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6章 古谚语

“小友果然大才有此等的踏印技术,天下之间一定会多出更多的书籍。”

邴原长年的教书育人,再加上他小时候家境贫寒读不起书,自然明白有一本书对于那些孩童的重要性。

“老先生您在这里夸赞于我,可是到现在我还不清楚老先生您的名字。”

曹睿看着眼前这个不断地夸赞自己的老者,当即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道。

“是我糊涂了,来了这么长时间一直没给小友介绍在下北海邴原。”

邴原说着上前拱了拱手,一脸谦虚地说道。

“什么?您说您是北海邴原就是那个被天下人称作三人一龙的龙腹?”

曹睿在听到邴原的介绍之后,当即震惊不已,他没有想到在这里遇到的一名老者居然是后世响当当的三人一龙。

曾经邴原与许多的文学大家一样在辽东避乱,曹操在得到北方之后,立即想请邴原出山,可是邴原却一直没有出山,后来还是在华歆的劝说之下才来到曹操手下。

邴原来到曹操的手下之后便受到了重用,让他直接与曹丕等人住在一起,不仅如此,曹操以及荀彧之等人纷纷都夸赞邴原道德高尚,文学底蕴颇高,可想而知,此人在文学界的影响力。

早些年的时候,曹操便与曹睿提到过邴原,只是那时候的邴原已经出去游学了,所以曹睿并没有见过他。

“小友这话说的,那三人一龙的称呼不过是世人取来开玩笑的罢了,与小友比起来,简直是萤虫与皓月争辉。”

邴原听到曹睿这么夸赞他当即上前笑着说道。

“先生莫要开玩笑,我在大父身边的时候就经常听大父提起先生的才学,我对先生的才学还是比较佩服的。”

“大父?”

邴原听到曹睿这么说,当即开始回想起曹睿相貌相似的老者。

“难道是魏王,您是魏王的子孙?”

邴原想了许久,终于发现曹睿与曹操长得颇有几分相似,当即上前问道。

“没错,我就是魏王的孙子曹睿。”

曹睿听到邴原推测出了他的身份,当即便承认了一旁的陈石头和陈泰、陈实等人在听到这消息之后顿时间震惊不已。

尤其是陈石头,他没有想到这个统御江东的侯爷居然能够出现在他的面前,不仅如此,还能够对他客客气气一时间,陈石头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而在一旁的陈泰和陈实心中则是充满了悔恨,他们想起之前,还在暗地里看不起,曹睿心中不由得,想给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原来是魏王的孙子,我说公子为何如此惭愧,这样一来这三字经的来源倒是能够说得清呢。”

邴原听到曹睿这么说当即明白了,为什么曹睿能够拿出三字经,毕竟曹操作为魏王手底下有着许多的大儒,那些大儒当中说不定就有哪个大儒就是这三字经的原本持有者。

“先生,侯爷,你们二位也别在这里交谈了,不如我们进去坐下来慢慢说如何?”

虞姬看到二人交谈,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当即上前笑着说道。

“确实,你这一说我倒是觉得在这庭院当中站得有些许久了,陈伯,您不介意我在您家坐一会儿吧。”

曹睿说着看着一旁站在那里一直没有发言的陈石头问道。

“这事自然快快请进。”

陈石头看到曹睿向自己说的话,当即万分激动地将众人请进了内屋,不仅如此,还命陈氏将家中下蛋的母鸡杀了。

“小友居然能够将这三字经公之于众,那么在小友看来,孟圣的思想是否乃是天下的主流?”

进入房间之后,邴原并没有因为得知曹睿的身份而又尊称他为侯爷,而是像之前一样称曹睿为小友。

对于邴原的这种称呼,曹睿反而是比较喜欢的,毕竟身边的那些人大部分在听到他的身份之后都会变得谦卑起来,很少有像邴原这样能够坦然与他相谈的。

“先生既然这么问了,那么小子就不自量力的回答回答。”

曹睿说着端起一旁的水杯,喝了一口水说道。

“小友的回答定然与他人不同,老朽洗耳恭听。”

“先生在我看来,不管是孟圣也好,荀圣也罢,其思想都是托生于孔圣。”

“也就是说,不管是性,善论也好,性恶论也罢,其根本的目标便是在于天下大同。”

曹睿将手中的水一饮而尽,然后看着坐在对面的邴原笑着说道。

邴原在听到曹睿的这话后,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忍不住点了点头,确实整个儒家虽然说分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可是儒家的至高思想理念便是孔子的天下大同这一点没有什么好反驳的。

“那小友既然这么认为,难道小友觉得孔圣的天下大同能够实现吗?”

“先生觉得天下大同现实吗?”

曹睿没有回答邴原的问题,反而是看着邴原进行了反问。

“自然是不现实,若是天下大同真的能够实现,那又何来得如此多的战乱?”

邴原听到曹睿这么问,根据自己这些年的经验以及所见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摆脱身体本身所带来的欲望。”

“好一个饱暖思淫欲饥寒气道心小友这一句话,将世间人生百态概括得淋漓尽致,陈泰速将这句话记录下来。”

曹睿看到邴原的样子,当即忍不住扶了扶额头,他忘了这个,保暖是隐喻饥寒,起盗心的话是在增广贤文当中出现的,作为后世的他习惯了将这句话当做一个古谚语。

“先生不必如此,我说这话不过是人生百态,一个概括罢了,先生如此隆重让我该如何继续下去?”

“小友这话说得就不对了,孔圣当年之所以能够成圣,便是因为其手下三千门徒将其言行记录了下来,才为后人所知。”

“而如今小友说出如此精辟总结,人世百态的话语,若是不记录转头被人忘了,那岂不是文学界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