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难道就真的想做一辈子商贾吗!老夫也是念在你年少无知,也是欣赏你的才华,所以”

“行了,有意思吗,以前是九卿官员的时候,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现在摆出这样的嘴脸,无非就是想告诉大家,你的宽宏大量。

你是不是想说让我去国子监读书,多读一些圣贤书,然后报效国家之类的话。

收起的嘴脸,你无非就是想让我去国子监,然后找机会收拾我,然后还摆出一副为我好的样子。

你们视若珍宝的官职爵位,在小爷眼中什么都不是,想要让我做官,告诉你,小爷不稀罕!”

“你”

“拜拜了您乃!”宁羽说完,转过身背对着黄子澄和杨荣,然后挥挥手带着徐妙锦和嫣然走了!

他不想在继续下去,他怕再待下去自己就算能忍住,黄子澄急眼了,会说什么不该说的话。

“你站住!你就是这么对待以为长者的吗!”杨荣见宁羽要走,赶紧出言阻止,顺道在黄子澄这刷一下存在感。

“你真的想让我回来吗!”宁羽转身,一脸阴森地看着杨荣。

杨荣一下就没词了,是啊,宁羽回来他能干嘛,刚刚宁的一番话,显然比他要高出许多,宁羽的诗词不是自己可以比拟的。

而最要命的是宁羽从来都是不按套路出牌,要是真把他惹急了,他让那个恶奴动手,别说自己了,就算是加上黄子澄也根本不是一合之敌。

“哎,我得找朝天宫的道士好好看看,这几天是怎么了,怎经常碰上这种混蛋啊。”宁羽无奈地说道。

宁羽的话让黄子澄和杨荣有种冲上去暴打他的冲动,可是想想双方之间的武力值差距,最终还是放弃了,就当没听见!

徐妙锦和嫣然都掩着嘴笑起来,宁羽这是不顺吗,这明显是黄子澄不顺好不好。

自从遇到宁羽,黄子澄算是走背运到家了。

先是莫名其妙被贬官,然后又被宁羽多次当众嘲讽,这让一直心高气傲的黄子澄怎么能受得了。

而此时的皇宫,朱元璋召集了六部尚书,他打开赵勉带回来的救灾方略,仔仔细细看了一遍之后,面无表情地递给了赵勉。

“你是户部尚书,这方略你看了没有?”

“启禀陛下,微臣还未曾看过。”赵勉这个郁闷啊。

自己刚在宁羽那拿到这个方略,准备在路上再看,可是刚从宁羽那出来,蒋瓛就带着一大堆锦衣卫把自己保护起来了。

这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被锦衣卫给缉拿了呢,现在说不定已经有这种传闻了。

“那你就好好看看。”

赵勉打开宁羽的方略一看,差点没撕了。

这笔字简直太差了,就算是刚刚开蒙的孩子,估计都比这个字好。

“别看字,看内容。”朱元璋看着赵勉痛苦的表情,知道这家伙和自己一样,看到宁羽的字就有点不想看了。

要不是这厚厚一本方略是自己让宁羽准备的,而且宁羽是彻夜未眠准备的,朱元璋是真不想看啊。

别看人家老朱从小是个放牛娃,但是人家长大之后,也是极为认真的学习,现在那笔字虽然不能说是大家风范,但也算是非常出众了。

可是宁羽......

朱元璋甚至怀疑宁羽的书写能力被秦淮河给冲走了。

可是一看到内容,朱元璋就被深深吸引了。

这份方略是昨天宁羽所说的六条措施的细化,每一项都几乎详细到了个人。

除了更加仔细,宁羽还将许多昨天没有说出来的隐患一并写进去了,这样一份方略,朱元璋自问自己是写不出来的。

“啊!”赵勉看完之后忍不住惊呼一声。

他将方略递给了一旁的吏部尚书詹徽,詹徽不明所以,他甚至不知道这次被叫过来是为了什么。

但多年官场生涯,练就了詹徽强悍的心智,所以在看到方略第一眼的时候,和朱元璋、赵勉一样的感觉,字真丑。

可是有赵勉的‘前车之鉴’,他开始仔细看里边的内容,不仔细不行啊,自己年纪大了,宁羽的字又不是很好认,可是,当他看完之后,他的表现甚至比赵勉更惊讶。

这一看就不是出自朝中官员之手,但是这个方略简直超出了朝臣不知道多少倍!

这一点作为吏部尚书的詹徽可以百分百确定。

首先,这笔字肯定不能通过科举!

可是这份方略的内容却几乎完美滴将赈灾的许多隐患彻底解决了!

“沈溍,这东西你觉得如何?”此时六部尚书都已经看完了宁羽的方略,朱元璋直接向工部尚书沈溍问道。

“启奏陛下,此物没有问题!”浸淫工部多年的沈溍一眼就看出了煤炉的优缺点,他自然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他立马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那工部准备浙江需要的煤炉需要多久?”他没有问能不能做出来,而是问多久能准备好!

因为他已经看出来这东西确实像宁羽说的,制作难度并不大。

“陛下,最多两个月,微臣保证在入冬之前准备好!”沈溍自信地说道。

“陛下,微臣有一事不明,就算准备了足够的煤炉,没有足够的煤炭,这东西就是个摆设啊?”沈溍疑惑地说道。

“这个你不用担心,朕会让赵勉去解决的。”朱元璋看着赵勉说道。

赵勉心里一紧,果然,最后还是他承受了一切!

不过这次赵勉并没有太多的抵触,这件事如果办好了,那才是真的造福黎民呢。

“嗯,你们对这个赈灾方略还有什么补正的吗?”

“没有了。”六部尚书异口同声地说道。

“陛下,不知这个方略出自何人之手,微臣恳请陛下开天恩,特招此人入朝为官!”吏部尚书詹徽走到前面说道。

“算了,人家不愿意当官,再说他也不可能当官,既然你们没有意见,那赵勉就马上安排吧。六部官员,凡是分派道任务的,不得有任何推诿,否则不要怪咱翻脸!”朱元璋厉声说道。

六位尚书赶紧应下来,口称‘不敢’。

原本还想着让朱元璋把撰写这个方略和设计煤炉的人给工部,可是听到朱元璋的话之后,沈溍还是识趣地闭嘴了。

可是他却非常疑惑,因为赵勉似乎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惊讶,但是也更加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