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个时候赵延宗推开众人走了过来,和骑自行车的人打了个招呼。

和村里人介绍道,这位是他在县城里厂里管采购的战友,今天是来拿在姜家定的发糕。

他们厂里看中了姜小豆家做的鸡蛋发糕,才用粮食换了一些,一个月可能要来好几次。

这么说大家就都清楚了。

原来是县城里的采购员呀!

难怪能有自行车啊!

但这也不妨碍大家对自行车的热情。

但是怎么会找到姜小豆家,大家就好奇了,不过又想想这位采购员是赵延宗的战友那就不奇怪了。

肯定是因为赵家姐弟住在姜小豆家,赵延宗才给她找了这么一个活,何况谁也不知道,这米粮是给姜家的还是给赵家姐弟的。

好吧,好吧,散了吧!

除了对自行车十分新奇的人,村民们都被记分员叫走回田里干活去了。

那位骑自行车的同志才在赵延宗带领下走进姜家来。

“姜同志,我是虎爷叫我来的。”

“您好您好,请进来。”

姜小豆刚才也在门口听到赵延宗说的话了,真是太感谢他了。

把卖鸡蛋发糕的事情就这样三两下带过了,村里的人也没有怀疑,就让她买卖发糕的事轻松的过了明路。

以后她做发糕就不用躲躲藏藏了,而且请假也会更加方便一些。

姜小豆去倒了两杯水,又把刚做好的鸡蛋肠粉端了上来。

“同志麻烦您走一趟了,您先喝杯水,吃点东西,我这刚做的肠粉,我现在把发糕装到竹篓里。”

“唉,我姓李,叫我李同志就好,东西就不吃,喝杯水就行,我和你一起装吧,我还赶着时间回去呢!以后也是我到村里运发糕。”

“好,谢谢李同志啊!”

“不用,应该的。”

赵延宗也没有看着,让姜小豆不用忙,他来就好,问姜小豆要什么,现在写个条子,让李同志下次带上。

赵延宗知道姜小豆会写字,家里还有很珍惜的铅笔和本子。

姜小豆先感谢了赵延宗,然后回房里写单子去了。

姜小豆找出纸笔来,在纸上认真的写的。

她要把字写得更加板正一些,毕竟她现在可不是那个从小练字的大学生了。

要像刚学字的小学生那样,才是正常的。

姜小豆思考了一下,日常消耗的物品都是需要的。

面粉刚买了一百斤,今天用了四十斤,还能再蒸一次,下次再买,米面这些也不缺,红糖要买一些。

姜小豆慢慢的写下,红糖五斤,白糖三斤。

猪油最近也不缺,菜籽油也还有四斤多,油不缺了,但是肉还是需要的。

排骨三斤,猪肉肥瘦都行,拿六块钱。

大鲫鱼五条。

姜小豆打算晒一些咸鱼吃,用来配粥特别好吃,而且鲫鱼用来炖汤也很好吃,姜小豆把五条鲫鱼改成六条,再加十块豆腐。

到时候拿两三块炖鱼,拿几块给大伯家,剩下的做成炸豆腐慢慢吃。

芋头要吃完了,芋头二十斤,山药五十斤。

差不多了,不知道棉花和布有没有,姜小豆也写了上去,让虎爷他们有的话,就带上一些。

棉花十斤,布二十米,不挑颜色。

当然了,现在差不多都是蓝灰黑,也没有什么其他的颜色。

也不知道虎爷那里能不能买到牛奶或者羊奶,她打算让全家人一起喝奶,可不是因为有人说她黑啊!

主要是为了长高,对,就是为了长高。

她们家每一个人都是营养不良,从小亏空,现在不补怕是长不高了。

姜小豆在单子上写上三根猪骨头,她打算多炖骨头汤喝,补一补钙。

牛奶鸡蛋骨头汤,统统补起来。

听说多补维c也会白,维c最好的获取不就是从水果里吗!

好了,以后水果也要每天吃起来。

好了,单子写好了,姜小豆从头看一遍。

红糖五斤。

白糖三斤。

大鲫鱼六条。

大芋头二十斤。

山药五十斤。

棉花十斤(有就拿,有六斤棉花票)

布二十米(有就拿,不挑颜色,有十米布票)

牛奶一桶。

豆腐六块。

猪肉肥肉四元钱,瘦肉两元钱。

姜小豆写好之后,重抄一遍,以后用来记账。

把第一遍写了字的地方,撕了下来,等下要给李同志。

姜小豆把纸笔放好走了出来。

这个时候发糕也都装好竹篓里了,李同志用干净的布先包了一层,再用盖子盖上。

刚才姜小豆把多的三笼拿走了,又和赵延宗交代了。

虎爷要量是五百块,她额外送了十个给虎爷他们吃,口味随机的。

姜小豆把单子交给李同志,他看了一眼,就折了起来,放在胸口的口袋里,又把钱拿了出来。

四张大团结,五百个发糕,姜小豆和虎爷交易的价格是一个八分钱。

刚好四十块,就这么收入囊中了。

钱可是真是像个小妖精一样,让人喜欢啊!

发糕的本钱大约在十二到十五块之间,当然这是不算人工和柴火的。

姜小豆今天就赚了二十多块钱。

谁,谁能一次性赚这么多钱啊!

厂里的高级工,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十出头而已。

她可真能赚钱啊!

今天知青那里也收入十元,按原料算多的话差不多能赚三块多,不过她的食材是从超市白拿的,也算另类的无本生意吧!

要定的东西,从下一次发糕的钱里扣掉,姜小豆又用一个碗把桌上的肠粉打包了,让李同志带回去给虎爷他们尝一尝。

李同志推脱不过,只好笑哈哈的收下了,对姜小豆的印象更好了,这小姑娘真会来事。

就是这样的姑娘才能赚大钱啊!

听说她还养着弟弟妹妹呢,真是能干的好姑娘。

赵延宗帮她做完事情之后,就打算离开了。

突然说道。

“姜小妹,我明天下午就要走了。”

姜小豆惊讶。

“这么快走啊!赵大哥你和小弟三妹说过了吗!”

“还没有,打算今晚吃完饭和他们说。”

“啊,也好,不然怕他们难过饭吃不下。”

姜小豆担心的说道。

赵延宗眼中弥漫出笑意,完全不用担心,就你做的那些菜,他那两个弟妹怕不是能大吃三大碗不带停的。

而且他现在已经闻到各种香味在房子里,还有刚才打包出去的那一碗叫肠粉的食物,他看着也很想吃。

赵延宗止住了笑容。

“我拿了一点材料过来,给你家屋顶修一下,还有院子的围栏,还定了两个木门,等会吃完饭给你们装上。”

“门。”

姜小豆回头看了一眼挡着自己房间的门口的木板,突然尴尬了一下,她都没有想到要先换门,小华那个房间也是木板挡着的。

“哈哈哈,谢谢赵大哥啊!多少钱,我去拿给你。”

“不用,三妹和延生也住着。”

姜小豆不同意,可这是她家,她们一家三口住着呢,赵三妹和赵小弟是寄住在这里的,赵延宗每个又给钱又给粮的,她怎么好意思还要人家给她修房子了。

“不行不行,不给钱,那我不能同意,不然我以后再找人修好了,我今天赚到钱了。”

姜小豆指着这些发糕说道。

赵延宗也想到了,姜小豆今天一下子就收入四十元钱,刚才还有知青那里过来拿了两个篮子,看来姜小豆还在村里知青那里发展了生意。

这姑娘也是厉害了,不过她这个手艺的确好,比国营饭店的大师傅也不差了。

而且做菜的花样更多,味道也好。

“那你明天帮我做点吃的吧!明天下午我先去县城看看我大姐和二姐,然后就要赶去车站,晚饭怕是没有空吃了,你做点能放的东西,我带走吃。”

姜小豆一听,做吃的,那她拿手啊!立刻同意下来。

“那好,那吃的就包给我吧!”

姜小豆信誓旦旦的答应下来。

姜小豆要把剩下面糊做成肠粉,等会还要去大伯和张婶家送发糕。

就和赵延宗说了一声,愉快的干活去了。

赵延宗也去拿材料和工具,爬上了姜家的屋顶,开始整修。

姜小豆把一整盆面糊都用掉,今晚就不煮饭了,大家的主食就是肠粉了,肠粉是面粉做的,里面还加了鸡蛋肉沫还有青菜,当主食很不错了。

而且姜小豆还在卤鸭子里面放了很多土豆粉,也够大家一人吃一碗了。

今天就一道卤鸭已经很丰盛了,姜小豆打算回来的时候,再拌个野菜,用鸡蛋做个蛋花汤就行。

这个时候,赵延宗已经修完屋顶,在修姜家的围栏了。

姜小豆提着鸡蛋发糕要出门了,和赵延宗说了一声,还告诉他桌子上晾了一碗温水,口渴了可以喝。

赵延宗没有回头,拿着手上工具挥一挥,表示他知道了。

姜小豆就安心的出门了。

兵哥哥就是让人安心,她刚才还看了一下,家里的桌子柜子都被敲敲打打了一番,现在都整齐多了。

姜小豆先去张婶家送了发糕,张婶一个月给姜小豆送一百颗鸡蛋,价值大概五块钱,不过因为是物资,姜小豆每个月换两个发糕给张婶家。

按价格来说,姜小豆是亏的,不过鸡蛋还是比钱更好用一些,再加上邻里邻居的,张婶家又对姜小豆家不错,发糕换鸡蛋就这样定下来了。

张婶家分家了,家里养的鸡也多,鸡蛋也就不缺了,拿来换发糕全家都同意了。

姜小豆到张婶家的时候,张婶儿媳妇正在做晚饭,姜小豆把发糕放下,林倩热情的收了下来。

她就馋这一口呢!

也不知道小豆怎么做,这糕点能做的这么好吃,里面还有鸡蛋红糖,份量十足,一块发糕足足有四斤多呢!

在镇子上随便一种点心就要一斤一块多,其他还有更贵的。

她们家鸡蛋拿去卖,一百个差不多就只能卖上四、五块钱,现在直接换了两个四斤多的发糕,怎么想怎么划算啊!

姜小豆看到林倩在做炒米糕,就是那种用蒸熟的大米,用石臼打成没有颗粒的粘泥,然后再用木板压成方的或圆的形状,这就是米糕了,有的地方也叫黏糕和年糕。

年糕用来煮和炒都很好吃呢!

这可是张婶的拿手好戏,过年或者发了粮食张婶就会做上一些来吃。

姜小豆看到了也有一些馋,她也想吃。

林倩看到姜小豆表情就看出来,自豪的想到,娘做的年糕谁能不喜欢呢!

马上热情要邀请小豆留下来一起吃,姜小豆连忙拒绝了,那怎么行,这年头的粮食太珍贵了,留在别人家里做客吃饭,大部分人都会自己带粮食来的。

姜小豆说家里做了饭,她送完东西就回去吃了。

不过姜小豆问了一下林倩有没有多的年糕可以换给她,她想换一点回去吃。

林倩去看了一下,家里刚好还有,就和姜小豆换了五斤,用发糕换的,差不多就能换一个。

林倩高兴的答应了,这个月就能多一个发糕吃了。

姜小豆先把年糕拿回去,过几天再给张婶家送发糕。

林倩送了送她,高兴的继续做饭去了。

姜小豆就提着五斤年糕和两笼发糕继续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