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寒蛰不住鸣 > 壹佰伍拾肆.酸的要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梅挚年纪大了,连日的劳累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在大堤上查看的时候因为日头太毒硬撑着的铁人也扛不住的。

辛长林在一旁打着扇子,“伯父啊,我都说了您不用着急,圣上又没有催您,您年纪大了不要这么折腾。”

梅挚只着中衣靠着床头,想按着辛长林的手,“长林,很多东西要实地去瞧瞧才能往上报,若是这次我不亲自来,怎知江西百姓过的都是这样的日子。”

“那您也要保重身体啊,您都快六旬的人了。”

梅鹤卿过来的时候在门口又开始犹豫,董淑慎也不逼他就陪着他在门口站着。

直到梅挚身边的人喊了一声,“哟,二公子您来看老爷了,怎么不进去呢?”

辛长林听到这声才快步出去,惊喜道,“鹤卿,董姑娘,你们进去啊。”

梅挚咳嗽两声,赶紧叫人帮自己披上衣裳,不好衣衫不整的。

梅鹤卿被几人架起来不好再犹豫,拉着董淑慎的手进去,到了内室隔着屏风行礼。

“下官听闻梅相公身体有恙,依礼来看望您,天气炎热,还请大人保重身体。”

梅挚透过屏风看到梅鹤卿的身影和他身旁的姑娘,董淑慎正好对着辛长林道,“辛将军,这个请您送给梅大人。”

辛长林从她手中接过来,董淑慎特地压低声音多说了一句,“是鹤卿的心意。”

他抬头看向梅鹤卿,梅鹤卿有些不自然。

“好嘞,我送进去,鹤卿你不进去吗?”

梅挚隔着屏风,“梅鹤卿,本官无事,邢蹇那所宅子你再去查查,还有他的案卷整理了后天送来。”

梅鹤卿又行一礼,“下官明白。”

辛长林还有一直跟着梅挚的老人都快急死了,就这没了?

梅鹤卿拉着董淑慎的手走了,梅挚身边的人梅襄才进来,“老爷啊,您说您这又是何必呢?”

梅挚摆摆手,梅襄坐在旁边的绣凳上劝他,“老爷,您先前说二公子不成器,迷惑君心,可是这次您不是也说了要不是二公子江西这次……”

“那是他应该做的。”

梅襄哑然,他跟着梅挚多年知道他心里不是那么想的,可是一说出来就又成了另一副模样。

“他有没有从小在您膝下长大,还能有如今这番作为,真的很不容易,您不要老拿着您那套来要求。”

梅挚没有说话,反而看向辛长林,“长林啊,这是什么?”

辛长林把食盒递给他,“董姑娘说是鹤卿的心意。”

他边端过来,边问辛长林,“这个董姑娘是何许人也?我记得之前在刑场见过她。”

辛长林解释道,“这个姑娘是董家的幺女,不过……先前许给过赵将军,后来二人和离了。”

“但是但是!鹤卿一早就认识那个姑娘了,倾心许久,现在看着两人挺如胶似漆的。”

“那他也是坏了规矩的!”

梅挚当下敛眉,“哪儿有这样带着人家姑娘家跑的?一点儿礼数都不讲,那董家我记得没错的话,人家父母都还在呢吧。”

“也没成婚就这么厮混,这不是败坏人家姑娘名声吗?真不像样!”

梅襄掩唇笑,“老爷啊,那您要替二公子提亲吗?”

梅挚端起碗几乎是一口喝完的,酸意蔓延他不由地紧紧皱眉,梅襄看着他的表情才急忙问辛长林,“长林,二公子拿的这是什么?”

辛长林,“好像是梅子汤。”

“诶呀,坏了,老爷一点儿酸的都吃不得。”

梅襄赶紧起身倒了白水给梅挚送来,“老爷,快漱漱口。”

梅挚推开他的碗,硬生生把那股钻心牙痒的酸意忍下去,眼眶都发红了。

“没,没事,还挺好喝的。”

梅襄,“……”

*

梅鹤卿带着董淑慎出来,二人去了四丘村,洪水退去之后,村民们都在忙着收拾。

一到村口,林婉娘在院子里晒铺盖率先看到了董淑慎,“董姑娘!董姑娘!”

她热情地给她招手,董淑慎拉了拉梅鹤卿,回应她,“林嫂嫂,家里怎么样?”

“粮食一大半都不能吃了,前些日子天气不好都发霉了,那些旧衣料到无所谓了。”

董淑慎才觉得自己粗心了,说是随着梅鹤卿来这厢看看,结果也忘了给他们买些东西了。

梅鹤卿明白她在想什么,安慰她,“没事,你送了一家还要送别家,咱们拿不了这么多。”

“再说了,衙门上赈灾的米粮,我看着不会分不够的。”

她心里这才好受一些,林婉娘召两人进来,“二位快进来坐坐吧,虽是农户,还是能请两位歇歇,有碗水喝的。”

家里的婆婆和牛大力也寻声出来,“姑娘,梅大人。”

他当即要给梅鹤卿下跪,被他一把拉住,“别这样,赶紧起来。”

“大人,姑娘,若不是二位,我等怎么还能再回来,早就去挖矿,说不定现下已经死到矿洞里了。”

林婉娘也带着婆婆感谢,董淑慎才发现原来他们居然是一家人,倒是很巧呢。

村子不大,相互之间只隔着栅栏,看到董淑慎来了,都出门表示感谢。

里正拄着拐杖出来,“董姑娘,大人,二位来了啊。”

梅鹤卿作为晚辈对他行礼,“要不是您,这村也不会保全这么些人。”

里正笑着,“为村民做些事情罢了,算不得什么。”

不过今天既然来了,便不好真的空手回去。

梅鹤卿摸了摸自己的章带在身上,对里正道,“老伯,村里可有笔墨,晚辈什么都没带不好意思,咱们这村山灵水秀,风光极好,鄙人会些丹青,若乡亲们不嫌,愿将这风光落于纸上送给大家。”

里正刚要言好,周围有几个耿直的人偷偷道,“画画啊,能值几个钱?”

“咱们要这个有什么用啊。”

里正当即训斥几人,“大人赐画那是多大的荣耀,你们还敢嚼舌根。”

董淑慎在一旁抿唇笑,“鹤卿,人家不认识你。”

梅鹤卿当着这么多人面不好把董淑慎怎么样,只是悄悄捏捏她的手,威胁道,“你再笑?”

董淑慎收起笑容对那几个小伙子道,“这位大人的画价值千金,在临安文人中可是趋之若鹜呢,圣上都不轻易有他的画呢。”

那几个人被震住,互相看看,“这么厉害?一幅画而已。”

里正嫌弃他们几个没有见识,叫他们闭嘴,他算是比较有见识的,对着梅鹤卿道谢,“我等多谢梅大人。”

“别别别,老人家请起。”

董淑慎在一旁替他研墨,梅鹤卿拿着毛笔,看着她在身边,观四目山水,笔走游龙。

乡亲们都在一旁围观,这才明白为何人家的画会价值千金了。

如今的人多画残山剩水,以表达内心的孤寂,对山河破碎的悲凄。

梅鹤卿这幅画倒不是残山剩水的画风,反而很像山河图的结构,大气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董淑慎也渐渐明白,他天天嘴上不着调,说他没有其父其兄的壮志,但他的一笔一画仿佛又是另一个他。

等墨干的时候,董淑慎欣赏的夸赞道,“真漂亮,只一水土而容万方之物。”

梅鹤卿揽着她的肩,在她耳边低声,“我更想画你,想画你不着寸缕的,想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