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宋,梁山泊。

“乡亲们,别挤啊,大家放心!咱们的船很大,都有座儿!”

梁山泊,目前依然是大宋百姓拖家带口“移民”的好地方。

尤其是因为之前河北,淮西,江南三处地方同时爆发战乱,不愿意被战火波及生活的百姓们,纷纷逃离故土,来到梁山。

因为这会儿,就梁山没有打仗啊!

而且,梁山对百姓是真的好,在梁山境内的那些道路,是大宋最安全的!

对于商贾来说,他们现在南来北往,就喜欢走梁山这一片,只需要缴纳一点过路费,最多多掏一点护送费,他们就能非常平安地到达目的地。

这条商路,在江湖上被称为“梁山走廊”。

没有哪一家山贼,敢来这儿捣乱,因为一旦来了,那下场就特别惨。

轻则被带到梁山苦力营劳改。

重则整个山寨都被梁山平了。

大家当山贼,也是为了过日子,不是为了送命。

有些比较有头脑的山寨,主动提出的加盟梁山走廊护卫的请求,表示愿意加盟梁山走廊护卫群体,每个月通过护送任务赚取钱财。

对于提出这种请求的山寨,梁山自然是进行了考察,收编了实力足够的,也比较有诚意的,帮助这些山寨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样子一来,那些山寨自然也就得按梁山的规矩来,不能像之前那样子随意打家劫舍,欺压百姓,不然会被梁山讨伐。

除了护卫任务,这些被收编的山寨,还参与到了梁山走廊的修路工程中,帮助梁山扩宽、平整了一些道路,以此获得工钱。

后来这些小寨子的头领们一算,乖乖,给梁山干活,听梁山的话,和之前的打家劫舍相比,稳定,而且赚的也不少,特别是承包修路修桥之类的活儿,干一次够山寨大半年的。

那还打家劫舍干什么?有病么?

因此,梁山也间接改善了当地的风气,使得梁山走廊辐射的范围变得更大。

而沿途那些州县,一来畏惧梁山的实力,二来梁山替他们搞定这些贼寇解决他们的治安问题,三来梁山修路什么的也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发展,所以这些州县也默许了这些行为。

有钱大家一起赚啊!

甚至有些州县,还会特地掏钱请梁山来干这些事儿。

当然了,像修路啥的,上报朝廷的时候,费用是要多报一些的,这样子一来,州县主官赚了钱,梁山也赚了钱,大家和气生财,双赢!

最典型的就是郓城的老县令,郓城没了宋江等人之后,看着梁山势头越来越大,老县令就摆烂了,只要梁山不来打郓城,那就随他去吧。

结果,梁山这么一搞,郓城县不但治安越来越好,经济水平还上去了,政莉突出!老县令在这地方蹉跎了一辈子,最后居然因为这个原因升迁了!

所以说,梁山走廊,现在已经慢慢成为了沟通南北的重要陆上经济通道!

当然了,除了商队,来投山的百姓,很多也走这条路。

南来北方的百姓们,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上梁山!

就比如现在,在梁山水泊西口,一大群百姓正在有序排队,他们看着已经靠近岸边的梁山大船,每个人心里都特别激动!

因为这已经不是船了,而是他们的新生活!

“慢慢来,不要挤,一户一户来,乡亲们都放心!船够的!这一趟没赶上的,大家等下一趟啊!一定不要挤!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维持秩序的梁山士兵,满头大汗,拎着铁皮话筒在大声喊着。

当然了,百姓们基本上是比较配合的,可能都是听说过梁山这些步骤的,大家也愿意排队等候。

等待期间,百姓们按照血缘或者地域,聚集在一起,坐在地上聊天,基本上都在畅享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孩子,一个人上山?”

在一伙举家前来的百姓中,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抱着一个包袱,一句话都不说,默默地靠在一棵树下坐着。

这位年轻人一身落魄书生打扮,看着眼前这些百姓们的举动,怔怔出神,不知道在想什么。

而这会儿,有个热心的大娘正好看到他一个人发呆,就来问他。

“啊,大娘,是,我一个人来的……”

大娘的声音让这年轻人惊醒过来,有些手足无措地回答道。

“唉,也是个苦命的孩子,来吧,和大娘一起。”

大娘看到这个落魄读书人慌乱的表现,有些心疼,她觉得这孩子肯定是落难了,所以才会这么像惊弓之鸟。

所以,她不由分说地把年轻人拉到自家人在的地方,让自己的儿子腾个地儿给他。

“孩子,没吃东西吧,来,吃点先垫垫。”

年轻人一坐下,大娘就让自己儿子给他递来一张大饼和水囊。

“大娘,这怎么可以,这是你们的食物。”

年轻人大惊,连忙拒绝。

大娘这一家子,五口人,除了大娘之外,还有她的儿子儿媳,和一对小孙子。

这大饼应该是这一家人不多的食物之一,当大娘的儿子笑着递给他时,年轻人明显看到了两个小孙子看着大饼流口水。

“这有什么的,孩子,听你是青州口音,那也是半个老乡了,大伙儿在梁山遇上,以后说不定就是邻居,相互照应一下那不是应该的嘛?”

“你看你,一个读书人,逃难过来,身上什么吃的都没带,肯定是饿了,来,快吃,吃饱了才好上山,现在还得等一会儿呢。”

大娘摸了摸小孙子的头,笑着让年轻人先吃,然后对自己的孙子说:

“这位叔叔饿坏了,让他先吃好不好?一会儿你们再吃。”

“好~”

两个小家伙虽然盯着大饼一直流口水,但还是很听奶奶的话的,他们把手指头塞进嘴里,盯着年轻人看着。

“小兄弟,来一块吧,自家做的,虽然现在没有葱和大酱,但味道也不错的。”

大娘的儿子,一个面容忠厚的汉子,冲着年轻人笑。

年轻人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他伸出手,把大饼掰下一小块,然后分成三份,两份给了大娘的小孙子,自己只拿着一份。

“我们一起吃,好吗?”

年轻人拿着大饼对两个小孩子说。

“谢谢叔叔。”

两个小孩子很高兴,接过大饼就往嘴里塞,还看着年轻人笑着。

“小兄弟,你叫什么啊?怎么也来梁山了?”

大娘的儿子看到这一幕,也是一愣,随后也笑了,把剩下的食物给到自己的妻子和老娘,他打算和这位年轻人聊聊天。

“大哥,我叫仇鱼。不知道大哥贵姓?”

“原来仇兄弟,兄弟一看就是读书人,不像我这地里刨食的,哪有啥贵不贵的,我姓王,兄弟叫我刚子就行。”

大娘的儿子,刚子,笑着说道。

“原来是王大哥,小弟谢过大娘,大哥,还有嫂子”

仇鱼,他先谢了王大娘一家人,然后又对他们说道。

“我是青州人,从小家里穷,父母都没了,好不容易成了秀才,正准备进京考功名,却在路上被偷了盘缠,我走投无路,正好看到很多人往这儿一起走,我就跟来了。”

嗯,听上去是挺惨的,起码王大娘一家人听了之后很同情他,就连两个小孙子,都把嘴里吃一半,沾着他们口水的大饼重新拿出来递给他。

只可惜,这个故事,是假的,是这位年轻人编的。

仇鱼?

不不不,他的真名,叫仇悆。

大观三年,仇悆少年成名,中了进士。

只可惜啊,这家伙为官清廉,而且正直稳重,得罪了不少当时的权贵,所以被一贬再贬,最后又成了白身。

这一次,是因为他的故友时文彬接任了郓城县令一职,时文彬想起自己这个白身好友,就特地让他来当个师爷。

结果呢,两人来到郓城后发现,这里的百姓,根本不怎么需要官府,他们更信任梁山。

时文彬和仇悆,都是好官苗子,只可惜郓城这些年被梁山照顾得太好了,让百姓们对他们没有太多感觉。

这让两个人都有些挫败感,他们很不理解,为什么,百姓们会愿意相信梁山这个土匪窝呢?

所以思来想去,仇悆对时文彬提出了一个建议。

那就是让他去梁山当个探子!

他要亲眼看看,这个梁山,到底儿有什么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