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梁家华再三考虑,终于决定赴约。

下午两点五十,他已经驱车到达庄秉清所说的老友餐厅附近街区。把车停好,梁家华在座位上呆滞几分钟,深呼吸一口,开门下车,走路去了老友餐厅。

老友餐厅是本城老字号,用料新鲜,大师傅手艺上乘,食客众多。老板也深知茶餐厅最为重要的永远是味道,其他因素都属于是锦上添花。

是以多年来,老板一直都用薪资稳住大师傅,和大师傅培养出了家人一般的情谊,甚至给了大师傅一些股份。

打工仔变成公司小股东,靠手艺入股。虽说股份占比微弱,但是在薪资以外多了一份每年的花红,而且公司成了自己的,那肯定要更上心才是。

餐厅赚得越多,自己分到的花红越多。

于是闲暇之余,大师傅很乐意在保证经典款糕点的前提下,积极研发新款,不管是中式西做还是西式中做,只要品尝的食客里有一定比例叫好,新出的糕点就会持续改进,直到成为又一款经典。

大师傅干活卖力,推陈出新效率又高,味道也并非想象中胡乱搭配,别说,自从升级成为餐厅股东后,餐厅已经推出了两三款受到高度赞扬的新品,为餐厅切切实实招揽了新的食客。

因此老友餐厅能够在一众老字号里屹立不倒,隐约有成为行业内领头羊的趋势。

谁都知道,一样事物经营得久了,总归会遇到瓶颈。

这个时候,要么想办法突破瓶颈,要么尽量保持现状。

但是餐饮业的门槛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不说老字号们之间的明争暗斗,还随时有新字号杀进来抢夺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原地踏步约等于把市场拱手让人。

最近的处境实在是不顺。这家老友餐厅,以往梁家华踏入,都是抱着品尝美味的愉悦心情。偶尔听到餐厅老板和大师傅之间的八卦,也无非会感慨餐厅老板的英明决策,知道大师傅的手艺才是老友餐厅的立身之本。

更难得的是,转让股份给大师傅的餐厅老板,已经是第二代了。大多数新东家上任,都迫不及待想烧三把火,把自己的威望立起来,把长辈们的影子从公司彻底抹去。

有时候这样的行为很危险。

但是今天他走进这里,一到大厅就闻到和往日无两样的食物的香味,却完全无法沉浸其中。

他记不清楚自己多久没有好生吃一顿饭了,每天浑浑噩噩,饿到肠胃轰鸣,才勉强煮碗面应付了事。

胃里像是压了一大块石头,吃什么东西都品尝不出滋味。

老婆不肯接自己的电话,还是儿子知道了家里的情况,偷偷打电话过来安慰自己,言语中透露出内疚,觉得自己的学费太过昂贵,有浪费的嫌疑。

儿子从小就懂事,成绩优秀。他被国外的大学录取后,梁家华开心极了,请了几十桌人庆祝这个好消息。

在席间,谁不夸奖一句梁家华有个好儿子,学习好学校好,毕业以后就留在国外就业拿高薪。

当时梁家华笑得嘴都合不拢。

谁能想到,当初笑得越欢喜,如今的处境就越难熬。

梁家华不忍心儿子愧疚,何况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儿子,而是梁家华的弟弟,“你不要多想,好好读书就是。照顾好妈妈和妹妹,也照顾好自己。”

儿子连声答应,然后压低声音,“爸,我挂了,妈妈回来了。她知道我和你联系,会生气的。”

梁家华和儿子道别,结束了通话。

和儿子通话过后,梁家华的心情刚放晴几分,回家后马上陷入了两老的包围圈。

父母围住好不容易逮到的大儿子,语气虽然委屈,却隐约含着指责的意味,“家华,钱筹够了吗?弟弟还在别人手上受苦啊。”

安抚好父母,梁家华呆坐了一晚上,最终赴了约。

大厅里早已坐满人。

服务生提醒说,“先生,在前台领一个号码,到你的号你再过来。”

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梁生,这边请。”

梁家华转过脸,入目的是面带微笑的庄秉清。

他跟着庄秉清穿过人声鼎沸的大厅,顺着装饰华贵的走廊,停留到一处包厢门前。

庄秉清推开红色的大门,“请进。”

梁家华走进包厢,眼前是一张尺寸适中的圆桌,圆桌上放置了几笼点心。

圆桌正对门口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年纪比他大些、头顶微秃、长着一个显眼的鹰钩鼻的中年人。

梁家华隐隐约约感觉这张脸有点熟悉。

庄秉清在他身后关上大门,“梁生,请坐。我为你介绍,这位是元启建筑董事长,郭元启。”

梁家华这才确定了他的感觉。

这位元启建筑董事长,是一期主流报刊人物专访的主人翁,也是港岛知名的富商。

这样一位和自己资产等级差距甚远的富翁,怎么会出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