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大明成化:朕就是昏庸之君 > 第128章 众官:空降一个户部侍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8章 众官:空降一个户部侍郎

第129章 128.众官空降一个户部侍郎?

大学士刘吉说着说着闭了嘴,因为他看到坐在那里的朱见深将王复的奏报撕成了两半。

收到荆襄奏报,朱见深让他们午朝议事。

王清送回来的奏报中,又得知朱永病倒,出师不利。

这次与去年大藤峡叛乱不同。

当时有韩雍和赵辅,王越等人相制领军。

韩雍和王越又从不干涉赵辅。

文臣武将配合起来,十分流畅。

出征广西明军是幸运的,因为优秀的统帅可以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

甚至迅速而勇猛,毫不拖泥带水。

至于荆襄,朱永和王复就不同。

王复虽是后勤,也是这次过去的主要统帅之一。

几位御史主要安抚流民。

朱见深怕文官瞎指挥,所以提前将白圭卡着没有去荆襄掺和。

但千算万算,漏了朱永会病倒。

朱永病倒,就只能王复接替。

湖广兵,从三月打到现在,更是人困马乏,也逐渐没有信心。

朝廷兵到了荆襄,流民凶猛的事实摆在面前。

朱永病倒,王复万般无奈下。

用最笨的办法:挡我者死!

四个方向大军齐头并进围剿流民根据地。

就是拼消耗,什么招儿都不用。

所有的流民,不投降?全部杀!

第一场,明军胜了,在寿阳山古口大败流民。

两万叛民和朝廷大军,大半死在荆襄这片土地上。

叛民越杀越骨头硬,抓回去的俘虏愣是没有一个投降。

王复愤怒下令,继续全部斩杀。

当王复继续进军,想要瓦解流民的时候。

这次,流民更团结。

用王清告诉朱见深和赵辅的话就是一个景象。

流民拧成一股绳,妻子送夫,母亲送夫送儿,数十万大明官军陷入这场朝廷和百姓战争的战海。

梅溪一战,因为王复的操作,湖广军全军覆没,数万将士和三十多名将才被杀。

叛军声势浩大,甚至一鼓作气向邓州,汉中连接发动进攻,荆襄战线,十分脆弱。

王复无奈之下,继续保持——挡我者死。

但这次他也不敢硬撑,因为死耗让粮草消耗巨大,得不到补充,大军很危险。

因此才有了百里加急的奏报,累死几匹上好千里马,加急送进京师。

却又怕担责,语言里故意含糊其辞让人误以为是朱永的责。

朱见深将撕掉的奏报,一扬手洒在大殿上。

“这才六月初,王复就敢用消耗来做战术,朕为什么暂不北伐,正是担心双线用兵会让朝廷疲惫。

刘卿要什么证据?又不是在朝廷断案,死的那些将士,以及奏报里所求的支援,需要的粮草,这些已经说明此刻荆襄的情况。

你们求证据的每一刻钟,荆襄就可能死很多将士。”

几句话就已经表明态度,朱见深不会听他们的去找证据,看了眼李贤和刘吉等人。

最后看着赵辅:“带着朕的手谕去荆襄后,让王复带脚镣管好后勤,他的家眷妻儿,朝廷会帮他照顾。

荆襄平叛后,王复要随你们一起回京,再对他定罪不迟。

你亲自去抚宁侯府一躺,询问抚宁侯夫人,朱永之前吃的药,从京城带去荆襄。

荆襄流民和蛮夷外敌不同,伱们不能随意杀俘虏,尤其成千上万的杀,这样容易激怒流民,事情会更加不可有回转。”

“臣遵旨!”赵辅点头,陛下能如此信任抚宁侯朱永,也就会信任他们这群武将。

这让他对于荆襄一事,更加的信心倍增,原本还怕陛下护短,此时却也吃了定心丸。

众人站在殿中,本以为还要继续批评王复时,朱见深却突然看了眼黑压压的朝臣。

“周洪谟来了没有?”

“回陛下,周洪谟已经在殿外等候多时。”

“让他进来。”

大家都看向殿外,周洪谟不是在翰林院吗,怎么突然参加午朝军务。

“臣周洪谟见过陛下。”

“周洪谟,朕很欣赏你提议的安抚流民一策,朕也受启发补充许多,户部侍郎朕记得空缺,这位子你来坐。”

“臣谢陛下。”

周洪谟这才站直,恭敬的垂手肃立在殿中,这位历史上安抚流民的主要人物终于登场。

户部几位官员都打量着周洪谟。

原本户部侍郎一职空缺,这陛下突然空降周洪谟为户部侍郎,实在令人难解。

这提拔也不经过流程,陛下这次又直接拍板了?

明朝官员选拔很严格,并不是电视剧里想提谁就提谁做官的。

首先提拔一个官员,需要经过吏部的选核推荐,内阁讨论,皇帝最终拍板才可以。

稍微不注意,御史就唾沫星子淹死人。

谁敢不经过讨论,不经过上级考核就升官,纯属做梦,天王老子来也别想做。

这事儿,史上原身明宪宗就力排众议,直接下令在后期创了个官,叫传奉官。

传奉官里面,有许多后期炼丹的道士,研究药的巫医,妖僧,装神弄鬼的法师,提供业余爱好用。

这些人都来自于内侍推荐入宫。

但如今,自王臣和李子龙死后,内侍是不敢在接触这类人的。

“咳咳。”

殿内有官员不平衡了。

十年寒窗苦读,户部官员还有许多等着升侍郎呢。

这突然空降一个周洪谟出来,凭什么!

上次李东阳编写农册有功,去了工部倒也行。

这次周洪谟凭什么做户部侍郎?

官员纷纷盯着周洪谟,已经要把他看个底朝天。

周洪谟生于永乐朝,如今也有四十来岁,眼神温和。

虽然今天天气十分的炎热。他满头大汗,却仍然全身穿戴的很整齐,官服补子也隐隐有汗渗出来,其中有些紧张的原因。

这人个头也不高,脸颊清瘦有胡须,哪里特别。

众官打量,普普通通一人,陛下怎么就看中他了。

“李卿,朕跟你们商议的流民安置策略,就是受到周洪谟的启发。

他的流民说,朕特意看过,有让他回去不断补充,让他为你们讲讲流民安置吧。”

李贤本来还想问为什么给周洪谟直接升官,但此刻也静下心,看向站在那里的周洪谟。

“周侍郎,你来给大家讲讲。”朱见深笑了笑。

周洪谟清了清嗓子:“李阁老,诸位同僚,周某献丑了。

我翻看历朝书籍,发现东晋时侨置郡县的办法,很适合用来作为安置荆襄流民的基本基石。

可以设郧阳府,湖广行都司,安抚流民,让流民注册入籍,给流民一个身份。

流民为何称为流民,没有自己的土地,没有黄册,鱼鳞册这些。给他们合法身份。

愿意回乡的回乡,不愿意离开荆襄的,他们成了正规百姓,荆襄在他们的开垦下,也会成为经济繁荣,商旅不绝的富饶之地。

各位同僚,陛下与我商议,等后面将土地按流民人数划分,朝廷也会提供粮种,农具,耕牛……”

半个时辰后,周洪谟说完。

许多官员就开始攻击了。

这说的什么狗屁话不?

但也有不少官员赞同,觉得是目前最好的。

朱见深赞同。

这个流民说可是将成化朝蔓延近十一年的烂事给彻底根治了,比自己从现代借鉴不合适的法子更靠谱。

对于人来说,机器人的腿再好,再贵也不如适合自己的。

对大明也一样,高端大气先进的方法会水土不服,还不如就地取材,选合适的平定。

否则死了刘通和石龙,还有部下会不停的造反。

看眼叽叽歪歪的朝臣。

朱见深道:“你们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杀?还是怎样。

没有的话就好好的商议补充周侍郎的办法,将流民安抚策略,不断的完善才是正事。”

李贤道:“周侍郎之策,臣倒是觉得在后面可以用上。”

“户部侍郎,非他莫属,陛下此举十分圣明,臣赞同。”

户部尚书出言力挺了。

其他想升官的,念想破了。

“嗯,这个还需要完善,大军先征讨为主,策略需要再商议。”

朱见深看了眼:“天气炎热,你们都散开来坐,免得中暑,今天商议的事情还有很多。”

怀恩道:“来人呐,上茶~”

十几个宫女进来,依次将凉茶端给众人。

“谢陛下赐茶。”

韩雍和赵辅交谈几句,看了眼坐在那里翻看奏疏的朱见深,正跟王清说着什么,随后让王清去偏殿休息。

韩雍将自己昨晚写的两广治民策过去呈上。

广西回归,赵辅做了武靖伯。

韩雍则是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目前也要前往两广。

“断藤峡怕生后患,臣担忧候大苟的部下再度起事。

臣以为还是需要缓和矛盾,惩办欺压当地部族的大明流官。

并且增设贸易点,解决当地百姓吃饭问题,这是臣关于此事详细策略,陛下请看。”

朱见深接过奏疏:“韩卿,两广之事你最熟悉,只要能让两广的百姓安乐太平,没有战事,朕就很知足了。

若是策略真的好,朕天下真的国泰民安,不是纸糊盛世,没有人愿意去做乞丐流民的。”

韩雍点头:“正是如此,臣过几日就要离京,陛下近来操劳,要多注意龙体才是。”

第一座广西叛乱的大山,也终于从朱见深的背上移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