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东归志! > 第385章 孙乾诡辩,益州刺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5章 孙乾诡辩,益州刺史!

看着身前一袭褐发,怀中抱着稚子的女子,郑玄脑海中嗡嗡作响。

又看了看其身后一袭银发,和一袭金发的二女,郑玄只觉天旋地转。

“郑...郑...”

郑玄缓缓的转过身,看着身后垂着脑袋都毒苗苗,语气艰难道:“郑益恩,你来告诉老夫,此三位乃是何人?”

“父亲切勿激动!”

郑益闻言连忙安抚,开始给郑玄一一介绍。

只见其行至楼璃身边,脸上挂着僵硬的笑容,开口道:“这位乃是您的儿媳,其父乃武侯府礼部官吏,是汉人良家子!”

说完,郑益朝妻子怀中奶娃娃逗弄道:“小同,快喊祖父!”

“祖户!”

小奶娃闻言,一双蓝色眼眸瞪大看着郑玄,听话的唤了一声。

“……?”

郑玄面色一麻,并没有回应小奶娃。

“这位乃子尼师兄的侧室!”

“这位乃公佑师兄的侧室!”

郑益见状心中暗道不好,于是连忙将一袭银发和一袭金发的女子,介绍给郑玄。

“好好好!”

郑玄气极反笑,转身朝车舆行去,开口道:“看来益恩也的确是长大了,什么事情也能自己做主,这郑府,老夫不入也罢!”

“去武侯府!”

说完之际,郑玄回到车舆,忍着血压的飙升,朝外面的御者吩咐了一句。

“好的,老爷!”

那名御者恭敬应是,随后便调转马头。

“扑通!”

郑益见状面色一苦,赶忙拦在车舆之前,跪在前方不让车舆离去,孙乾和国渊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随后上前跪在郑益身边。

楼璃等人见自家男人如此,也上前跪在三人身后。

“老爷!”

御者见状为难道:“少爷跪在前方,不然通过,您看……”

“逆子!”

郑玄怒骂道:“你可还记得,在你临行之际,老夫给你的交代?”

“孩儿不敢或忘!”

郑益跪在地上大声回应。

“你所娶之人,可是汉人良家子?”

郑玄捂着胸口,怒道:“老夫一生清名,眼看就要毁在你的手里,你是否要气死老夫才肯罢休?”

“父亲!”

郑益闻言双目微红,据理力争道:“吾妻楼璃,乃汉人良家子,户籍为凭,武侯为证,有何不对?”

“还请老师息怒!”

国渊和孙乾见郑益这么刚,连忙出声安抚郑玄。

“老师!”

国渊正色道:“您常教导我们,为人师者,当有教无类,您从青州去往凉州,教化凉州百姓,岂不正应了您的话?”

“如今您不远万里来到天武!”

“所为所行之事,依旧是教化之道,可见您心中并无迂腐之见,对黎庶也是一视同仁!”

“学生侧室,乃龟兹王室所出!”

“但龟兹于三年之前,便以归化汉籍,同为我汉室良家子!”

“您若因益恩娶西域之人,而心存芥蒂,反而才是心胸不阔,反而才是不美!”

”更何况益恩夫妻伉俪情深,您又何苦为难,陷其于不孝,令家舍不睦?”

“老师!”

见国渊说完,孙乾恭敬道:“益恩行大事,而未通禀高堂固然有错,但其敢做,敢为,敢当,敢于天下先的豪气,也未尝不可取!”

“学生仕从礼部!”

“专司武侯府治下百姓教化之道,学异国学识,读异国古籍,惊现诸国其祖上根源,乃同为我诸夏之民!”

“只是年岁久远!”

“加之相隔千山万水,才使得其不为汉人认同,今武侯开疆西域,致使西域诸国之民重回诸夏,让他们从新习得诸夏文明!”

“正本清源,大兴诸夏!”

“学生相信老师!”

说到这里,孙乾恭敬道:“以您的卓识目光,方才也定是一时不查,今知晓始末,当不复芥蒂,使阖家安康,纵享天伦!”

“好小子!”

郑玄听完两个弟子的长篇大论,脸色一阵变幻之后,没好气道:“尔等还不起来回府,还在等什么?”

国渊的话能让他消气。

但孙乾的话,却能让他接受这个儿媳妇,因为孙乾是礼部官吏,对方说的话是真是假先不管,但对方既然这么说,就说明以后乾汉的国情便是如此。

没有汉与异之分。

因为这些异国百姓的祖上,都是诸夏之民,现在只是重回诸夏的怀抱而已。

这是正本清源。

也是大势所趋。

郑玄不可能与大势为敌,若他嫌弃儿媳妇的出身,反而会给他带来污名,想通这些以后,自然不会再想着为难郑益。

“哈哈!”

郑益闻言连忙起身,爽朗笑道:“我就知道父亲,您是这世间最开明的人!”

“臭小子!”

郑玄掀开车帘黑着一张脸,看着郑益沉声道:“不论是子尼还是公佑,在为父看来,都有着足够的长进,就你这一天到晚,尽知道惹老夫生气!”

“嘿嘿!”

郑益笑着把妻子扶起来,对于郑玄的话也不以为意,接过儿子之后,将其凑在老爷子身前,笑着道:“父亲您看,这是您的亲孙子,是不是长得很好看?”

“祖户~!”

一岁多点的郑小同看着老爷子,口中发出稚嫩的声音。

“乖孙儿!”

看向有着淡褐色髻( ji)毛,一双蓝眼睛的“亲孙子”,郑玄老脸上浮现出一抹,比哭还难受的笑容。

国渊二人面面相觑,心底也是松了一口气,对于郑益这个兄弟,他们能帮到的,也只能到这里。

与此同时。

刘备在伤心几天之后,也踏上了归途,今陛下驾崩,他心中放心不下自己的两个弟弟。

而这个时候。

波调收复的百乘与安息取得联盟,两国决定于十月中旬,共同出兵汉军,以求将汉人赶回汉土。

九月中旬。

北军五校回归京师。

而朝廷之上,对于益州刺史的人选,开始争论不休,总得来说有三个人选,一个为杨彪,一个为袁涣,另一个则是荀彧提出的刘备。

刘备和前面两人相比。

自然没有什么优势,但其不论在制吏,还是行军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加上关羽张飞以及汉室宗亲的身份。

使得他在三人之中呼声,也不输其他二人多少。

最后由于刘备失踪,益州刺史由袁涣担任,杨彪取代卫尉赵谟,担任卫尉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