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记录者的密码 > 第35章 拒绝提供稿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

三羊镇的采访如此顺利让萧萧始料未及。

车辆进入申城市区时已经到了晚间,打开车窗,一股带着喧嚣,夹杂着机油味道的气息涌入车中。

到了肖军几个发小订的饭店,萧萧下了车,庆军开车离开,消失在夜幕里。

坐了一天的车,加上打算连夜把报道写完,萧萧坐下和大家打个照面,吃了些饭就告辞了。

回到家中,萧萧简单的洗漱一下,坐在榻榻米书房的方桌前,听着开水的响边,慢慢找开了笔记本电脑。

书房有七、八个平方。本来是餐厅的地方,北侧有门,可以通往屋后的花园。

门给封上了,改成了书房。方桌上面是一个木制工艺吊灯。北边窗户有一个小型的茶吧,用来浇水沏茶。

茶是用大号缸子沏的,这样可以多泡一些茶,省得来来回回的费功夫。

王萧萧对茶、茶道,并不十分刻意的去研究。

茶是根据去朋友开的茶社,对某种茶突然间有了感觉,就买了。

有的时候也去茶庄买一些,不挑那种很贵的,买的也很少。但一次一定要买两种,回去比较着喝。

王萧萧是申城北方茶城的常客。有朋友在那,喝喝茶,聊聊天。茶不买贵的,就是因为朋友讲了一个故事。

“一次,店里来了一位女士,一看就是非常有钱的那种。”

“来了之后,寒暄几句后,说道:你们这茶有多少种。两千一斤以下就不用介绍了。”

“小弟,姐就相信你。把给我推荐两种好一些的,我送人用。事成了,以后我给你带主顾来。”

“我接连给介绍了几种,五千的、六千的都没看上。”

“到了这个份上,如果是会饮茶的,就应该推荐上好的茶,让客人品鉴品鉴了。”

“结果,茶沏好之后,这位女士品了品,没看中。接下来又品了两种,还是不行。”

“要知道,我这茶社里,最好的茶也不过是一万多块钱。但是,面对这样的客人,是绝对不能推荐这款茶的。”

“为什么不把最好的茶给她拿来。”王萧萧问道。

“再往上的茶,那就是玩茶了。这位女士一看就并不懂茶,喝的那位,也不懂茶。但是,人家财大气粗,要的就是七、八千价位的这个劲。可这个档次的茶城里也就那么几种。她肯定是买遍了,喝遍了。”

“最后你怎么把这位客人答对好了。”

“象这样的客人,茶城里几乎每天都有。他们喝茶,一知半懂,价位心理,大于对茶的品位。”

“没办法,我把平时我喝的茶拿了出来。这茶如果实打实的卖,也就能要到1500元。推荐给她7500元。”

“这位女士喝了之后,一连的说好,就要这款了。并且一卖就是半斤。”

“哈哈。你这是应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的,是无奸不商人,还是无商不奸。”大家大打哈哈的,开起了玩笑。

“无商不奸”还是“无奸不商”同样的字,同样的数,这意义上则是完全不同

“无商不奸”颇有一棍子把所有的商撂倒的意思,完全否认了商家的“诚、信、礼、义”。

现实生活中,无理由、无条件退货,七天内退货,也正是对商家的“诚、信”的最好诠释。

“无奸不商”又是对一些不法商人充满“奸诈”的一种讽刺。却也有人对这话另有一番理解,如果不会“学奸、弄奸”就不要去经商。

不管人们怎么样去评价,这“奸、诈”二字,在商海中,沉沉浮浮,起起落落,绝不是一个物品,能卖几多钱,该卖几多钱来评价的。

2

多年的工作,已经让采访报道的写作上,有了不同时期的飞跃。

最初的时候,采访录音用的盒式录音带,一小时一盘,一录就是几盘,十几盘。

回来后,把录音一字、一句的抄到了稿纸上,用哪段就剪哪段,再粘贴到写有串连词的纸上,一篇稿子报道下来,抽筋扒皮一般。

再后来,有了电脑、md录音机,虽然少费不少力气,录音还是听、要摘,原话是绝对不能改变的。

眼下,这一切都有了新的变化。记者做时间久了,突然发现有了惊人的记忆力,有了对报道的自然反应。

不需要为稿子如何写而焦虑,再也不用把所有录音整个的摘写下来,再去揣摩,整个过程都在脑子里装着。

采访结束了,报道也就形成了。

报道以\"关于开展中小学危房普查暨危房修缮的通知\"多年没有 落实为由开篇。

接下来是双羊镇中心小学建设塑料大棚学校,学校的情况。

孩子家长反映的问题,意见。

再接下来是对镇长、局长的采访。

如果说采访前,得到的线索,只是一副骨架。完成后的报道,不仅有血、有肉,还有了皮毛,甚至灵魂,活灵活现的出现了。

整报道深入挖出了这些年来,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教育资金分配的不均衡。

做了这么多年的记者,王萧萧深知,这其中的意义所在。它会在海宁省教育界前生轰动。

3

第二天,王萧萧早早把报道交了上去。

中午,王萧萧没有在食堂吃饭,而是去楼下的超市,将单位存入饭卡的钱,换了香肠、面包,还有一小听啤酒,打车去了体育场的保龄球馆。

走了几天,一直没打,手有些痒痒了。

没有经过正规的指导和训练,打球完全凭心情。

碰运气的一、二次全中,得到了球童的小小掌声。

回到单位的时候,编辑部只有黄主任在。

‘‘塑料大棚小学的报道,晚报也出来了,比我们早一天,你看看。’’

没等王萧萧有所表现,黄主任又接着说道;

‘‘不用看了,报道非常的肤浅,就是学生在大棚里上课,怎么辛苦。既没有镇里,也没有县里的声音。’’

‘‘还有一件事,总监让把这个报道再修改一下,传给Z新闻。今天下午就要弄出来。’’

王萧萧听了,并不奇怪,但是表示拒绝。

‘‘主任,这个稿子我可以弄。但是,不要属我名。’’

黄主任听了,很不理解,问为什么。

''主任,这个报道,不同于以往的劳模楼、豪华建楼。那是个别地区,个别问题。现在反映教育局题,不仅是三羊镇、西昌县的问题,而是全省贫困县普遍的现象。这个事情要是捅出去,说不定就把哪位省领导得罪了。到时候,怪罪下来的不是对报道,而是对全台。这个最好还是好好考虑。’’

显然,王萧萧的建议,得到了台领导的重视。最终,这篇报道决定只在新闻热线播出。

但同时要求,再写一篇内参,把问题反映全,反映透。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