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常看到几个黑团子玩累了就地躺下睡大觉,现在它们身上的毛厚实起来了,也不用担心会着凉了。

天气昏昏沉沉的,纪朗午睡的时间有点久了,想醒来又觉得身体没有力气,突然感觉有双小手在抓他的胳膊,费劲的睁开眼,小满钻在他怀里,看他醒了,笑眯眯的喊他。

然后像是看到什么一样,咦了一声。

伸手摸了摸纪朗挂在脖子上的细绳,绳子的最下面挂着一颗狼牙。

小满指着这个狼牙问道,“这不是青叔吗?”

青九的这颗狼牙,以前一直挂在自己的骨刀上,所以小满见过好多次。

纪朗没想到小满居然能认出来,摸着他的脑袋说“对啊,不过青现在把它送给我了。”

小满歪着头想了一会儿,没想明白为什么要把狼牙送给朗,但看朗这么珍惜这颗狼牙,小小的他做了个决定,“那我以后打到的第一颗兽牙也给你。”

青九没想到一进门就听到小满说这句话,又气又好笑的把他从纪朗怀里扒出来,拍了拍他的屁股,“先长大再说吧。”

小满对他的行为和他的这句话都很不满,气鼓鼓的哼了一声,又去折腾还没睡醒的川和梧了。

青九挑挑眉,这小家伙,身体没见长,脾气倒是涨了不少。

低下头看着一脸笑意的纪朗,飞快的低头亲了一下他的额头。

纪朗吓一跳,做贼一样看了眼一旁的孩子,还好没注意到这边的动静。

伸手捏了捏青九的脸颊以示惩戒,这家伙怎么连脸上的肉都很结实。

“下午要去捡面果嘛?”纪朗问他。

青九把一旁放着的水杯递给刚坐起来的人,“不去了,下午要下雨,在家里劈柴。”

纪朗原本想跟着出去看看能不能再找点其他食物的计划破灭。

“那我去试试蒸馒头。”纪朗说道,念叨了好久了一直没顾上实施。

为了保险起见,纪朗喊着叶和他一起,和了两盆面,一盆是纯面果豆粉,另一盆里有一半是面粉。

用的温水,和好面纪朗又往灶台里加了两把柴,让连着灶台的炕热乎起来,最后才在面盆上盖了盖子放好。

小时候奶奶发面就是这样,两三个小时就能发满满一盆。

纪朗觉得这是他最难熬的两个小时,干等着时间过得慢,他先是去院子里看了一眼烤箱里的牛肉粒怎么样,又去看了还在熏制中的肉和香肠,还加了一把晾干的柏树叶。

才过去半个小时。

又去撸了一会儿大毛二毛三毛,把三只肉嘟嘟的黑团子吵醒哄睡,又吵醒,就连猎风都被纪朗烦的从窝里出去到院子里吹风去了。

时间还是没到,甚至一半都没过去。

强忍着去掀开盖子看的欲望,纪朗又往外院跑出去了。

坐在厨房里的叶笑着摇摇头,难得的看到纪朗这么心急的样子,不知道这个馒头有多神奇。

果七和青九两个人在合力锯一棵一人抱的树干,西十在旁边劈柴,飒十坐在靠着水管旁边的水槽边上看里面的鱼。

大部分都是他们外出的时候抓回来的,活着的就先养着,死了的直接吃点,现在这个不小的水槽里,已经有二十多条大鱼和几十条小鱼了。

看到纪朗出来,无聊的飒十立马招呼他过来,“小朗,你来看,上次丰抓回来的这个鱼生崽子了。”

纪朗知道她说的是哪一条,因为那条鱼真的很漂亮,小家伙们甚至给这条鱼起了名字,就叫“小美人鱼”。

是纪朗不认识的品种,淡黄色的鱼身,尾巴却是渐变成深橘色,而且不是普通的Y型鱼尾,尾巴比鱼身还要长,更像是一条流光溢彩,材质柔软的长裙。

在水底游起来的时候,鱼尾偶尔绽开,像是开屏的孔雀,被太阳照射到,有一种波光粼粼的美。

纪朗走近,果然看到,“小美人鱼”屁股后面跟着十几个小红点。

奇了怪了,按理说这个世界段在以前的世界,也该是秋天啊,怎么狗子,羊,鸭子,鱼,都在这个季节生崽儿呢。

“是不是得把它们分开啊?”飒十看着“小美人鱼”身后的小红点说,“你看后面有大鱼一直跟着想吃小鱼崽呢。”

伸手指给纪朗看。

纪朗凑近了。

果然,小红点后面几条鲫鱼嘴巴一张一合的,试图把前面的小鱼吸进嘴里。“是得分开。”纪朗看了一眼,想找个陶罐什么的先把这条漂亮的鱼和崽子捞出来。

两人又蹲在水槽边上看了半晌小美人鱼。

差点连鸭子都忘了去看。

白天的时候,鸭笼的门纪朗会出来给打开,但是几只鸭子在孵蛋,也不怎么会出来,今天也是这样,纪朗对于鸡鸭孵蛋没什么了解,看不出来这些鸭蛋已经被孵了多久了,也算不出来具体的出壳时间,所以这些小鸭子能不能顺利出壳就只能随缘了。

至于寒季这些鸭子和羊群怎么保暖,纪朗初步打算是平时做饭烧炕出来的灰,到时候可以每天铲一些过来给它们,而且想来它们要比纪朗更适应这里的气候,在野外没有窑洞和干草,它们都能活下来,那在这里条件还好一些呢,想来应该问题不大。

漫长的两个小时总算过去了,纪朗看时间差不多了,立马冲进了厨房。

一眼就看到被发起来的面团顶起来的竹盖子。

嘿嘿,果然柳暗花明又一村。

掀开的时候盖子还被面团粘住有点费力。

另一个加了一半面粉的盆,也被纪朗掀开了,虽然发的没有纯面果豆粉那么好,但是也膨胀了不少,蒸馒头肯定没问题的。

“这样就好了嘛?”叶跟在后面进来,看着一脸喜色的纪朗问道。

“可以了可以了,把这些面揉一下,排一下空气。”纪朗一边说一边将盆里的面往外扒拉。

有点粘手。

让叶帮着盛了一碗面粉过来。

两人就忙忙碌碌的开始揉馒头了。

后来砾和兰也进来了,纪朗记忆里小时候奶奶每次蒸馒头都要忙活大半响,这会儿他们人多,做起来要快很多。

没多久,两锅馒头都进了锅。

锅底的火一直没断,不一会儿蒸汽就上来了。

纪朗把很少用到的陶锅盖盖上,陶锅盖重,而且不隔温,平时做饭他们都不怎么用,但是蒸馒头就必须用到了。

还是不太方便,等寒季过去了,有时间了还是要合计一下怎么烧铁。

铁锅,平时用的工具,还有现在用的斧子和长刀都得重新改进一下。

半个小时后,两锅蓬松的馒头出锅了。

“好神奇,怎么变得这么大,比之前还软!”叶顾不得烫手,伸手在一个有些发黑发黄的大馒头上捏了好几下。

这馒头蒸出来有点像纪朗之前吃过的红糖馒头,看上去卖相不好看,但是自带一股清香的味道。

几人分着尝了一个,夸赞声都停不下来。

又松软还带着点香甜,是跟之前吃的饼子和面条不一样的口感。

晚饭吃的炖菜就馒头,两大锅馒头,都是两层的,每层十几个快二十个馒头,这一大家子一顿饭差点吃了一锅。

纪朗:……

原本他计划蒸馒头只是为了让大家有个主食,做饭的时候简单一些,今天这么个吃法,看上去像是每天都得蒸馒头啊。

因着晚上不用外出,他们平时晚上一般都是吃菜和面果豆,不怎么做肉菜,也就吃个半饱不会饿肚子就行,今晚是破例了,大家也没浪费这点粮食,吃了饭都没有回屋子休息,劈柴的劈柴,拉磨的拉磨。

几个孩子也没闲着,纪朗这两天在教他们基本的加减法和乘法表,白天用石头来练习数数和加减法,晚上几个人就跟在纪朗屁股后面背乘法表。

哪里忘了几个人还能互相提醒,错了的部分纪朗听到了就会帮他们改正。

纪朗没有帮小孩子补课和启蒙的经历,现在这样都只是想一出是一出的教给他们,就算孩子们理解不了,那能记住一点是一点,最起码以后最基本的算数什么的不会出错。

这几天风慢慢的小下来了,但是气温也慢慢的下来了,早上起来感受到空气中有些刺骨的冷意,纪朗去把架子上放着的衣服拿了出来。

这温度,得在冲锋衣里面加一层加绒衣了,兰改过的加绒衣穿上去很舒服,他们不习惯穿那种会紧紧的贴在身上的衣服,所以改出来的衣服都是略微宽松却不会太过宽大的。

掀开门帘,又灌进来一股冷风,吹得纪朗一个激灵,得亏穿了加绒衣这会儿感觉前胸后背都暖烘烘的。

小满几个在门洞蹲着和小狗崽玩。

纪朗喊道,“冷不冷你们几个?”

脖子紧紧的缩在衣服里的小萝卜头川,用自己稚嫩的小声音说道,“不冷!”脆生生的很有元气。

后面几个也一样的动作,缩在脖子说不冷。

纪朗:......

这还不冷啊。

“别逞强了,回屋子往里面加件衣服。”纪朗说道。

小满噔噔噔的跑到屋子门口,“加什么衣服啊朗。”

眼神里全是期待。

小孩子对于新的衣服新的玩具新的朋友等等所有新的事物,都有一种大人理解不了的憧憬。

纪朗把放在炕头的抓绒衣拿起来,帮他脱了外套,套上了抓绒衣,又穿上外套。

小孩好奇的摸着自己的小肚子,外套拉链还没拉上,所以他摸的是刚穿上的抓绒衣。

“好暖和啊,好软。”连声音里都是高兴的情绪。

后面跟过来的几个,也颠颠的回屋子里找他们的抓绒衣穿去了。

川不知道该找什么,扭着小屁股跑到厨房门口大喊一声,“阿姆!”

兰以为他怎么了,连忙擦干了手上的水,掀开门帘走出来,“怎么了儿子?”

小家伙凑到阿姆腿边,嘀嘀咕咕的说着刚才的事,兰听了好一会儿才听明白,这家伙是要穿新衣服了。

捏了捏儿子的小鼻子,兰出声,“你这衣服不就是今天刚穿的吗?怕你冷我还在里面给你缝了毛毛的。”

川还小,穿的层数太多了容易勒的慌,而且一直跑来跑去的玩,衣服容易移位,小不点基本上是意识不到衣服跑了的,容易着凉,所以兰索性直接把抓绒衣缝在了他的小外套上,里面穿一个柔软的内衬整理好,就不怕跑了。

总之,最后大家都加了一层衣服。

纪朗又叮嘱了好几遍,天气冷了该加衣服就加,别硬抗,他们现在不缺衣物。

不光是加衣服,晚上的窑洞里也有点太凉了,再加上雨季快要到了,空气中的湿度越来越重,炕也得烧起来了,要不然就会有点潮。

家里除了青九和小满,还有早些天就开始烧炕的林叔和叶,剩下的人都没睡过热炕,纪朗担心他们睡不惯,特意提醒了他们,烧炕的时候先不要烧的太热,现在烧炕主要就是去个湿气,等到了寒气就得好好烧了,到时候大家也都适应了睡热炕。

结果,睡了一晚上热炕的众人,对着纪朗一顿夸。

“这东西太好了,就烧了一点柴火,居然能热乎一晚上。”

“就是就是,这可比以前的时候省太多柴火了。”

“小朗还担心我们不习惯,结果我一上炕,那热乎劲一上来,躺着没多久就睡着了。”

“哈哈,我睡到半夜还觉得有点热,把腿伸出来睡的。”

“对对对,我昨晚都穿的短袖和短裤睡的,还觉得热呢。”

“要是以前就有这个多好,那就不会有小崽子被冻死了。”

……

他们说的起劲,纪朗也听出来了,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就出门看鸭子去了。

昨天的时候,有子只小鸭子破壳了,纪朗兴奋的一晚上都没睡好,被青九趁机上上下下摸了好几遍。

刚走到窑洞门口,就听到了里面传来的叽叽喳喳的声音,听上去数量还不少!

推门进去一看,好家伙,十几只小鸭子在笼子里,有的窝在角落里挤成一团,有的却像是大爷一般,迈着不太稳当的步伐,大摇大摆的在鸭窝里巡视。

纪朗走过去,那些巡视的“鸭大爷”立马怂怂的靠到最里面缩成鹌鹑了。

打开鸭窝的门,纪朗找了个小树枝把挡住大鸭子的小鸭子们驱赶开,看了一下窝里,还有几个没破壳的,有两个已经破壳了在自己啄蛋壳的。

纪朗知道,自己破壳出来的小鸡和小鸭会更强壮好活。

不过,要是孵够日子还没自己啄开蛋壳的小鸡和小鸭,很容易被憋死。

这些拿回来的鸭蛋,大部分都孵出来了说明日子是够了的,纪朗把守着窝的大鸭子也赶走,伸手拿了个窝里的鸭蛋出来放在耳边。

能听到一下下在叨壳的声音,但是应该是发育的不够好,没有什么力气,纪朗就用随身带着的瑞士军刀在蛋壳上轻轻的敲了一个小口子,用镊子把旁边的碎壳一点点的掰掉,漏出了小鸭子光秃秃的小脑袋,剩下的几颗没出壳的纪朗都帮着这样敲开了。

可惜的是,有两个纪朗敲开的时候,小鸭子已经没有动静了,不知道是憋死的,还是本身就没发育好。

这种感觉还挺神奇,纪朗没想到自己在猎风生崽子的时候帮着接生,这会儿还能帮着小鸭子“接生”,也就那头母羊生羊崽的时候利利索索的,没用到他。

忙活完这几个没出壳的小鸭子,纪朗这才发现,在他不注意的时候,那些已经能跑能跳的小鸭子早就跑出了笼子,现在在窑洞的各个角落里摇摇晃晃的跑着,时不时的停下啄一啄草堆上的草籽。

还好进来的时候随时把门关上了。

他可不想满院子找鸭子。

小鸭子们玩了一会儿,就不约而同的凑到大鸭子身边去了,也是神奇,每个小家伙都能精准的在四只大鸭子里找到自己的亲妈。

大鸭子们孵了这么久的蛋,早就憋坏了,一点回笼子的意思都没有。

纪朗也不敢把它们放到院子里去,就怕它们跑了,那这十几天的精心照顾可就打了水漂了。

而且院子里现在两个水槽里都有鱼,纪朗可不想用自己养的鱼去给鸭子们开自助。

不过,可以往这个窑洞里放在大一点的水盆,让它们玩,养鸭子还是得有点水的。

反正累了它们就回窝里了,纪朗索性没再管,把门关紧出去了。

看完鸭子,纪朗又进了羊圈看两只小羊崽,羊圈里地面上还算干净,铺了一层烧过的草木灰,昨天一天制造的粪便也被果七一大早清理过了。

母羊站在食槽边上有一下没一下的吃着草料,对于时不时的进来一两人这件事已经习惯了,完全不带怕的,两只小羊崽躲在母羊肚子底下,小声的咩咩着。

比刚出生的时候大了好几圈了,身上的毛毛也厚实了不少,应该是冷不着的。

其他的几只羊倒是看上去和之前刚抓回来的时候没什么区别,除了对人的攻击性没那么强了,其他的好像没什么变化,每天也没少吃,怎么不咋长肉呢。

纪朗叹气。

得肥起来了,肥一点了才好吃肉啊。

肥一点的羊肉烤串,一点点的被烤熟,肥油一点点被烤出来,顺着肉滴进碳火里“滋啦”作响,想一想都嘴馋。

站在食槽一边的两只公羊不知道为什么这人要这样的眼神看着它们,只是……看了没一会儿,怎么就有一种寒意从脊背蔓延到全身呢。

打了个哆嗦,两个羊互相挤着缩到角落里去了。

现在外院有了羊圈和鸭圈,纪朗觉得院子外围的竹墙,有点矮了,而且不够结实,防不住野物,万一寒季的时候有饿疯了的猎物摸上来,不仅危险还让他们的食物受损,纪朗可不想看到这样的后果。

竹子墙好看,但是确实没什么作用,还是得垒石头墙或者土墙。

在角落里整理面果堆的青九看着站在竹墙边上若有所思的纪朗,开口问道,“怎么了?那边有什么不对劲吗?”

纪朗回头笑笑,“没有,我在想要不要把这个墙换成石头的,竹子的不够结实。”

指了指羊圈的方向,“咱们现在不是有养羊和鸭子吗?万一寒季的时候有野物跑过来怎么办?”

青九停下手里的动作,想了一下,“那回头我和果哥背着石头回来。”

纪朗赶紧摆手,“不用不用,这竹子墙下面是山崖,一般野物应该也摸不上来,院子里不是还剩了些砖头吗?我过两天把这个竹门拆了,垒个结实点的门。”

青九其实不太愿意让他这么累的,这人就没闲下来的时候,明明每天都在家里,却忙的都没什么休息的时间。

不是在做木工,就是在合计着做什么工具。

可青九也知道,纪朗一旦决定做什么事,都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认命的叹了口气,好在风季马上结束了,他们的柴火和食物也储备的够多了,不用再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打猎和打柴了。

上次弄回来的那几头野牛,在牛群里是算不上分量的,但毕竟是牛,一头的重量都能顶三四只大体型的公羊了,光是最大那头四条腿和腹部切下来的肉,都压的院子里用来风干咸肉的架子微微弯曲了,当时那些肉看的纪朗乐坏了,甚至奢侈的吃了一顿不怎么正宗的煎牛排,纪朗吃不惯带着血红蛋白的那种,所以上好的肉在他的烹调下少了份牛排特有的口感,好在因为肉质够好,煎出来的肉一点也不柴,有弹性但却不费牙,一家子也吃了个开心。

闲不住的纪朗又忙碌起来了,这次外院的门,纪朗决定垒的高大结实一些,要让平时大家推架子车或者柴火野物这些东西过的时候不会觉得有问题。

所以要做一个双开门。

平时不外出的时候就像是里院到外院的门一样,可以在里面插上。

有了给窑洞做门的经验,大家这次上手都很快,纪朗只需要说清楚自己的要求,干活的几人很快就利利索索的把活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