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倘若有人在那时候告诉宁辰钰,此事并不如他所预料的那样理想,或许宁辰钰也不会一脚踏进淮王的陷阱里。

可惜没有如果,原书的宁辰钰确实是不太知道这些。

不过,既然杨会清愿意和她讲这些肺腑之言,可见原书的脉络亦是有发生一些改变的。

方书妤领会杨会清的心意,道:“尚书的话,孤明白了,孤会慎重行事的。”

方书妤不准备亲自去处理黄河的事情,她不懂古代官场的弯弯绕绕,空有一个太子的身份,贸然行事是要吃亏的。

“父皇若是当面提起此事,孤也会推辞。”

杨会清最担心的就是太子刚愎自用,不听劝告,一心奔着黄河去,反倒让他不太好做,眼下得了这句准话,也是放心了下来。

“殿下英明。”

杨会清说这话颇有些真心实意。

杨会清来东宫,主要就是为了告知太子此事,此时见太子听劝,也就不再多留,很快告辞,离开了东宫。

方书妤难得闲下来,心情舒畅了不少。

人才不用白不用。

陆知在原书中“将相之才”的评价真不是随便说说的,方书妤交给她的任务,陆知基本上可以很好地完成,方书妤不用自己操心,也就不需要这么忙碌了。

方书妤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今日在坤宁宫中发生的事情。

她就算再不敏感,也意识到今天的宁辰钰很不对劲。

向来信奉“君子坦荡荡”的宁辰钰居然支支吾吾遮遮掩掩的。

不对劲。

方书妤托腮,认真回忆今天宁辰钰的反应。

方书妤今天刻意在宁辰钰面前提到了陆知,宁辰钰虽然表面上没什么大的反应,但总感觉字里行间有一点……酸酸的味道?

而且,最近的宁辰钰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互换身体的影响,感觉好像有一点点不太符合原书的描述。

比如前几天,一向以君子的标准自我要求的宁辰钰居然会亲自下厨给她做吃的。

虽然做那个糕点好像也不需要进厨房。

虽然宁辰钰给她的原因是他承诺了她就要做到。

但是……

方书妤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再比如,今天宁辰钰居然拿自己和陆知进行比较。

这还是那个原书中不近女色,“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宁辰钰嘛。

方书妤眨了眨眼。

虽然没吃过猪肉,但方书妤还是见过猪跑的,她心里隐隐有了推测。

宁辰钰多少有点少年情窦初开的意思在的。

虽然方书妤并不太确定,还需要后续验证一下。

他倒是不像小说里的那些王子皇孙,处处留情,对待喜爱的妃妾颇为宠爱——但却是如同主人对宠物的爱。

反倒像是……古代话本里面的书生,对姑娘十分礼貌,又保持着距离,还带着点青涩的少年感。

方书妤觉得自己的比方略有些贴切,想到早上坤宁宫发生的事情,方书妤在嘴角浮现出一丝她自己都没有察觉的笑。

似乎一提到陆知,宁辰钰就有点着急。

于是乎,东宫,方书妤又写了一封信,向宁辰钰“伪造”了自己与陆知最近的生活经历。

幻想着宁辰钰收到信的样子,方书妤嘴角忍不住露出些许坏笑。

又是一夜。

次日早,方书妤本来无事,安然呆在东宫,结果高林又来了。

方书妤颇有心理阴影。

她可没忘记上次高林来东宫的时候,那个紧张的气氛,那一天,整个东宫都紧张兮兮的,生怕他们的主子出了什么事。

这一次,高林过来,似乎也没什么好事。

很不幸,方书妤真相了。

高林进来,拜见方书妤道:“奴婢见过殿下。”

“起来吧。”

高林站起来,就道:“太子殿下,陛下口谕,召您进宫。”

方书妤猜测到高林来到东宫,多半是奉了皇帝的命令,要请太子入宫。

想到上次的事情,方书妤忍不住多了一句嘴:“即刻入宫吗?”

高林面色僵了一下。

上次的事情,他对太子如此,虽然是奉了陛下的命令,但确实有些失礼了,太子心里记着这件事,也是常理。

因此,高林只是低下头,道:“殿下恕罪,陛下并非急召您进宫,您收拾妥当,再进宫也无妨。”

方书妤也没有恐吓他的意思,只是淡淡说了这么一句,也就没了下文。

上次高林毕竟是奉命行事,她发作终究是不好的。

“孤更衣后便入宫面见父皇。”方书妤起身,回了房间,换掉在东宫穿的常服,才出来与高林一同入了宫。

到了御书房,方书妤略微扫了一眼,御书房里没有旁人,想必这是一次父子私下的会谈。

大体有了思路,方书妤才算安定下来。

高林道:“陛下,太子殿下到了。”

皇帝这时候才从奏折堆里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宁辰钰,放下笔,道:“钰儿来了?”

方书妤顿时拜道:“儿给父皇请安。”

“起来吧,坐。”皇帝顺手指了一个座位,道。

方书妤走过前去坐下,高林从宫人手上接过沏好的茶,送到了方书妤旁边的桌子上。

方书妤没有看那碗茶,面对皇帝,直接道:“父皇召见儿子,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皇帝倒是一脸正色,看不出什么来。

“钰儿最近在工部如何?”

“禀父皇,用水泥为黄河修筑堤坝一事,工部已经实验的差不多了,奏折应该已经呈给父皇了。至于钦差一事,儿子并没有详细过问工部的安排。”方书妤道,“水利一事儿子并不是十分精通,因此细节上主要还是工部在负责。”

想了一下,方书妤补充道:“儿子在工部学到了不少。”

“嗯,钦差一事,朕有意让你亲自去黄河沿岸探查水利道情况。”皇帝点了点头,道,“如果有灾情,也一并探查。”

方书妤并不意外。

皇帝见她,果然是为了杨会清那日找她所说的事情。

她尝试抬头看了眼皇帝,没从对方的神情里看出点什么来,只好收敛神情,道:“父皇怎么突然让儿子着手负责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