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东归志! > 第580章 王邑之议,牛角曹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0章 王邑之议,牛角曹操!

日暮之际,河东郡。

安邑县,太守府邸。

一处暖室之内,曹操坐于主位,太守王邑于一旁垂首而立。

“不错不错!”

曹操看着三辅各郡送来的公文,面上带着一丝喜色,朝王邑道:“只要保持这种用度,我大汉当能安稳渡过此劫!”

三辅本为重灾区。

他这些天也都坐镇在此,一面严明纪律,一面预防变故。

如今大汉三地。

从朝廷取粮的百姓,逾两百万,每日耗粮为三万石左右,他给百姓定的口粮,为每日一斤,将士为两斤,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消耗,三万石粮食的消耗,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太尉英明!”

王邑先是恭维的行了一礼,旋即迟疑道:“不过,今中原迎来寒风,寒日里百姓更容易困饿,您看是否为百姓,增添三成口粮?”

作为一个躬耕数载,关注民生的太守,王邑对民事更为了解,冬日里大家虽然很少活动,但冬日的进食量,却要远超其他时节。

一天一斤的口粮看似不少。

但在缺少油水的情况下,想要不挨饿,那也是不可能,而冬天更是如此。

“还有这种说法?”

曹操闻言微微一怔,在仔细回想一番后,他恍然发现,王邑说的没错。

“太尉明鉴!”

王邑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再看看吧!”

曹操沉吟半晌,还是没有同意王邑的提议,三成看似不多,但百姓的数量更多,两百万三成的量那也是五千石左右。

反正之前都没出什么事。

想来这个寒冬,大家伙一起捱一捱就过去了。

“……”

王邑闻言抿了抿嘴,没有再行出言,他知道太尉有着自己的考虑。

“大兄!”

就在这个时候,夏侯惇快步入内,面色凝重急道:“大兄,弘农郡出大事了,适才华阴衙吏快马来报,有一名百姓于取粮路上饿死,引得无数百姓围观……!”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曹操不等夏侯惇说完,骤然起身,面色难看大声反驳道:“我前些时日,每日进食不过一斤,怎未见我饿死了?”

“这定是意外!”

“说不得是此人旧疾复发!”

“……”

一旁王邑嘴角微抽,心中暗道:“你的确没被饿死,但你要坚持每日进食一斤,你看看你抗不抗得住!”

“大兄!”

夏侯惇无奈道:“原本府衙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也知道情况不妙,还请了一名医师同行前往,并当众表明那人死于旧疾!”

“可就在官吏,要止住骚乱的时候!”

“张牛角跳了出来!”

“当众戳穿了医师的谎言,其身份特殊,百姓饿死的消息,就再也压不下去了!”

“张牛角!!”

曹操听到府衙前面的做法,还暗自点头对方机敏,但他听到张牛角这个名字的时候,面上的表情也有些蚌埠住了。

“可恶,即刻随我去一趟弘农!”

面色一阵变幻以后,曹操一掀袖袍,面沉如水快步离开大堂。

张牛角这个名字。

可能对夏侯惇来说都有些陌生,但对曹操而言,却丝毫不显陌生,他当初不但跟对方照过面。

还十分清楚对方在黄巾的地位。

可以说,最能代表黄巾的,不是乞活军副将管亥,不是在中原干出许多大事的张曼成,更不是西凉护张燕。

而是这位亲生斩杀地公、人公两位将军,并受张角信任,带百万黄巾朝武侯投降,之后归隐的张牛角。

曹操完全能够相信。

只要张牛角一句话,当初那些黄巾不论是谁,都很乐意助拳,这种无形的地位,事管亥,张燕等人没有的。

一路上。

夏侯惇也让报信官吏,事无巨细的跟曹操汇报了一遍。

“应该还来得及!”

曹操听完心中暗呼侥幸,若不是他坐镇三辅,若不是华阴地处三郡交界,离安邑也不过百五十里。

要是离得太远,只怕等他到了,百姓早已收拾好行礼,跟西凉护跑完了。

子时三刻,月明星稀。

太华山。

一处僻静之地,无数火把连成一片,周遭四野宛如白昼。

“牛角兄!”

见正主现身,稍显疲惫的曹操,面上浮现一抹欣喜的笑容,拱手道:“却是许久未见,某数度途经华阴,却不知牛角兄在此隐居,却是在下的不是!”

“太尉言过了!”

张牛角提着一盏灯笼,面色平静道:“在下不过一介山野愚夫,当不得太尉如此,不过太尉既然来了,不若一道同行如何?”

“牛角兄请!”

曹操虽然不知道对方想干什么,但也欣然答应了下来。

于是由张牛角引路。

曹操只带着夏侯惇一人,跟着张牛角顶着寒风,再山上逛了起来,三人谁也没有说话,就似寻常赶路一般。

直到一处空旷之地。

张牛角才停下脚步。

前方一座孤零零,坐北朝南的墓碑屹立,四下再无它物修饰,但碑前香炉溢出的香灰,却会人心知晓,墓碑生前的主人,必定不简单。

“曹太尉!”

不待曹操出言,张牛角开口道:“你可知当年,为何会出现黄巾?”

“自然!”

曹操面色肃然道:“若非当初太平问道,如今中原的百姓,依旧处于水深火热!”

“正是有了当年的黄巾!”

“如今的中原,即分为两地,但百姓的民生,却早已天差地别!”

黄巾自然是没这个能力的,但黄巾的出现,所造成的连锁反应,却达到了现在这种效果。

曹操非常清楚。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黄巾成就了武侯,更为武侯成势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十年了!”

张牛角开口道:“太尉既见微知着,某就不再多言,然今日有百姓死于困饿,却是这十年来的头一遭,难道太尉,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牛角兄!”

曹操没有回答张牛角的问题,而是面容正色道:“不知你隐居在此,可识得天下大势,可知如今大汉的危亡处境?”

他心中承认有百姓饿死。

是他的疏忽。

有他的部分责任。

但他曹某人知错就改,但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过失。

“某虽不识大势!”

张牛角淡淡道:“但也知晓,即便大势再是如何,也不能让百姓饿死!”

“若大汉,庇护不了百姓!”

“那么大汉覆灭,也算是顺应天道!”

“……?!”

曹操闻言嘴角一抽,恨不得当场给自己两个大逼兜,他在一个黄巾头子面前,扯什么大势,扯什么大汉?

那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毕竟眼前这位,虽身居汉地,实际上心中却毫无汉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