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非子,韩国之公子,亦乃战国末期法家之集大成者,其智慧与胆识,皆在当世无双。这一日,他仅携一随从,匆匆踏上了前往秦国的征途。

二人策马疾行,穿越山川河流,历经风霜雨雪。韩非子沿途所见,皆是风土人情,百态人生。他见农夫辛勤耕作,汗水浸透衣衫;见商贾往来贸易,繁忙而有序;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虽简朴却自足。这一切,都让他深感韩国与秦国之间的巨大差距。

行至函谷关,只见关隘巍峨耸立,气势磅礴。韩非子抬头望去,只见大漠孤沙,隔壁沙漠,一片苍茫。他心中不禁感叹,这秦国的风景,别有一番美感。这种美感,既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在于秦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进入函谷关后,韩非子更是眼界大开。他见到秦国的街道宽敞整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秦国的建筑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彰显着大国风范。他更见到秦国的军队,士兵们身穿铁甲,手持长矛,训练有素,威武雄壮。这一切,都让他深感秦国的强大与繁荣。

韩非子回想起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心中不禁轻叹。他想到韩国的武器,虽然精致,但数量不足,难以与秦国匹敌。他想到韩国的人口,虽然众多,但民心不齐,难以形成合力。如今,就连文化方面,韩国也已经无法与秦国相提并论。

他深知,韩国的实力已经不足以成为秦国的对手。但是,他并不气馁。他相信,只要韩国能够学习秦国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就一定能够振兴国家,重振雄风。

于是,韩非子决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秦国的认识与理解,都写成文章,带回韩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相信,只要韩国人民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迎来国家的繁荣昌盛。

当韩非子打算进入咸阳城时,他的目光不经意地落在了一位身着深紫色官服的中年男子身上。那男子身材修长,面容俊朗,眉宇间透着一股不凡的气质。他站在那里,双手负后,神态从容而淡定,似乎正在等待着什么。韩非子仔细一看,认出这人正是秦国的重臣李斯。

韩非子心中不禁纳闷,自己此行并未告知任何人,为何李斯会在此等候?他走近李斯,拱手行礼道:“李大人,韩非子有礼了。不知大人在此等候,所为何事?”

李斯微微一笑,回礼道:“韩非子公子,李某在此等候多时了。您的才华名扬四海,李某早已心向往之。此次公子来秦,李某特来迎接,以表敬意。”

在熙熙攘攘的咸阳街头,李斯与韩非子虽心怀激荡,却不得不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两人相视一笑,彼此间流露出深深的敬仰与默契,却又在大庭广众之下,小心翼翼地掩饰着内心的真实情感。

李斯目光深沉,似乎有话要说,却又怕言多必失。他微微颔首,以极低的声音说道:“韩非子公子,你我虽为挚友,但今日场合特殊,李某有言在先,还望公子海涵。永兴郡主智计无双,公子若有任何诡计,只怕难以奏效。李某作为秦国臣子,虽不能直言,但还请公子三思。”

韩非子听后,心中一阵黯然。他明白李斯的意思,也深知永兴郡主的厉害。但想到韩国的危亡,他又怎能袖手旁观?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波澜,拱手道:“李大人提醒的是,韩非子感激不尽。但此次来秦,我实有要事相求。韩国与秦国本为兄弟之邦,若能化干戈为玉帛,岂不是天下幸事?”

两人说话间,已至凉阁。嬴政早已在此等候,他身着龙袍,神态威严而又不失儒雅。见到韩非子,他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的光芒,微笑道:“久闻韩非子公子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公子有何高见,不妨直言。”

韩非子见状,心中略感宽慰。他深知此刻必须小心应对,方能达成所愿。于是,他整理思绪,缓缓开口:“陛下,韩非子此来,实为韩国百姓请命。韩国与秦国相邻,本应和睦共处。若因一时之争斗而生灵涂炭,实非两国之福。愿陛下能念及百姓之苦,放韩国一马,共谋和平之道。”

嬴政听后,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韩非子的话。他并未立即回答,而是将目光转向李斯,似乎在征求他的意见。李斯见状,心知嬴政已有决断,便不再多言。而韩非子则紧张地等待着嬴政的回应,心中祈祷着能够成功说服这位秦国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