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路途中,伍长也是讲明了这几日他会监视唐玄奘,且不许任何僧人靠近,如果有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将其驱赶,届时希望玄奘就不要插手干涉公事,玄奘自然也表示可以,毕竟乐的一个清闲。

不久,一行八人来到军营外一里地的民居。

伍长指着三间空房子中间的房子道:“和尚,你暂时在此歇脚,不过每日的斋饭可能需要你自己解决,我们可能帮不了你!”

玄奘放下行李,“有劳诸位了!”

“你们也在此留上几天,我也回去跟你们家中父母报一个信,免得担忧!”

说完,伍长转身离去。

傍晚时分!

漫天的晚霞映照,玄奘也在门前收集了一小堆的树枝,并简单的用石块垒了一个灶台。

紫金钵放上,在红彤彤的火焰中,花费一钱碎银子换来的米在沸水中翻滚,不多时一碗白粥溢出米香。

简简单单的吃了一顿,满足养成习惯的口腹之欲,玄奘便回了房间,半掩房门,睡在结实的木板上,着衣而眠。

另一边,经过一天一夜的快马加鞭,一人三骑的赵统领也是天黑前望见了王都的城门。

心神疲倦下,在城门口拿出代表自己身份的符篆,然后径直入了王宫。

“陛下,我等看守的东边关隘来了一个和尚,他自称来自东土大唐,还是唐皇的御弟。”

“这是他的通关文牒,上面加盖有七国之国印,以及批语!”

“......”

“还请陛下过目定夺!”

赵统领跪在地上,双手高举通关文牒过顶。

“呈上来!”

随着圣谕落下,赵统领跪着上前。

国君伸手拿过,翻看下,眼眸之中的凝重之色与赵统领先前无异。

尤其是看到那代表唐皇李世民的批语,心中不由产生敬意。

要知道在唐玄奘自踏上取经之路,唐朝便已经乘上了历史的年轮,盛世之景昭然百国之耳。

后续又看着七国批语,皆对唐玄奘有着亲近之意。

沉吟片刻,收起通关文牒放在案首,心中有些纠结。

毕竟他心之所梦,妖僧乱国,如今下令灭僧庙,总不能让他一国之君朝令夕改吧!如此置王权在何处?

“哎!罢了!”

“赵统领!”

“臣在!”

“你返回后,携朕之旨意自关隘抽调百骑,然后秘密护送唐玄奘西出灭法国。”

言语说罢!国王自身旁拿起毛笔,并在新的一页落下交好的批语,然后等墨汁干涸,才拿起王印,加盖印玺。

通关文牒交换道:“朕先前收缴了几件宝石金缕编制而成的袈裟,你将其带上,代朕赠与唐玄奘,就当朕的一点心意!”

“臣,领命!”

“你赶路一天一夜,奔驰数百里,先下去好好歇上一夜,待明日一早在启程吧!”

国王下令,赵统领也如释重负,托着疲惫的身躯叩谢王恩。

次日一早,在王宫公公取来三件宝物袈裟交予休息尚佳的赵统领,他再一次一人三骑朝着东边关隘奔行。

又是一天一夜不间断的兼程赶路,他也是带着袈裟和通关文牒回到了关隘。

休息一夜,百骑自军营而出,来到一里外的民居。

而唐玄奘也在天空微微亮时便熟睡起身,开始雷打不动的做着早课,诵念经文,修身养性。

咚咚咚——

铁骑的马蹄声扰乱萦绕周围的呢喃经文之声。

门口的玄奘抬头望着不远处的百骑,轻轻合上经书,面露笑意起身。

一旁的七个将士也放下了手中擦拭武器的伙计,笔直站立。

熙和照人的阳光笼罩清晨的山林,赵统领翻身下马,走到唐玄奘的身边道:“圣僧,陛下口谕,让我等护送你离开灭法国。”

从怀中取出通关文牒,“此乃陛下加盖之文牒,还请圣僧收好!”

一旁的副统领捧着三件宝光十色的袈裟上前。

“圣僧,陛下赠与宝石金缕袈裟三件,还请......”

玄奘眼眸倒映,作揖拒绝道:“贫僧多谢陛下赏赐,但出家之人不受金石所诱,若陛下有心,还请将这三件宝石袈裟换做银钱,还富于民!”

“这...”副统领闻言,不知该如何回话,只好将目光转移。

赵统领双手合十道:“圣僧之言,在下会如实转告陛下!”

“多谢!”

玄奘转身进入房中,从包裹中拿出三册书籍,然后交给赵统领道:“此三册之书乃我自大唐离去时,唐皇所赠!唐皇言,每至一国,可将三安民藏富之书赠与,劳烦统领差一人交予国君!”

赵统领伸手接过,“今日之言,在下会如实相报!”

“圣僧,早晨天气凉爽,还请尽快启程赶路!”

玄奘微微笑道:“有劳!还请统领稍等片刻,贫僧收拾一下行囊。”

待玄奘转身回到房间,赵统领对着身旁的副统领道:“老叶,你好生护身圣僧离开灭法国,我即刻再度启程携袈裟、书籍至王都觐见陛下!”

......

在小道上,玄奘拿着九环锡杖迈步而行,身后百骑牵马而行。

至于为何玄奘不骑马,身后的将士也是无奈,方才他们也不是没有试过,但似乎没有一只马儿敢驮,只要唐玄奘一靠近,跨身想要上马,马匹便四脚瘫软,动弹不得。

两日后的王宫。

国君仔细端详着三册治国之书,心中越发震撼下,抬头看着跪在地上三个时辰的赵统领道:“大唐圣僧现在走到何处?朕欲要见他!”

赵统领腿脚麻木,言语苦涩道:“陛下,圣僧先前似乎知晓陛下想要见他,因此他提前告知于臣。”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种善因必有善果,种恶因必有恶果,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