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东归志! > 第439章 董卓心惊,李儒明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39章 董卓心惊,李儒明悟!

“文若先生!”

李儒闻言微微一愣,旋即正色道:“在下还是那句老话,主公绝无擅权之心!”

“在下自是相信!”

荀彧点了点头,没有再纠缠这个话题,而是道:“若袁氏举兵,文优先生以为,有几成成事之能?”

“不好说!”

李儒面色凝重道:“袁基于去岁奔走天下,看似为万民谋福,实则乃窥视人心,为袁氏的谋划而作准备!”

“如今袁氏声威无两!”

“若袁基起事,只怕会从者云集!”

“然实际上这些都不可怕,在下更担心的是,袁家到底藏有多少私兵?”

“五万?还是十万?”

“毕竟当今天下人心向汉,袁家若是没有足够的兵力,面对朝廷的雷霆万钧,绝无丝毫胜算之能!”

说完,李儒也陷入了沉思。

“自书籍问世!”

荀彧开口道:“天下世家大族,无不对其畏之如虎,若四世三公的袁氏举义,或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聚起大势,然初盟之众,又岂能抵挡百战之师?”

“而且袁基也师出无名!”

“即便他打着清君侧的名义,也同样不能取得胜势,这……”

两人从各个方面论证许久,最终的结果是,袁家没有成事的可能,虽然肯定可以给他们带来不少麻烦。

毕竟董卓和北军一条心。

加上民心在汉,各州各郡的地方兵力,更不是那些世家部曲可比。

他们实在想不通袁氏的谋划,最后两人只得走一步看一步。

太尉府。

李儒前脚到了府上,董卓后脚从永乐宫回归,只是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李儒赶忙上前询问缘由。

“文优!”

董卓瞥了李儒一眼,深吸口气道:“适才陈留王召见,他欲命老夫,在他登基之日拿下袁隗!”

他的确不太喜欢袁隗,甚至必要的时候拔刀相向,也不是不可以,但他自己做决定,和别人帮他做决定,却是两码事情。

袁隗再怎么说。

在天下人的眼中,那也是他董卓的举主,现在刘协的做法,委实令他有些心寒。

“主公!”

李儒闻言神色有些莫名,但还是劝慰道:“这或许就是帝王之道,您若想得到陈留王的信任,那便没得选!”

“皇子协不同于当今天子!”

“他敢于在庙堂威胁袁基,就足以证明他不惧与袁氏撕破脸皮,若他掌权,拿袁氏开刀也是常理!”

“属下甚至在想!”

“若把先帝的两个皇子易位,只怕何进兵谏入宫之后,都不可能活着出来!”

“或许皇子协!”

“才是最像先帝的人!”

李儒也没有想到,刘协处事会这样果断,对方看似处理袁隗,实则也是试探主公,如果主公不答应,只怕未来难以预料。

而主公答应了。

那以后只能做一个孤臣,因为主公的做法,无疑会令士人不喜。

“文优所言,老夫又岂能不知!”

董卓摆了摆手,深意为然道:“只是回过头来想想,心中多有不忿罢了,不过这陈留王年纪轻轻,便如此狠辣,的确符合老夫的脾性!”

“主公!”

似想到了什么,李儒出声道:“不知你是否将袁基失踪的消息,告知陈留王?”

“老夫说了!”

董卓想了想,开口道:“陈留王好像没有在意此事!”

李儒眉头紧皱道:“那陈留王欲以何种名义缉拿袁隗?”

“犯上作乱吧?”

董卓脸色古怪的看着李儒,袁隗搞风搞雨他董某人可是知道的。

“这袁隗还杀不得!”

李儒深吸口气,面色肃然道:“袁氏虽有犯上作乱之实,却未行犯上作乱之事,这些事情都只有咱们这些人知晓,所有恶事也都是您做的,不单单是废立是您做的,而且袁氏还表示他们并不同意废立,那袁绍便是最好的证明!”

“若天子在这个时候缉拿袁氏!”

“岂不是做实您的乱臣之名,甚至连天子也会背上数典忘祖之名!”

“袁氏之谋,若是举义覆汉!”

“天子和您缉拿袁隗,便是他们最好的大义!”

“袁氏本就四世三公之府,加上世家大族对书籍的抵触,在明知朝廷推行书籍不可违的情况下!”

“一旦袁基反汉!”

“必能短时间内集成大势!”

“王师虽强,但袁氏谋划数年,只需有数万兵马抵挡王师一时,其后的兵力便是源源不绝,因为在这个当口,对汉室心生不满的世家太多了!”

“缓过来的袁基,借世家之大势,和您与天子送去的大义,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其手,天下百姓必定会被其蒙蔽,那个时候,大汉民心是否在汉,还真不好说!”

“是以,如今的袁隗!”

“咱们还动不得!”

说完以后,李儒甚至在想,这个袁隗是不是故意在留下来等死,或者袁氏的谋划,从头到尾就是为了从根源上覆汉。

不是为了清君侧。

也不是为了篡汉。

而是借助天时地利人和,从无到有的打下江山,把汉室彻底的打入尘埃。

如果真的是这样。

那李儒真的觉得这袁氏太可怕了!

“文优,你方才说啥?”

董卓听闻直接惊呆,面色一阵变换以后,喉咙也不由滚动了一下,懵逼道:“你说这袁氏不是为了篡汉,而是为了行大逆不道之事,而是为了造反?”

李儒的话。

着实有些冲击董卓的三观,毕竟在董卓看来,如今的天下这么安定,各个州郡在先帝时期,也都经过战乱洗礼。

周边异族臣服。

大汉国力更没有衰弱一说。

这个时候直通通的造反,在董卓看来和找死没什么两样。

可在李儒嘴里。

怎么就变得动了袁隗,大汉就要完了一般?

“不错!”

李儒面色凝重道:“适才属下去了一趟太常府,与文若先生议了一番袁氏,若袁氏的谋划不在朝堂,那十之八九便是举义造反!”

“您废长立贤!”

“虽说可以成为世人讨伐的对象,袁基也能以此聚势,但先帝余威犹存,所以光是清君侧还不够!”

“袁基在先帝时期,就有很高的名望!”

“如今袁氏的名望,更是达到的极致!”

“若这个时候动了袁隗,那就是再给袁基递刀,递一柄名正言顺的反汉之刀!”

说到这里,李儒心底发寒道:“现在属下担心的是,如今可能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