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县里第一季度会议正式召开。

以往这个时候,黄勇都是会议工作组的成员,跑前跑后布置会场、整理名单,有时候还要充当端茶冲水的服务员。

那个时候,他满心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以参会者的身份坐在会场里,听取各个部门和企业的总结汇报。

所以在协调办即将成立的风声传出后,他家里费了很大工夫帮他拿下了协调办主任的职位。

上任时有多意气风发,心怀大志,遭遇挫折时就有多心灰意冷,意兴阑珊。

尤其是那几位主任表面上跟他称兄道弟,言语中却免不了露出一些得意。

黄勇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在得意什么。他们在得意有了一头替罪羊,有部门有人代替他们沦为倒数第一,意味着要接受领导们最严厉的指责。

有功要奖,有过要罚。

对于黄勇而言,连协调办的工作方向都茫然困惑,这就是失职。

就在黄勇都做好了心理建设,暂时把脸皮扯下来,低头挨骂就是,人江年已经做出成绩来了。

好在有小江主任啊。

黄勇不动声色地瞄了一眼在他旁边正襟危坐的江年,对方正在认真听着某个企业的报告,时不时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两句。

他在看江年,别人在看他。

看他的正是曾经把他当成替罪羊关心爱护的那几位部门主任。这时候他们的脸都皱成一团了,本来协调办稳稳当当地挡在他们面前,他们刚想高枕无忧,没想到那位江主任临门一脚,直接把协调办踹到前面的名次去了。

这简直不亚于天降横祸。不仅倒数第一还是在他们几个部门中间轮流转,而且协调办一个刚成立不到半年的部门异军突起,横冲直撞干翻一众部门和企业,拿出来的成果要多亮眼有多亮眼。

不信你看人许厂长的汇报,脸上那叫一个眉飞色舞,台上坐着的领导们听得喜笑颜开。

为啥?因为人不仅谈成一笔大生意,还把饼子卖到了港岛,间接替国家赚取了外汇。

许明德比那几位部门主任想象得更得意,“各位领导,有了这一次的经验,我对以后的发展方向作出了调整。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不过巷子太深了,酒再香也出不去。所以注重内在固然重要,外在也是必不可少的。”

“汇报完毕。”

领导们率先鼓掌,台下的参会者们跟着鼓掌,足足两分钟才结束。

许明德都受宠若惊了,这种时长的掌声都是在有重大贡献的总结报告上才会有。

他满足地坐下,旁边的宋华清小声说,“你可真是出尽了风头了。”

宋华清言语里有点酸,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这段时间他刚好外派进修去了,当然许明德都在电话或者电报里跟他沟通了,没能赶回来一起完成这个项目,他还是很遗憾的。

许明德说,“以后这种机会多得很。那位杜总的人脉可是不小哇,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三能生万物。”

宋华清赞同地点头。

主持会议的领导说,“下一个,协调办,江主任。”

江年的名气不小,一是年纪小,二是协调办成立得突然。在她报到后,不少人都找各种机会过来围观过。

结果没几天,这位传说中的小江主任就缩短了在办公室等待围观的时间,每天上班下班过来亮个相点个卯,平时都没人影。

有人甚至有心当搅屎棍,玩笑似地说,“这位小江主任这么忙啊?上班时间都不见人影。”

有心人不少,一传十,十传百,自然会传到领导耳边。

大家都在等着看小江主任的下场,幸灾乐祸的有,纯粹看热闹的也有。

可惜他们都没猜对,小江主任是往外跑得勤快,但是人家就是做出成绩了。

江年一点不犯怵,站起身脱稿汇报,口齿清晰,语速适中,尤其是她脱稿于文件又不完全照搬文件,而是适当加入感想和经验,台上领导们听得不断点头。

沈锐坐在分管协调办的副县长旁边,副县长忍不住小声夸奖,“这个小江真的不错,聪明大方。”

沈锐赞同,“我也看好小江。”

副县长说,“年轻人就是思路宽阔方式灵活。你看她做成的事,哪一件是有案例可循的?都没有,都是她肯做又敢做,试着试着就找到了路。这种作风值得肯定。”

至于黄勇,两人默契地只字未提。

沈锐心里想,黄勇算是勉强过关了,暴露了某些缺点,倒也没有伤及元气,至少不是一条道走到黑的蠢人。

会议结束后,江年收拾好东西,跟着人潮往外走。

许明德和宋华清走过来,“小江主任,刚才听完你的总结,我觉得我又有了点新的想法。明天你方便吗?我们去协调办跟你汇报。”

江年说,“太欢迎了。要不是两位厂长的鼎力协助,协调办也不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找准方向。我们非常欢迎各位领导前来指导工作。”

黄勇站在江年身后一点的距离,他已经完全没有跟江年较劲的心气了。

反而在前几天的集体奋战里,他感觉到一种活力,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意义,不是那种死气沉沉、循规蹈矩、一眼看到退休的状态。

他喜欢生气勃勃的工作氛围,一群人为了同一件事努力,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