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外科教父 > 第1122章 优秀医生体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被改革后的三博医院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每一个科室的主任都是年富力强充满激情的博士,他们知识渊博,临床经验也丰富,更重要的是拥有一流医院学科带头人的格局。

K蛋白复合体治疗肿瘤第三次动物实验马上要结束,下一步将进入一期临床实验,整个实验团队像打了鸡血一样。

上一次的治疗让思思的病情获得控制,为下一次的治疗争取到缓冲的时间,幸运的是在缓冲的时间里,杨平的肿瘤治疗课题获得了进展。

思思马上要小学毕业,现在面临着小升初,学业虽然比较紧张,但是对她来说不会耽误治疗,因为她已经自学到初中的课程,她就算现在休学也不会影响成绩。最难熬的时候,最绝望的时候都度过来了,现在会害怕吗?不存在的。

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思路其实现在非常稳定,只是治疗的具体方法在变。手术只能对早期没有扩散的肿瘤效果优良,因为这个时候肿瘤细胞聚集在一团,暂时没有朝附近或远处转移,只要将这一团肿瘤彻底切除,切除的过程中不造成人为的泄露与播种,肿瘤就算得到了根治。但是一旦过了早期,肿瘤进行了扩散,它的种子到处散播,每一颗种子都能够利用指数分裂成长为一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时手术已经无能为力,必须辅助其它的治疗方法,所以肿瘤的治疗探索集中在“其它方法”。从传统的化疗、放疗和现在的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等。

谈癌色变,如果客观来看待恶性肿瘤,其实它没有想象的可怕,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的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日本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率超过80%,得益于这一套三早方案的严格广泛执行。

放射治疗及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各种粒子刀,其实没有跳出手术治疗的范畴,不同的是它用x射线、各种射线、各种粒子替代了金属手术刀,本质上仍是手术治疗的变体。

而靶向治疗属于药物治疗的大范畴,不同的是它改进了药物这个工具,靶向治疗的药物具备精准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这样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普通的化疗药物不具备精准识别能力,而是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全覆盖,所以很多时候,它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摧毁了人体还存在的免疫能力,有时候不仅没有起到治疗作用,反而加速人体的崩溃。

杨平的实验团队有点迫不及待,这边的三期动物实验还没有结束,他们就将思思拉进了医院,开始进行各种实验前的检查,又开始招募一期临床试验的志愿者,实验团队想尽快进入一期临床实验。

对于病人来说,尤其是思思这种病人,早一天得到有效的治疗就多一分希望,思思也乐意配合他们“折腾”。

杨平将走廊尽头的套间病房划拨给思思使用,这样有足够的空间来实施实验,也保护了忠实的实验志愿者思思的隐私。

各种检查结果出来后,年轻的博士们摇头,唉声叹气,因为每一张化验单上不是蓝色就是红色,没有一张是清爽的。而一个刚参加实验团队的硕士不屑地瞄了一眼同伴,异常兴奋地说道:“要是一切正常还是病人?还会往医院跑?还会让我们来治疗,我看看!”

他手里拿着一叠检查报告单,越看越高兴,眼里放出精光,这一塌糊涂的数据就是他想要的,越是一塌糊涂,越是可以显示治疗方法的威力。

“太好了,这么多不正常的。”他忍不住兴奋地说道。

其实这位年轻的硕士的态度看起来不人道,但是客观来说,这种人最适合做医生,医学里对外科医生心理学研究有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嗜血兴奋”,也就是每次做手术,打开人体见到鲜血,这种人不会恶心,不会恐惧,不会疲倦,而是一种天生的兴奋,手术中的血对这种人就像天然的兴奋剂,这种人才是最佳的外科医生体质,他可以不知疲倦不知枯燥地做各种手术,而且会非常认真,能够自得其乐。

杨平就是这种人,他一度怀疑自己就是这种“嗜血体质”,每次碰到高难度的病人和高难度的手术,他竟然有一种强烈的兴奋感,一种征服疾病的欲望,一种窥探疾病背后逻辑的好奇心。

他一度以为自己是变态,病人生病已经够痛苦了,你居然没有任何怜悯之心,而是出现兴奋,这是变态,是不人道的恶魔心理,要克制这种变态心理,可是越是克制越是痛苦。

他一直没有和人说,直到有一天内心不堪折磨,他偷偷地告诉韩主任,韩主任听后,双眼放光,一副发现骨骼清奇的练武奇才的惊讶表情。

这就是万里难挑一的''嗜血体质”,这样的人才会不知疲倦的挑战高难度手术,不惧艰难地想办法解决疑难杂症,对治疗成功治疗疾病的渴望,对手术及诊疗细节的疯狂追求,这是一种职业偏执狂体质。用嗜血体质是一种误导,应该说是天生的对医学的热爱体质。

原来这是正面的,不是负面的。

这就像天生的兵王,一旦遇上战争,他不是厌烦,不是畏惧,不是退缩,而是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他心里想:终于打仗了!不打仗他就会萎靡,会难过,会枯燥无味,一旦碰上打仗,他会精神抖擞,视死如归,勇往直前,总觉得他的价值就要在战争中得到体现,他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地战胜敌人,他就是为战队而生的,这种人拥有极强的战斗欲望和战斗能力。

可是,爱好和平才是正面的,怎么有人爱好战争呢,这就是矛盾的。

旁边一个年长的博士十分羡慕,自己怎么就没有这种干劲呢,算起来自己也是一个狠人。刚刚毕业分在县医院工作,但是基层医院缺乏学术氛围,他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最终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的硕士研究生,接着努力,又考进名牌医科大学的博士,但是他却没有这位师弟的特殊体质,自己做这份工作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把这口饭吃好就行,所以他对手术的并没有天然的那股激情,而是因为这东西可以养家糊口。

思思来的正是时候,上次虽然压制了病情,但终归治疗效果不稳定,现在又反复了,新的治疗方法不仅要有效,安全,而且效果和安全性要稳定,不稳定不成熟的治疗方案不能普及,因为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这不正好试试我们的新方法?”激动的年轻研究生说道。

年长的博士生说:“你就这么喜欢患者病情严重?能不能有点同情心?”

“同情心?我可没时间去同情他们,我只管尽力治病,哪有时间去同情病人。”年轻的研究生实话实说,他就是这样想的,他脑子里想的全是怎么治病,根本没有想过去同情患者,那不是医生做的事情,而是她的家属应该做的事情。

“我真是服了你,一碰到难搞的病人,就像打鸡血一样,至于吗?”年长的博士生教训年轻人。

年轻对他的话无所谓,因为他的注意力压根不在这里,全部注意力现在放在思思的mRI图片上,因为ct带有的电离辐射,mRI相对来说对身体的副作用几乎没有,复查次数会很多,经常做ct不合适,所以杨平常常给思思做mRI。

年轻的研究生学着杨平的样子,用一只铅笔在mRI图片上指指点点:“肿瘤又扩散了,相对于上一次的检查,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散在点状的病灶,你看,原来的病灶面积也扩大了,我要测量一下新增的病灶数量及体积,之前的病灶我也要测一测。”

他看得很准,模仿杨平的形态也有几分神似。看完mRI片,年轻研究生激动地说:“我们要大干一场,这是最适合的实验对象。”然后开始信心十足描绘治疗的前景。

医学这个学科带有悲观主义色彩,但是一个优秀的医生必须是乐观主义者,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在悲观主义的事物中始终保持一颗战胜病魔的心,否则会在无尽的悲观事件中消耗有限的激情,对医学没有激情,不可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医生。

任何行业,一旦缺乏激情,将难以获得进步与突破,即使有,也是机械的被动的经验简单累积。

杨平正在和思思聊在病房病情,与其说聊病情,不如说是讨论以思思为志愿者的课题。

陪伴她的仙人掌又长大了,而且比之前显得更加翠绿茁壮,杨平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盆仙人掌的时候,它还是一点点大,而且有一半是枯萎的黄色,黄色中带有一部分坏死的黑色。那时,仙人掌看起来要死掉。但是在思思的精心照料下,仙人掌不仅没有死,而且茁壮成长,黄色变成了绿色,黑色已经消失,缺少的那部分也已经补齐,窗户外的阳光照射进来,仙人掌显得生机勃勃。

思思现在的脸色也比以前好看很多,红扑扑的,犹如红苹果一般,这才是青少年应有的活力。

从动物实验的效果来看,临床实验的效果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这只是推测,很多药物或治疗方法在动物实验时效果很好,但是到了临床实验效果差或无效果,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因为人体的生理、生化、免疫系统与实验猪不一样。

这也是药物研发投资巨大的原因,因为周期长,投资大,最后的成功率很低,投入巨大的人力、资金和时间,最后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思思这是铁了心要学医,她还是小学六年级,现在居然已经学习完初中的生物教材,开始看医学类的解剖书、生理、生化等等,虽然有些看不懂,但是并不妨碍她现在去研究。

现在思思已经跟着医生们练习各种外科打结的手法,单手的,双手的,器械的,还练习各种手术器械的使用,因为年龄小,学东西快,她现在学得像模像样。而对自己的病情,她现在已经不怎么关心,反正交给这些医生去弄。

不仅她对这些临床知识有兴趣,她对医学的科研也兴趣浓厚,她没事天天背单词,积累了很多医学单词,跟着研究所的医生可以熟悉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甚至她试着以研究者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这次实验,虽然她那一点医学知识非常稚嫩,但也不妨碍她认真地投入到实验中。

“这就像拼乐高一样,这个腺病毒就像一个玩具,你们将它身上的一些零件换成其它功能的部件,来实现目标?”思思自己在画K蛋白质结构复合体的图纸,利用她掌握的知识思考着。

“差不多,其实任何高深的知识在原理上没有那么复杂,很简单,复杂在哪里呢?复杂在结构、步骤的细节,结构组成多,步骤繁杂,其中的这些细节更多,比如氢弹,原理很简单,别说高中化学,你们初中化学都有提到,一个方程式就可以表达出来,但是要实现它,就会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组成复杂的结构和步骤。这跟你解数学难题一样,简单的一步解决,也没什么细节,而复杂的难题,要很多步骤,有很多细节需要处理。”杨平尽量用她能够听懂的语言告诉她。

她转动着手里的铅笔:“我似乎明白了一点点,结构决定功能,这个病毒是一个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的生命体,将它的结构人为进行改变,可以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

“没错,你的理解能力很强,现在语言表达也很成熟,就这样的意思。K因子可以杀死肿瘤细胞,病毒可以感染肿瘤细胞,将它们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可以感染肿瘤细胞然后杀死他的武器,而这个武器需要躲避人体免疫,于是某种逃逸因子也被组装在腺病毒改造而来的载体上,它们的组合不是简单的组合,需要极高的技巧,就像一辆汽车,将发动机、车架和轮胎组合在一起需要技术细节,而不是堆砌在一起。”杨平现在已经不是和她讨论病情,而是课题,用做课题的思路讨论病情。

其实这样挺好的,这个小女孩以后还真挺适合学医,她的智商和心理素质都是超一流的,如果她学医,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医生。

“还要六年,我就可以考大学,就可以正式学医了。”思思扳着手指计算时间。

“我考南都医大的八年制,你答应做我的导师,到时候不能反悔。”思思停下手里的铅笔,双眼里全是对未来的憧憬。

“你不害怕?实验失败?”杨平问道。

思思冷静地说:“我的命已经是捡回来的,害怕什么?不要跟我说这些,你要给我讲这个结构图,为什么这样组合?理由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