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剑宗在东垣禁地深处,亦有一块祖地。
此地名为藏兵谷,谷中并无神兵利器,只有历代宗门剑修在此地坐化、或是问剑更高处之前,所遗留的一缕纯粹剑意。千百年下来,剑意积少成多,整座山谷都充斥着肉眼可见的锋锐之气,寻常弟子根本无法靠近。
余新荣一步一叩首,正行在这条通往山谷深处的朝圣路上。
步伐很慢,每一步都踏在先辈曾踏过的石板上,感受着那股深入骨髓的剑气冲刷,神情庄重而虔诚。余新荣资质平平,修行四百余年,才堪堪摸到归海境的门槛,与郝仁那样的天之骄子有云泥之别。
余新荣坚信,只要心足够诚,剑足够纯,总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就在余新荣即将踏出最后一步,迈入那片剑意最为浓郁的谷心之地时,动作顿住了。一股狂到没边的剑意,从遥远的天际尽头炸开,紧接着,一声响彻天地的怒喝,穿透厚重铅云,直抵心神。
“冉佢何在!”
余新荣猛然抬头。
那声音,那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剑势,这辈子都忘不掉。
是荆黎。
是那个曾被妖魔围困、九死一生之际,一剑斩开生路,却连姓名都未曾留下的青衫剑客。
余新荣来东垣禁地,除了历练,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再见恩公一面,当面道一声谢。可万万没想到,再听到恩公的消息,竟是以这种方式。
挑战冉佢?那可是盘踞在禁地最深处,连宗主黄丹都告诫门下弟子必须绕道而行的古老存在!
余新荣脸上,浮现一抹浓重的苦涩。以余新荣的修为,别说去帮忙,恐怕连靠近那片战场的资格都没有。
余新荣低头,看着自己身前那片剑意纵横的谷心,先辈们的剑意在此地沉睡,等待着有缘的后人来继承。
片刻的沉默后,余新-荣忽然笑了。
那笑容里,有释然,有决然,也有一股豁出去的快意。
“余新荣,人微言轻,修为低劣,报不得万一。”
“但逐鹿剑宗,知恩图报。”
余新荣不再叩首,而是直挺挺地站着,对着那片先辈剑意沉睡之地,深深一揖。
“今日,弟子余新荣,请诸位老祖宗……”
“出剑!”
余新荣心中那道被宗门下了十二道禁制,严令不许轻易示人的剑心,在这一刻,轰然运转!
剑心——接木移花。
可今日,余新荣顾不得了。
神魂深处,一朵虚幻的青莲悄然绽放。莲心之中,并非莲子,而是一片混沌的虚无。这便是“接木移花”的根本,是能容纳万千剑意的道台。
一缕纤细却坚韧的神魂丝线,自莲心探出,小心翼翼地探入了藏兵谷的虚空之中。
下一刻,整座沉寂了千年的藏兵谷,活了过来!
“铮!”
一声苍凉的剑鸣,自谷底最深处响起。一道霸烈无匹、带着开山断岳之势的剑意冲天而起。那是一位八百年前战死于此的峰主所留,其意不屈。
余新荣的神魂之桥轻轻一颤,那霸烈的剑意顺着丝线,涌入青莲道台,并未伤及分毫,而是静静悬浮。
“铮铮!”
紧接着,是第二道,第三道……
一道剑意哀婉凄切,如泣如诉,是一位女剑仙临终前的眷恋。
一道剑意堂皇浩大,正气凛然,是一位戒律长老一生恪守的规条。
一道剑意阴冷诡谲,如毒蛇吐信,是一位剑走偏锋的怪才毕生所悟。
他们都曾来过人间。
他们都曾在禁地出剑。
一道,十道,百道,千道!
无数道颜色各异、形态万千的古老剑意,仿佛听到了某种召唤,自沉睡中苏醒!它们从山石中,从土地里,从虚空中,纷纷拔地而起!
……
魔气如渊,天地如墨。
荆黎持剑而立,周身煌煌剑意凝而不发,将方圆百丈之地化作一片净土。
而在荆黎对面,那片翻涌的魔气之中,一尊庞大到难以想象的身影,缓缓显现。
那是一头形似巨猿,却生有六臂,浑身覆盖着漆黑鳞甲的古老凶兽。它的眼眸,是两轮猩红的血月,漠然地注视着脚下那只蝼蚁。
八境大妖,冉佢。
“多少年了……”
冉佢开口,声音仿佛是无数座山峦在同时崩塌,带着沧桑与死寂。
“已经多少年,没有见过你这样,急着来送死的人族了。”
冉佢一只巨手缓缓抬起,那手掌遮天蔽日,掌心之中,魔气流转,竟是自成一方天地。
“你的剑,不错。”
“可惜,太弱了。”
话音落下的瞬间,天地为之一暗了。
没有惊天动地的碰撞。
荆黎只觉得周遭空间猛然一紧,天地瞬间颠倒。引以为傲的“东泱”剑意,在这股绝对的力量面前,竟连一丝涟漪都未能掀起,便被彻底压制。
下一刻,荆黎已身处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小天地之中。
四面八方,是粘稠如水银的魔气,不断侵蚀着荆黎的护体剑罡,消磨着荆黎的道基。更可怕的是,这魔气能钻入神魂,要将剑心彻底冻结,让那颗曾照彻天地的“东泱”大日,陷入永恒的黑暗。
绝望、孤寂、无力……种种负面的情绪化作实质的梦魇,在心头轮番上演。
大道倾斜,人族占据世间之主的宝座,天底下能够达到妖王层次的大妖基本都榜上有名,他们或许出身不同,种族不同,神通不同,岁月不同。
但有一点,只要是成就妖王之名的大妖,其战力之高,同阶之内,鲜有敌手。
冉佢,成道三千载,能在禁地之内盘踞多年,曾经面对无数剑仙围杀而不死,杀力难以想象。
天门境界?真觉着成了剑仙就可以横行无忌,天上地下老子第一了吗?
冉佢嗤笑不断。
只是这位妖王有些不太明白眼前这小家伙儿哪来的胆子,敢只身闯入不说,还敢直呼他的名讳?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陷入好似永恒绝望中的荆黎心头一念而起。
修道之士,心之所念,便是大道所向。
“诸位,可否借剑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