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调教大明 > 第41章 长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什么?!

蓝玉一时走神,被陆仲亨抓住机会,一拳打倒在地。但蓝玉没在意,翻起身,盯着值守将领,难以置信:“你再说一遍,皇上真的下旨给俺儿子建造石坊??”

在场众将领也都纷纷看向了值守将领,也都一脸不敢相信的模样,蓝玉儿子是什么德性,他们多少都清楚一些。

和其他勋贵子弟一样,不学无术,浪荡混子。

蓝玉儿子能被皇上钦点,陪皇长孙读书,都是靠蓝玉立下的战功,以及和东宫的亲戚关系。

就这么一个混子,能让皇上下旨建造石坊?

开什么玩笑!

“真的!传旨钦差都已经去贵府传过旨意了,礼部和工部也在商议,给贵府公子建造石坊,彰显功绩的具体事宜。”值守将领点了点头。

蓝玉一听,笑开了花,面朝着众将领,得意洋洋道:“俺说什么来着,俺说什么来着。俺儿子…”

“蓝玉儿子做了什么功绩?能让皇上下旨给他建造石坊,彰显功绩?”

众人都没搭理蓝玉,其中颍川侯傅友德更是急促,问出了众人心里疑问。

值守将领忙道:“听说是永昌候之子蓝斌献上的预防天花瘟疫之法,预防天花瘟疫,取得显着成果,并且还在前些日子,献上神药,治好了皇后娘娘!”

“皇上为此特意下旨,封蓝斌为锦衣卫百户,继续陪皇长孙读书。另建立石坊,彰显蓝斌的功绩。”

“诸位,怎么样?俺儿子虽然年幼,可俺儿子依旧为朝廷立下大功,光宗耀祖!”蓝玉显摆道。

众将领看到蓝玉那得意模样,心里就很是吃味,可又无奈,谁让人家儿子,明明才十三四岁,却为朝廷立下大功。还让皇上特意下旨,建造石坊,彰显功绩,青史留名。

青史留名啊!

虽然他们对青史留名看的没有文官们看的那么重,但能青史留名,谁不想青史留名。

谁愿意自己在史书上,一笔带过。

再者,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

他们同样是开国功臣,同样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

可结果呢!

他们的儿子还在靠他们的余荫谋职,而蓝玉的儿子却靠自己,立下大功,入了皇上的眼。

不过吃味归吃味,他们和蓝玉既是淮西勋贵,荣辱与共,又是战友袍泽,还是纷纷出言,向蓝玉道贺。

言语间更是不经意流露出羡慕。

这让蓝玉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连连吹嘘上两句后,又道:“诸位,俺得回府一趟。军中事务劳烦诸位多担待一二!”

“去吧!由我们在,出不了事!”

颍川候傅友德等人纷纷表态,巴不得蓝玉赶紧离开京营,免得耳边又听蓝玉吹嘘自己的儿子怎么怎么样。

最关键是,以前蓝玉吹嘘,他们还能反驳,奚落两句,可现在不行了,人家儿子立下实实在在的大功,想反驳奚落,都说不出口。

蓝玉感谢上两句,便急匆匆让人牵来了马,骑马回到蓝府。

进入蓝府,蓝玉就看到刚送走朱雄英,正准备返回自己院子的蓝斌,大步走上前,一把拍在蓝斌肩上:“好儿子,真是俺的好儿子!”

“爹,人吓人,吓死人啊!”蓝斌措不及防,被蓝玉这一下,吓得一哆嗦,没好气道。

蓝玉一怔,歉意道:“俺的错,是俺太激动了!”

“爹,你不是在京营坐镇吗?怎么回来了?”蓝斌狐疑道。

“你给俺长了那么大的脸,俺能不回来看看吗?”

蓝玉随口说了一句,又揽上蓝斌肩膀:“走,儿子,俺今儿太高兴了。陪俺喝酒去!”

“爹,庆祝的方式有很多种,不用喝酒了吧!”蓝斌下意识摸了摸脸,无奈道。

“少废话!走!”

蓝玉没理会蓝斌的拒绝,拽着蓝斌去膳厅之余,还吩咐奴仆,通知厨房准备酒菜。

到了膳厅,蓝玉还没喝酒,就喋喋不休的说个不停,一会儿说蓝斌立功,让他在同僚面前长了脸,一会儿又说蓝斌挣来了石坊,光宗耀祖,蓝家祖坟冒青烟了等等。

蓝斌则心不在焉,琢磨着怎么躲过蓝玉醉酒后的考校。

然而让蓝斌没想到的是,蓝玉这次没喝多少,就酩酊大醉,不省人事,压根就没考校这茬,让他自感躲过一劫,长长呼出口气。

…………

洪武朝官员们,在朱元璋的强力压制下,执行力超强。

自赏赐蓝斌圣旨一下后,礼部和工部官员们快速商量好石坊建造事宜后,工部出人建造,礼部出人督造。

火速的在蓝府门外,建上了一座规模不小的石坊。

石坊上、将蓝斌生平,美化一番,列举一二后,着重描述蓝斌献上的预防天花瘟疫之法,并称赞预防天花瘟疫之法,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同时蓝府的石坊,也成了西洋景,天天都有文臣武将、勋贵二代,普通百姓等人围观,并引得无数人的赞誉。

连蓝斌走到街上,都有人指指点点,甚至还有接种牛痘,治好了天花的人,趁蓝斌出门之际,前来磕头谢恩。

这让蓝斌烦不甚烦之余,又有点莫名爽感,好像朱元璋下旨给他建立石坊,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不过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蓝斌因石坊,名声响彻南京、城,荣获诸多赞誉。而那些文臣武官之子,特别是和蓝斌一样的勋贵二代们,可就倒了大霉了。

文臣之子还好,父辈都是读书人,动嘴不动手,只是让他们向蓝斌学习,光宗耀祖等等。而武官之子,勋贵二代们可就惨了,父辈都是武将出身,又没读过什么书,喜欢以理服人。

常常被揍得哭爹喊娘之余,没少在心里暗骂蓝斌坑人,下次见面让他好看云云。

然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蓝斌,则去大本堂进学之余,让蓝五广撒邀请函,邀请有实力的商人,筹划着第一届玻璃拍卖会。

这一日,蓝斌请假,带着蓝五、随从护卫前往城外蓝府的庄子里,查看准备上拍卖的玻璃制品存货。

根据蓝斌的设计,第一批上拍卖的玻璃制品,主要以衣冠镜、梳妆镜、以及巴掌大小的小镜子三种款式为主。

至于其他种类,则因为时间不及,且第一次推广玻璃,没必要一次性上太多种类,而暂时没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