光打量了一通,连连点头。

“好!”

皇太后道:“既然我儿有这样的想法,哀家非助你一臂之力不可。”

秦瑶光能想明白的事情,她又何尝不知?

大司徒把持朝政、世家成为学阀,言路堵塞,学子出仕艰难、朝廷想用人也艰难。

如果读书识字的人变多了,从上到下可用的人才也就多了。

假以时日,必然不似眼前这般艰难。

皇太后心里燃起豪情,握住秦瑶光的手询问道:“你的乐阳笔,还有多少套?”

“儿臣已让匠人先做一百套,估摸着十来日就能得了。”秦瑶光道。

刘明那里已是熟手,做起来极快。

皇太后摆摆手道:“无须一整套,拣里面能写得最清晰的两三款做了就行。”

秦瑶光一怔,却是她想岔了,还没有皇太后看得透彻。

想这铅笔,在现代最常用的,也不过就是两三种硬度罢了。成套的她可以留着送礼,但如果只是推广,三种就够。

“好,母后想用来做什么?”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