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调教大明 > 第245章 给我一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月三日!”门房忙道。

今天是九月二十七日,距离十月三日,还有五六天时间。

不影响大明日报的发行。

蓝斌拆开拜帖看了看,算了下时间,点了点头:“行,我知道了!”

音落,带着周四去后院了。

………………

这一日,大明日报首期发行的日子。

蓝斌早早来到大明日报报社,召集所有大明版报童,重申了一次卖报技巧,话术后,就让他们带上一个定制的,装着大明日报的挎包,出了报社。

因为他们是第一次卖报,且他们的年龄都不大,最大的也才十三四岁,和蓝斌同龄。所以在他们出报社的时候,蓝斌也一路随行。

不久,蓝斌随大明版报童们一起来到街上,看了看来来往往、各色各样的行人,又看了看挎着定制布包的报童们。

笑了笑道:“开始吧!”

“南来的,北往的,新鲜出炉的大明日报,免费送,先到先得!”

大明版报童们本来还有些心虚,抹不开面子,可在看了看随行的蓝斌,担心失去卖报差事,相识一眼后,纷纷扯着嗓子,大声吆喝了起来。

周围路人措不及防被他们的吆喝吓了一跳之余,听到免费两个字,凑热闹的天性来了,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道:“小子,你刚才说免费,什么免费?”

“大明日报是何物?怎么从没听过?”

“对对对,我也没听过,南京、城内有这个什么日报吗?”

大明版报童们被围上来的路人们,吓得够呛,几乎下意识的往后退,连蓝斌教的应对之法,都忘了。

蓝斌看到这一幕,倒也不觉得意外,本来这些报童们年龄都不大,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户出身,没什么经验。

第一次遇到当前这种情况,往后退缩,在正常不过。

不过他相信,等这些报童多经历那么几次,自然会成长起来。

想着,他从报童们身后走了出来,向周围众人拱了拱手:“各位叔叔大爷们,还请安静片刻。我来回答你们关心的问题!”

围观众人看蓝斌穿着,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子弟,且他们本就对报童们刚刚吆喝的大明日报好奇,都很给面子的安静了下来。

蓝斌唤来一个报童,从其挎着的布包里面,取出一份大明日报,手举着道:“各位,这个就是大明日报。你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民间邸报。”

“以后朝廷上下的大事小情,都会刊登在上面。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购买。”

“今天是大明日报首期发行,为了庆祝这个日子,首期大明日报全部免费送,每人限领一份!”

“谢谢大家!”

“给我一份,给我一份!”

周围众人不知道大明日报,但他们都听过邸报,再加上免费两个字,个个兴致高涨,伸长了手,七嘴八舌道。

蓝斌没有第一时间让报童们送报纸,而是大声道:“都别挤,一个一个的来。”

说话间,费了一番口舌,才让周围的人排起了队。

等周围众人队形排了出来,蓝斌就让报童们分成了两队,一队人负责发报纸,一队人则负责运送报纸。

而领报纸的人,则领上一份后,就走了。

渐渐地,领报纸的人开始少了,蓝斌看了看,抽调了大部分报童,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免费送报纸。

周而复始。

因为是送报纸的缘故,不到两个时辰,大明日报首期三万份报纸,除去说书人、寒门学子等分散的读报点,所需报纸之外,其余报纸全部都送了出去。

一时间,南京、城街道上,随处可见手拿报纸的路人。

………………

东长安街,礼部衙门。

一位从五品官员拿着一份报纸,匆匆来到礼部尚书刘仲质的公房外面,敲了敲门,得到里面的准许后,推门而入。

焦急道:“大宗伯,不好了,出大事了!”

“什么事,如此慌张?”坐在桌案前的刘仲质,认出来人是礼部员外郎郑拓,皱了皱眉,不悦道。

郑拓顾不上刘仲质的不悦,匆忙上前,将手上的报纸递了过去:“大宗伯,您先看看这个!”

“这是何物?”刘仲质狐疑的接过大明日报。

“这是下官来衙门的路上,一个孩童送我的,叫大明日报!”

郑拓又道:“大宗伯你快看看上面的内容!”

大明日报?

这是何物?

刘仲质想了想,确定自己没听过大明日报四个字后,听到郑拓后面的话,摊开大明日报,低头看了起来。

第一眼,他就看到报纸居中,大明日报四个大字,眉头挑了挑,目光下移,蓝斌那篇商税文章,引入眼帘。

刚开始他看到蓝斌那篇商税文章,通篇白话文,还有些不高兴。可当他看清文章内容,神色严肃了起来。

作为礼部尚书,他虽然只负责朝廷礼仪、教化等方面事务,不管朝廷税收等事,但朝廷在应天府试行商税的事,他是知道的。

而且近期皇上没少召集六部尚书,重新议论,制定商税税率。

只是商税的征收,本身就存在不少反对声音,现在又重新制定商税税率,而且按照皇上透露的意思,新的商税税率,征收力度空前。

导致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

至今重新制定商税税率一事,都还没争论个头绪出现。

而现在民间出了这么一份,所谓的大明日报,且还在日报上面,公开大肆评论商税,支持商税。

先不说大明日报这么公开议论朝政,有没有违制,就是当前朝廷都还没对商税征收下最终定论,且反对商税征收的人那么多,这份大明日报上的文章出现,怕是会引起很大的动乱。

想着,他将大明日报上的六篇文章看完,将日报放在桌案上,手指敲了敲桌案:“郑大人,你刚才说这份大明日报,是一个孩童送你的?”

“只送你了一人,还是送了很多人?”

“送了很多人,而且据我目测,这份大明日报少说送出了几百份!”郑拓忙道。

送出了几百份?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