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的法庭上,赵明远面如死灰地听着判决。跨国技术欺诈、谋杀未遂、危害国家安全……数罪并罚,无期徒刑。
更轰动的是,德国克虏伯公司公开道歉,并赔偿红星轧钢厂2.3亿欧元。新闻发布会上,白发苍苍的海因茨工程师通过视频老泪纵横:“我和田先生本可以改变世界……”
葬礼上,田枣将父亲的改良装置放在墓碑前。杨厂长宣布将新建的研发中心命名为“志刚楼”,王卫国则展示了他们基于田志刚方案研发的新型轧机——效率比德国原版高出40%,能耗却降低30%。
秋日的阳光洒满四合院。田枣坐在石榴树下,翻看着父亲完整的笔记。最后一页写着:
“技术应当造福工人,而非取代工人。我的梦想是让每个劳动者都能有尊严地工作。”
王卫国从身后环住她,指向院门口——马大爷正带着一群老工人走来,每人手里都拿着技术培训报名表。
“丫头,”马大爷咧嘴一笑,“咱们这些老骨头,也想学学你爸留下的新技术!”
田枣的眼泪终于落下来。她知道,父亲毕生的追求,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北京国际工业技术展览会人头攒动,田枣站在红星轧钢厂的展台前,向参观者介绍新型轧机的原理。改良后的液压缓冲装置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吸引了不少外国厂商驻足。
“这项技术能将能耗降低30%,同时大幅减少设备磨损。”她用流利的英语向一群德国工程师解释,对方频频点头,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
正当她准备演示操作流程时,一阵清雅的香水味飘来。抬头望去,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子正凝视着展板上的田志刚照片。女子约莫二十七八岁,穿着剪裁利落的米色风衣,颈间挂着记者证。
“您父亲是个天才。”女子开口竟是纯正的中文,伸出纤细的手,“我是《欧洲工业周刊》的记者,安娜·施密特。”
田枣一怔——这个姓氏太熟悉了。在德国时,救过他们的克虏伯工程师就叫施密特。
展会休息区,安娜从公文包取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两个年轻人站在柏林墙前,其中一人赫然是年轻时的田志刚,另一人戴着圆框眼镜,面貌与安娜有七分相似。
“这是我父亲,卡尔·施密特。”安娜指着眼镜青年,“他和您父亲是1965年柏林工业学院的同窗。”
田枣的心跳骤然加快。她想起父亲笔记里那些德文注释,原来并非全部来自技术资料。
“去年整理遗物时,我发现父亲珍藏的日记里频繁提到‘tian’和‘液压系统改良’。”安娜从钱包抽出一张磁卡,“这是柏林工业档案馆的通行证,里面有他们当年的研究记录。”
王卫国突然按住田枣的手腕,眼神警觉:“安娜小姐为何现在才出现?”
金发女郎苦笑着解开风衣纽扣——她锁骨下方有一道狰狞的疤痕:“两个月前我在汉堡遭遇‘车祸’,肇事者至今未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