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大夏圣庭,满朝尽是千古人杰 > 第144章 南域一统,四方反应(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4章 南域一统,四方反应(下)

兄弟们,昨晚那一章由于我喝了些酒,搞错章节了,把之前的废稿给弄了上去,已经修改好了,大伙重新看一下143章,不然我担心后面剧情你们看了会有点懵 。

---------------------

东域,浮羽皇朝。

“皇上,太保为人,举国皆知,太保所言也定然不会有假,如今南域一统,吾等万不可轻动,太华、晶炎、丞梁定然不会坐视不管,吾等正好可伺机而动,静观其变!”

一座金碧辉煌,高达数十丈的巨大金銮宝殿内,一位身披蟒袍,头戴紫冠的威严男子端坐于龙椅之上。

此人正是浮羽皇朝的皇帝——李天浩,半神强者。

而说话的正是浮羽太师:姜广信。

“嗯,既然太师如此认为,朕便依太师所言,不过,那大夏,也不可忽略,还需派人前往查明才好!”

李天浩皱着眉头沉默片刻后开口道。

“皇上,臣请命,前往大夏!”

姜广信还未答话,一旁的太保石安宜突然站了出来请命道。

“哦,太保已在大夏手中吃过一次亏,为何还要前往?”

李天浩诧异道。

“回禀皇上,正因如此,前往大夏调查才更需要臣前往!”

石安宜拱了拱手道。

“噢?何解?”

“回皇上,若是他人,必定会轻视大夏,臣担心还未查明,便遭大夏毒手,臣在大夏手中吃过亏自然会万分谨慎!”

石安宜继续说道。

“嗯....”

李天浩陷入沉思,随后道:“也好,那便由太保亲自前往吧!”

“谢王上!”

石安宜郑重道。

......

北域,丞梁皇朝。

“皇上,先前大夏立国,吾等并不重视,然而如今不过短短数月,南域便已然一统,其中定有蹊跷,臣以为,需派人前往南域一探究竟!”

丞梁皇朝,一座雄伟壮阔的宫殿内,丞梁皇朝宰相杨天鸿突然站出请命道。

“司徒以为如何?!”

坐于上方宝座之上的丞梁人皇颜无殿微微颔首,转头看向另一边的司徒赵文华。

“臣以为,丞相所言甚是,那大夏如此迅速的一统南域,其中绝对有猫腻,臣附议丞相之建议!!”

司徒赵文华拱手拜道。

“那好,此事就交由丞相处理!”

……

龙夏历三月末,大夏第一届文武科举殿试正式拉开帷幕。

早在月前,便有无数省试中举的文修、武者在亲朋好友满怀期待的目光下赶往阳城。

一个个心怀壮志,此去,定要博取功名,入大夏为官!

大夏的科举沿用了唐时制度,分乡试,省试,殿试三轮!

每一次科考,都有大夏文武官员监考。

为保证科举公正,嬴幽更是下令暗部成员出动,全面监察科举考试的动态!

嬴幽深知,人才乃是国之根本,科举便是为国选拔人才,必须做到绝对的公平与公正,绝对不容有失。

人才是一方势力的基石。

他手底下虽有华夏人杰辅佐,但中层文武官员,依旧需要人才填补,总不能什么事都让华夏人杰亲力亲为。

阳城王宫广场。

数千名文武考生分列两侧。

文举学子静默而坐,千余张案桌整齐摆放,其上有文房四宝陈列。

另一侧,千余名武者笔直站立,双目炯炯有神。

嬴幽端坐在广场中央,面色淡然,浑身散发着淡淡威严之气,看着面前四千余名考生,背后文武百官肃穆而立。

这四千余人,就是一个月时间,几十万考生中,通过省试的文人与武者!

个个都是天资横溢之辈。

千余学子之中,有一穿着灰色儒衫,留着短须,约莫有二十出头的青年,看着广场中央的人王嬴幽怔怔出神。

“师傅!你为什么非要我来参加这大夏科举?有您指导,百年之内,徒儿定能踏入超脱境,届时你我二人对上您的仇家也不是没有胜算,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青年心中自语道。

他是大夏徐州人士,第一届文举徐州省试会元:李怀仁。

这李怀仁年幼之时颇为愚钝,然而,却在一次意外坠崖之后突然变得聪慧起来。

文道修行之路也是畅通无比,一路逆流而上,不过两年间便达到了褪凡境,成了徐州当地有名的文学大家。

“徒儿这大夏王朝可不简单,短短半月间便将八大王朝彻底收入囊中,要知道那八大王朝之中可都是有半神境强者的存在,大夏都能轻易灭之,为师仇敌地位不凡,唯有背靠大夏,才有希望报仇雪恨。”

这时,李怀仁胸前吊坠微微震颤,从中传出一道意念,直达李怀仁心底。

听到此言,李怀仁顿时恍悟。

师傅是想借助大夏的力量对付那位仇敌……

“师傅,这大夏虽强,却不过只是王朝罢了,要对付一方皇朝,只怕……”

李怀仁摇摇头,觉得难以办到。

“放心吧!这大夏绝非寻常王朝,其实力恐怖异常,远非我们能够揣测,你看大夏人王身后那群文武,其中多数都是超脱境的强者,也有与为师修为相差无几的存在,甚至还有几人的修为让为师都无法看透,更重要的是那武盟盟主,一语传遍数千里,那样的修为,为师存世几百年,都不曾见识过!”

“嘶~~~~~!!”

听完老师所言,李怀仁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原本只以为大夏是一个弱小的王朝罢了,如今看来,却是低估了大夏的实力啊!!

不等李怀仁多想,那意念又再响起:“好了,安心去参加殿试就是,为师不会害你的!”

“开始吧。”

随着嬴幽话音落下,苏辙与陈庆之便从其身后走出,朝嬴幽行了一礼:“臣,遵旨!”

随后,就见苏辙朝着那文举考生迈步而去,陈庆之则向着那武举考生之处走去。

“殿试考题,论政!”

苏辙朗声道,声音洪亮有力。

他手执毛笔,挥手间,竟凭空开始做题,在虚空之中挥毫泼墨,一个政字浮现,仿佛活物般悬浮虚空,霎时间,文道之气直冲九霄。

虚空之上,一副景象缓缓显化,正是大夏文治鼎盛之景,繁花锦簇,山河浩荡,人口稠密,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昌盛之景。

“好高深的文道造诣!!”

这时,那李怀仁怀中吊坠又是一闪。

“嗯?!”

而就是这一闪,却引起了嬴幽身后的荀彧注意,他不留遗迹地看了一眼李怀仁,眉头微皱,似乎猜到了什么。

“文治,讲究治国。今日殿试考题为‘治世之道’,请诸君写下治世良策。”

苏辙沉声道。

话音刚落,那些文人或是挥舞着袖袍,或是抚摸着胡须,或是奋笔疾书。

另一边,陈庆之挥袖间,便有一道屏障升起,将两千余武修笼罩其中,在他们脚下是一处处战场,各不相同。

“殿试考题,沙场征战,尽一切可能歼敌破阵,以伤损论排名!切记兵者,诡道也!”

话音刚落就见屏障中出现一片辽阔无际的战场,旌旗飘扬,铁骑奔腾,战火连绵。

“杀啊!”

喊杀震天,血雨飞洒。

只见战场之上,两军交锋,刀剑如林,寒芒闪烁,血肉横飞,残肢断臂漫天乱舞,死尸遍野,惨烈之极,宛若炼狱。

“嘶——”

饶是这些武修经历了无数腥风血雨,亦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种场面太过骇人,即使已经习惯厮杀的武修也忍不住感受到一股浓郁的压抑和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殿试,开始!”

陈庆之站在脸色淡漠,大喝一声道。

两千余武者闻言皆是一震,无不凝聚精神。

看着眼前的战况,开始推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