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的食客来自历史 > 第84章 现在还敢往枪口上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4章 现在还敢往枪口上闯

大明京师。

高大的城墙下搭着一个又一个的粥棚,还有捡漏的帐篷。

四处可见衣衫褴褛的难民。

比起不久之前的面黄肌瘦,一副要死了的模样,现在他们的气色好的多了,至少眼神中有了些许气力的光芒。

朝廷的赈灾铺终于不再像是之前那样做样子,一天两次发粮,每次都是插得上筷子的厚粥。

据说是那位万岁爷发话了,胆敢贪污赈灾粮饷者,诛其三族!赈灾之粥,筷子浮起,则人头落地!

每天两碗厚粥,虽然对于朝廷来说花销巨大,但至少能养活着十几万的灾民,不会饿殍遍地。

但是如今,哪怕有朝廷的两碗厚粥养着他们,整个难民营中还是蒙着一股死意。

瘟疫。

难民营,不用想,没有什么叫好的卫生条件,有人病了你传我我传你有人死了也来不及处理,一种无形的瘟疫开始散布在难民营中。

如果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扩散到整个京师,几十万难民,怕是得死掉一大半

但是难民们又能做什么?

等死而已。

城墙上,一个中年男人看着下方的无数难民,心头确是有些兴奋,因为如今的万岁爷像是开了窍一般,将腐朽的大明开始治理。

他叫吴又可,是个医生,被朱由检从家乡突然叫到了京师,他诚惶诚恐的拜见这位万岁爷。

然而朱由检做出了一个让他瞠目结舌的举动,十分亲切的拉着他的手,告诉他,这城外有几十万的难民要他救!

作为医生又对瘟疫颇有研究的他,当然义不容辞,他从朱由检那里得到了一本新式的医书。

里面对于瘟疫处理的所谓隔离,消毒等等新式概念,让他醍醐灌顶,对研究瘟疫治疗十多年的他激动不已!

接下来朱由检赐下的皇命!

治理大明的瘟疫!

同时还告知了他一种神药!抗生素!

他亲眼看到一个受了伤,以是浑身发热的士兵,本该被判处死刑,注射了抗生素之后,居然缓缓痊愈,此等神药,对于瘟疫也有大用!

朱由检封他为太医院使,即刻起治理大明瘟疫!

吴又可马不停蹄的带着人,带着朱由检给他的东西来,到了城外。

“吴大人,酒精等等已经准备好了。”

一名太医来到吴又可的身边,他的脸上带着一个类似于一块布的东西,这是吴又可根据李长生给的书籍之中记载所制造出来的简易口罩。

能够防范些许的病菌。

吴又可点了点头,朱由检配备给他的一千多号人开始进入难民营中,开始行动。

酒精全面消毒整个难民营,将整个难民营重新划分,瘟疫区缓冲区以及健康区,将所有得了瘟疫的人全部集中到瘟疫区集中隔离。

不允许其他人接触。

每天都要用酒精消毒,同时给得了瘟疫的百姓注射抗生素。

已经死去的人,全部集中到一处,用大火焚烧。

原本对于朝廷的这个突然的举动,难民营里还掀起了一阵风波,认为朝廷是要抛弃得了瘟疫的普通百姓,将他们秘密处死。

这其中毕竟还有不少人的家人,有几个有心之人居然开始敢带头闹事,朱由检听闻大怒。

派遣曹化淳的东厂,携带一百号带着汤姆逊的禁军前期协助,武力镇压了一批闹事之人,这才能让吴有可专心的治理瘟疫。

也就半个月的时间,在精心的管理,抗生素和吴又可配置的药液的前提下,大量得了瘟疫的病人痊愈!

百姓们这才发现朝廷居然开始真正的做事,朝廷的公信力在难民营中陡然上升了一大截!

这位朱由检后面要做的事情,提升了很大的便携作用。

遣散难民。

是遣散,不是驱赶。

之所以做了这么多难民的原因,除了天灾之外更多的是战乱,战乱减少了耕地,难民们没有吃的只能逃离家乡。

但是在朱由检减免赋税的政策,再加上强大的武力镇压之下,各地的农民起义相继被平定,难民们也没必要继续居住在京师下面,风吹日晒。

朱由检开始派人处理难民问题,这些都是大明最为健硕的劳动力,由朝廷派人路上给他们吃的,送他们前往朝廷分配的不同地方,同时给予他们田地耕种。

这种好事怎么会有人拒绝?

原本京师城外聚集了几十万的难民,也就半个多月的时间,削减到只有几万之人。

这些人还是因为得了瘟疫,朝廷不让他们离开,必须把他们治疗好,才能让他们离开,以免瘟疫扩散。

各种政策之下,民心逐渐回归。

除此事之外。

继朱由检收服了山西八大商之后,与东南沿海的宗族势力展开大战,并且收复东南沿海所有码头,抄了东南沿海那边豪门贵族的家。

消息再度传遍朝政,一时间让百官心头一骇。

同样的,从这些沿海宗族家族里搜出来的账本,也记载了朝廷各大官员往来记录。

原本被血液染的一片红色,还没有来的彻底清洗的刑场,又迎来了新的一波客人,杀的是昏天暗地,杀的是文武百官胆颤心惊。

谁也没想到朱由检如此之狠。

文武百官不是不想汇聚实力前来抵抗,是完全抵抗不了朱由检。

原本文官们能靠着骂街和各种方式逼迫朱由检,但是现在的朱由检,现在的崇祯皇帝已然已经偏执到疯狂,你们骂就认同你们骂,你们要说朕是个暴君,那朕就做一个暴君给你们看!

当皇帝真正的强硬起来,所谓的官员压迫皇权不过是一场笑话。

除非实力差距到极其离谱。

文官都不行,更别提武将。

禁军,京师,还有两大新军,还有孙传廷和卢升象等等李长生口中所说的武将,都被朱由检提拔,肯定会依附皇权,不会傻到和朱由检对着干。

朱由检已经一手将整个朝政全部把握在了手中,再加上几场大战打下来,自己的威望已经达到了顶峰,对于朝廷的掌握,丝毫不比之前那位太祖皇帝差。

甚至由于朝中没有那些开国功臣,各大势力也被他清除的差不多,比起太祖皇帝朱元璋对于朝政的把控,朱由检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加上朱由检大力的宰杀肥猪,如今的国库富裕,到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东南沿海的富商比起晋商八大商丝毫不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光是各大宗族庙宇储存的黄金,都有足足三百万两,白银过亿,各种煤矿,铁矿,盐矿资源更是超乎朱由检的想象。

东南沿海的富商能比晋商八大商还要富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疯狂的走私,背靠大海是个天然的走私渠道!

周围的海禁政策,沿海家族的钱财经营之下,对于他们来说完全就是一张废纸,当地官员甚至帮着走私,毕竟他们能拿到的钱财,可比朝廷给的那点俸禄都太多了。

将东南沿海掌握到自己手中之后,朱由检上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废除祖传的海禁政策!

这是李长生特意提给他的,大海就是一座赤裸裸的金库,无论是海运的税收还是什么方式,都能给朝廷带来源源不断的赋税、钱财,还能帮助朝廷召开眼界接触更先进的科技,更多的文化等等!

可能会有弊端,但利大于弊!

源于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从来都是错的。

这一点朱元璋也在食神居,向朱由检承认过。

所以朱由检重新掌握东南沿海的第一件事,便是开放海运。

废弃掉了祖传的禁海政策。

朝廷中不乏一些迂腐老臣对此持反对意见,但朱由检现在理都懒得理他们。

仅仅是除掉禁海政策的一个月,朝廷开始逐步接手东南沿海的家族的生意,一个月时间便给朝廷带来了一百万两白银的收入。

这恐怖的收益看得朱由检眼睛都直了!

这还仅仅是开放的一个月,朝廷没有彻底接手的情况!

如果大力的发展,东南沿海所带给朝廷的收益将会远超大明之前的赋税!

朱由检喜不胜收!

之前那些反对废除海禁的迂腐老臣,一个个也不说话了,乖乖巧巧的喊了一声陛下圣明,是我等迂腐。

更有好消息接着传来,毕懋康把车床研究了一个透彻,呕心沥血一月多时间,终于制造出了大明第一把栓动式步枪!

一次性可以上三发子弹!

虽然载弹量和射速还有精准度,不如莫辛纳甘,但是在同时期的武器,大明的这一把栓动式步枪,已经是降维打击!

朱由检亲自将其命名为新明一式步枪!

而且子弹也开始更新换代,开始冶炼合金作为弹壳,炼钢用作弹头!一天产能全开,能制造出三万多发新式子弹!三百多杆新明一式步枪!

这已经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额!

尝到了甜头的毕懋康立刻跟朱由检哭穷,车床不够用,一百架车床太少了,完全不够用!

陛下赶紧从哪里多搞点车床过来!

想要制造车床,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还要是有些困难。

朱由检答应了下来,想着下次去到仙师那里一定得多要点车床过来。

大明朝的一切开始焕发盎然的生机,朱由检虽然近期杀了很多人,但是杀的都是贪官贵族,杀的都是那些吸大明的血吸百姓的血的恶吏!

对于百姓可是仁爱有加,又是减免赋税,又是赈灾等等,再加上这次难民的处理,朱由检在民间的声望陡然提升了不少。

朱由检这个明末皇帝终于可以喘口气的时候,又有一件破事传来。

是明末的宗亲们开始跟朝廷要银子了。

一开始朝廷还说没有钱,各种拖欠他们的俸禄,那帮宗亲们虽然恼怒,但的确也没有办法,毕竟朝廷是真的没有钱,撒泼耍无赖,朝廷也变不出钱给他们。

但现在不一样了啊,朝廷先是平定了各大农民起义的叛乱,又是抄了晋商八大家又是抄了东南沿海,还派人接手了他们的生意,将私企强行的变为国企。

那现在国库是肥的流油啊!

各大封地的藩王也开始纷纷要钱,毕竟你朝廷肥了是肥了,但我们可得是你朱由检的宗亲啊,你不给我们点钱怎么行?

朱由检派人一算,顿时心疼的不能呼吸,加上朝廷之前的赖账,要发给所有宗亲包括各大藩王的钱财,加起来足有五千万两白银之巨!

朝廷就算是再肥也经不住这样吃的啊!

坐在书房中的朱由检看的,这个数据直接一手扯的粉碎,要钱没有,要命他朱由检倒是有一条!

不行了,必须对大明这个最大的毒瘤动手了,否则哪怕大明赚再多的钱都是无底洞。

没过多久,各大王都收到了朱由俭的一纸调令。

那啥,朕要过寿了,你们作为朕的兄弟啊,叔叔啊,都得过来一趟,朕在京师等你们,最好把咱的侄子啊,嫂嫂啊,什么的都带过来玩一趟,朕也好给你们发钱。

有傻乎乎的立刻屁颠屁颠的赶去了。

但也有聪明的王爷察觉到不对。

不对啊,你朱由检最近干了这么多大事,杀了这么多人,突然叫我举家去京师,多少有点脖子发寒。

面对这些因各种理由不肯前去的王爷,朱由检处事倒也简单,让曹变蛟黄得功等人亲自带大军前去接!

现在朝廷的实力可不是藩王能够拟比的,也不是所有的藩王,都是永乐大帝朱棣。

于是所有的藩王都被朱由检乖乖的弄到了京师,连带着拖家带口。

第二天朱由检把所有王爷弄到早朝上,告诉了他们一个消息。

“如今大明各地灾难不断,难民数以百万记,你们得帮朕分担分担。”

各大王爷听到这段话,还以为朱由检赚了这么多钱还不满意,还在哭穷,让他们捐钱,想到朱由检最近的所作所为,每一个王爷都准备好大出血了。

结果朱由检更狠,直接惦念起他们的老底。

“从今天起啊,你们就别回家了啊,正给你们每人都在军师留了一个大宅子,你们举家以后都留在京师了啊,就居住在朕眼皮子底下。

每年还是该给你们发钱发钱,就在朕的眼皮底下当个逍遥王爷就可以了。”

“你们回不去了,那封地也没用了,也就归朝廷所有了,朕要划分给难民,让他们去耕种,给咱大明生产粮食。”

此话一出,所有王爷都懵了,啥情况,我以为你只要我的钱,但你他娘的把家产全拿走了?

这哪行?一帮王爷一哭二闹三上吊!说什么就是不同意!

他们在自己封地上就是土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增加税收就增加税收,每天过的纸醉金迷,乐哉乐哉,何不快哉?

这要是在你眼皮子底下,什么锦衣卫东厂还不是裤衩子都不剩?

不行!打死不干!

一帮王爷天天坐在奉天殿外就是闹,说什么都不同意。

什么陛下有违背祖训,怎么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政策,你朱由检如此之做,势必要遭天谴的!

太祖皇帝在九泉之下会把你朱由检吊起来抽的!

朱由检听的直冷笑,他娘的,太祖皇帝早就这么干了!

你还别说,这么干是真的省钱。

这帮王爷威胁不大,毕竟经过高祖皇帝朱棣一次削藩过后,明朝的王爷大多数都废了,都只会敛财作乐,想要再出一个奉天靖难的朱棣显然是痴人说梦。

毕竟他们现在全部都被搞到了京城,手上又没有兵权,就算是有朝廷也丝毫不怂,毕竟现在的朱由检兵力实力打天打地都行。

朱由检理都没理这帮王爷,直接将这个消息传遍天下。

天下人傻了,明朝宗亲也傻了,传了几百年的规矩就被朱由检这么改变了。

也有聪明的明朝宗亲立刻认识到,这是朱由检心疼钱了,他们的处境也要不妙了。

果然没过多久又是一则政策,比处理王爷们的政策还要来的震撼。

废除所谓户籍制度,百姓们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包括所有黄籍的皇室宗亲,朝廷从现在开始不会再给他们发放俸禄,想要获取朝廷的俸禄,只有考取功名,才会重新得到自己身为皇室宗亲的俸禄!

此话一出,又有人不干了。

我每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就能领钱的工作,被你朱由检一句话取消了?这可不行!

明朝的皇室宗亲,那可是不少人,立刻聚集在宫门外进行抗议!

但朱由检跟这帮人的血缘关系,不知道淡到哪个鸟去了,对付他们可没有对付王爷的善心,锦衣卫和东厂一出,各种把柄一抓,宰了一批又杀了上千号人。

一瞬间所有人都老实了。

自己是大明皇室宗亲这句话,留着以后慢慢炫耀吧。

原本还不屈服的王爷一看,得,你朱由检这么玩,我认怂,乖巧的回到了朱由检分给他们的府邸,当一个逍遥王爷。

当然大肆敛财,欺压百姓的事,是不可能随意办到了,毕竟现在的锦衣卫和东厂,那可是真恐怖。

也有令死不屈者,非要要回自己的封地,死扛跪在宫门前。

朱由检的耐心也耗尽,我大明未来的运势就是这样,不处理了你们,怎么保全千万百姓?

下了个死命令,下次上朝还有人跪在这革新一切,贬为庶民!朕要是不办,枉为皇帝!

加上着最后一句话,朱由检几乎就是破釜沉舟,明摆着告诉你们,你们要是再不走,朕绝对干你们,毕竟朕连枉为皇帝这句话都说了。

在犟的人也看出来了,朱由检有多狠,乖乖巧巧的离开了。

彻底解决大明内乱的朱由检终于能舒舒服服的睡个好觉,接下来只需要自己勤勉一点,好好处理各地天灾涌来的难民,恢复大明国内的民生,大明便不会亡于他手!

在最后对付那关外无耻的建奴!

朱由检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