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1072章 轮船靠岸,铁道摩托车,贾张氏要结婚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72章 轮船靠岸,铁道摩托车,贾张氏要结婚了

这年代没有gps海事定位系统。

远洋轮船都是通过电报跟陆地联系,汇报自己的位置。

远洋轮船可以随意调转航向驶向目的地外的港口,惟一担心的是轮船上的船长和船员们。

当然了,要是船长和船员都是自家人,那就没问题了。

远洋轮船缓缓靠岸后,郑玉山大步走下来,距离很远就冲着李爱国伸出了手。

“爱国同志,幸不辱使命。”郑玉山的心情有些激动,跑海运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运输如此海量的货物。

“辛苦了,老郑!”

这边闲聊着,一机部的领导和铁道部门的几个领导也赶来了。

得知轮船上装载了足够生产几百万辆摩托车的材料后,领导们都特别高兴。

一机部的领导站在下面看着高大的轮船,点头道:“看来建立海运公司确实是明智之举,要不然就算是弄到了好东西,也带不回来。”

“以后像这样的货物会越来越多,红星海运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铁道部的领导也很高兴,红星海运毕竟是他们铁道上的人鼓捣出来的。

由于轮船还要前往非洲,港口在轮船靠岸后,组织了工人开始卸船作业。

郑玉山和船员们在海上漂泊了十几天,也需要下船休息两天,当天晚上港口方面还为他们组织了庆功宴。

郑玉山这位老船长第一次挂上大红花,兴奋得连嘴巴都合不拢了。

李爱国清点了材料数目后,便回到了前门机务段,后续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

果然,他刚回到机务段里,邢段长就来到了工作室。

“爱国,这材料你打算怎么办?”邢段长提出了一个问题:“咱们不能造一批小本子的摩托车吧?”

“小本子的摩托车?”

李爱国从兜里摸出两张大团结,一张是噶正噶正的,一张破旧不堪,还裂了口子。

“段长,你觉得这两张钱的价值一样吗?”

“当然了,都能买几十斤大米。”

话出了口,邢段长就恍然大悟过来:“摩托车就是摩托车,谁造出来就算是谁的。”

野生汽车专家在旁边说道:“段长,事实上,这批摩托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以前都是人家抢咱们的,咱们这次虽算不上抢,总算是拿回了一丁点利息吧。”

“对对对,还是年轻人脑子活络,我怎么忘记这事儿了。”邢段长也是因为太关心,担心这边出事而乱了阵仗。

“爱国,摩托车的事儿就交给你了,只是这批摩托车该如何分配?”

李爱国明白邢段长的用意。

既然这批摩托车意义不同,材料又是低价材料,就不能像山地摩托车那样直接销售。

“这批摩托车我打算单独生产,不出售,全都作为福利发下去。”

“好,我也是这想法,现在全国是一盘大棋,咱们有肉吃了,也不能让其他部门只喝汤。”

李爱国提醒道:“这事儿还得上面的领导拿主意。”

“我现在就去找领导。”邢段长心中暗叹。

即使获得这么大的成绩,还如此谨慎,难怪这小子能屡次立功。

随后邢段长将此事汇报到了部里面。

经部委的领导商议,决定将这批摩托车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留在铁道部门,作为福利品发放给优秀铁道工人。

一部分送到其他部门,用来作为邮递员、气象员、通讯员等同志,作为交通工具。

最后一部分送到部队。

这种摩托车虽没有办法达到军用标准,但是用来运输物资,奖励给那些退伍老兵,还是挺合适的。

部委通过决议之后,李爱国带着野生汽车专家重新设计了一款弯梁摩托车。

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这些材料,同时又改进了小狼摩托车的一些缺陷。

半个月后,一辆辆新款摩托车从总装厂内运出来,发往了全国各地。

摩托车被命名为红星801型,却因为是由铁道部门提供的,并且车身呈现出铁路灰,被群众亲切的称呼为“铁道”摩托车。

铁道摩托车虽只生产了一批,产量却高达三百多万辆,在后世保有量也很大。

尤其是这年月摩托车是稀缺物,这批摩托车在无形中引导了国内摩托车文化的先河。

后来,在盘点的时候,铁道摩托车被史学家誉为时代的见证。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铁道摩托车量产后,勘探部门的几个教授就找到了前门机务段工作室。

邢段长得知他们的来意后,无奈的摇摇头:“爱国现在是越来越忙了,刚搞定了摩托车,又得鼓捣寻矿列车了。”

“是啊,听说铁锤同志的媳妇儿也快生了,他家里还有事情需要忙。”一个段领导说道。

“最近段里面那些杂事,就不要去打扰爱国了,这个月给爱国同志申请双份的福利品。”邢段长做出了决定,“谁要是有意见,让他们来找我。”

“明白。”

李爱国被通知领取福利品,看到比以往多一倍,也知道是邢段长的意思,没有多说什么就收下了。

陈雪茹现在肚子越来越大了,也该多补充点营养了。

上午,李爱国跟勘探部门的几个教授见了面,讨论了寻矿列车的设计问题。

由于辐射探测仪器在接受辐射信号时,容易受到车厢的影响,需要安装在露天的位置上。

同时勘探员还需要值守,这就需要重新设计一个车厢。

“你们看,这样可以吗?”李爱国在一个平板车皮上设计了一间小屋子,前方是个平台,可以放置辐射探测仪器。

“挺巧妙的。”几个教授点头,又提出了新问题:“目前咱们的辐射仪器功率太小了,要是能加大点功率,辐射范围就更广了。”

“可以加装天线,棒状天线可以扩大接收范围。”李爱国本来想搞大型天线阵列,但是考虑到目前的技术不成熟,只能暂且放下,等有机会再改进。

其实这种天线跟雷达天线很相似,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先存储一些技术,等以后造战斗机雷达的时候,可以派上用途。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几个教授看看重新设计的方案,都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了,便在上面签上了名字。

几个教授离开后,李爱国进到工作室里。

“来活了,宗先锋,你先把这个天线造出来。”李爱国拿出一张图纸递给了宗先锋,现在宗先锋算得上是工作室内的技术担当了。

“好的,爱国,这是接收天线吧?”

“嗯,记得保密。”

“是。”

工作室现在材料很齐全,还有设备,就算是遇到急需的,只要打个申请,也能从外面调来。

寻矿列车的车体制造工作交给了长辛店机车厂。

让李爱国没有想到的是陈行乙现在竟然出现在了技术员的行列中。

由于人很多,李爱国也没有细问,只是把图纸交给了陈总工,请长辛店机车厂按照图纸把特制车厢做出来。

车厢内还设计了上下铺,可以让勘探队员们休息。

会议结束后,陈行乙找到了李爱国,笑着说道:“妹夫,我听说要来重要任务了,没想到是你们前门机务段的。”

李爱国给陈行乙递了根烟问道:“你不是机修工吗,怎么变成技术员了?”

“厂里面的发展很快,技术人员不够用了,领导见我表现比较好,让我参加了培训班,随后调到技术科工作,现在还没定级呢。”陈行乙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陈行乙本是四级机修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不比这没定级的技术员差,不过两者的前途不可同日而语。

这年代基层工人出身的技术员也不少,有些还成为了高级工程师。

他们文化水平可能不高,但是依靠在基层工作的经验,鼓捣出不少好东西。

“这是好事儿,晚上到裁缝铺那边聚聚。”李爱国想到有阵子没去陈方轩那边了,便主动提议道。

“行,我中午回去跟爹说一声。”

这边闲聊着,技术科的同事喊陈行乙开会,他急匆匆的离开了。

李爱国则开着大越野回到了前门机务段里,忙碌了一天。

下午下班后,回了家,拎上两瓶老汾酒,带上陈雪茹去了裁缝铺。

陈家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来庆祝陈行乙成为技术员。

“现在还没转正呢,搞不好还得回去当机修工。”陈行乙有些尴尬。

“放心吧,只要你努力,肯定没问题。”陈雪茹给了鼓励。

大嫂则有些眼馋,随后就将陈行甲埋怨了一顿。

陈行甲现在也在木材厂实验室工作,虽也算得上体面工作了,却却迟迟没有啥作为,更别说转正了。

“你看看二弟,这才进到机车厂多久,就进步了,早知道你当初也去机车厂了。”

“我一个摆弄木头的,哪懂得那些机器”

“不懂不会学吗?”

最后还是陈方轩喊陈行甲倒了一圈酒,才堵住了大嫂的嘴。

一场家宴在罗里吧嗦中结束,虽算不上美好,却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

李爱国带着陈雪茹和两个孩子晃晃悠悠的回了四合院。

刚进门,就看到贾东旭和秦淮茹两人扛着大包小包往外面走去,身后还跟着棒梗和小当。

秦淮茹也看到了李爱国,目光立马挪开,从他身旁走过。

两人都离开四合院,这是出什么事了?

李爱国刚刚进了家门了,许大茂就出现了,开口低声说道:“贾张氏打算结婚了,你知道吧?”

“怎么回事?”李爱国把门打开,叮嘱两个孩子赶紧做作业,然后问道。

许大茂开口道:“具体也不清楚,只知道贾张氏准备嫁给公社里的一个社员,贾东旭有些不愿意,这不,打算回去劝说贾张氏。”

许大茂也不太了解情况,大部分都是刘岚听大院里的大娘小媳妇们传的小道消息。

贾张氏回到公社后,本来还想着跟上次一样,要不了多久就能回城了。

没想到易中海和贾东旭好像把她忘记了,好几年了也没见动静。

贾张氏一辈子好吃懒做,在公社里可没有人惯着她,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正好公社里有个五十多岁的光杆子看上了贾张氏,此人跟公社领导关系不错,能够给贾张氏找个轻松点的活儿。

光杆子托媒人提了亲,贾张氏犹豫了两天,就答应了下来。

这不,再过一阵子要结婚了,贾张氏托人请贾东旭和秦淮茹回去参加婚礼。

贾东旭得知这消息后,当时就炸了,觉得贾张氏给他找了个后老子,赶紧回去拦着。

“这还真是老树开花啊,没想到一把年纪的贾张氏还能当新媳妇儿。”许大茂啧啧两声后,又补充了一句:“要是这事儿成了,估计咱们这些住户也得凑份子。”

贾张氏是老贾的媳妇儿,这些年来大院里办红白喜事,老贾都参加了,住户们也应该回礼。

“大茂哥,这阵子我这边有点忙,你们商量好礼金数,告诉我一声。”

对于这种事儿,李爱国素来采取随大流的原则,别人怎么着,他也怎么着。

“现在还不好说,看贾东旭的样子,估计贾张氏很难结婚。”

许大茂应了一声后,看到刘岚带着孩子回来,便回屋了。

李爱国也进屋帮着陈雪茹做晚饭,陈雪茹还没从贾张氏结婚的消息中缓过神来。

李爱国也差不多,在原着中,贾张氏可没玩这一出,看来剧情的变化挺大的。

不过这些事情跟李爱国没关系,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依然按时上下班,忙着制造寻矿列车。

原本设计好的车厢又进行了改造,里面增加了厨房,可以让勘探队员在车上吃上热乎饭。

如此一来,寻矿列车的成本就要增加不少。

只要能够为勘探队员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尽量减少职业病,这些花费也算是值得了。

咱们不是资本家,不能搞尽量压缩成本,不把工人当人那套子制度。

“爱国,你递交上去的车体改装方案已经通过了,要不了几天就能造出来。”周一刚上班,邢段长就来到工作室,把李爱国喊了出来。

“上面准备给你评个全国劳模,你个人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