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在下崇祯 > 第540章 丧心病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修建铁路,自然是要征用民田的,征用民田,那就要给予百姓补偿。

朱由检深知百姓生活不易,凡是征用的田地,一律全额发放补偿款。

只是,修建铁路是兵部车架司的事,可统计征用的民田,补偿百姓,更多的则是需要地方官府的配合。

征用了民田,统计好数字,兵部车架司就直接将补偿款给了地方官府,由他们代为发放给百姓。

一来,地方官府对于百姓情况更为熟悉,也更为方便。

二来,兵部车架司一刀切,将补偿款给了地方官府,他们也能省点事。

然,这人有好人坏人,官也有好官坏官。

征用民田的补偿款,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这笔补偿款一到鱼台县,鱼台知县就开始活动心思。

贪污,他倒是不敢贪,因为这补偿款是白纸黑字有记录的,而且兵部车架司和省里都有相应的公文。

不过,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吗,鱼台知县就想了一个办法。

他将本该一次性发放的补偿款,改为了按月发放,分十二次,一年之内发放完毕。

他先发一个月,也就是总数的十二分之一。剩下的那十二分之十一,他拿去放高利贷。

他身为鱼台知县,在鱼台县一手遮天,他也不怕有人不还。

甚知鱼台县的一些富商,本来生意经营的挺好的,不需要借贷,但是呢,或是威逼,或是利诱,还有的人是想着巴结知县,这些人也纷纷借贷。

同时,他还和大明兼济银行鱼台县分行打好了招呼,凡是有上银行借贷的,银行一律不借。银行的人,反而还会向前来借贷的人推荐,说秦知县那里可以借贷。

当然,这高利贷生意不是用的秦知县的名字,而是用的秦知县小舅子的名字。

凡是来借贷的,那都是着急用钱的,加上又是银行推荐的,这些人也就信了。

结果,利滚利,欠债越来越多,还款的期限本来就短,而且没到期限就催着还款。

有的人被逼得没办法了,就去告官。可是,到了县衙,县衙里面接待他们的,就是去催债的打手。

那,还能怎么办呢,只能自认倒霉了。

就这么过了大半年,倒也没出什么岔子。这个鱼台县的秦知县,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

不过,这个钱,他不可能一个独吞,上上下下都有打点。

这个秦知县拿着赚来的钱,再加上他之前的积蓄,到处送礼,找门路,这才又升迁了沂州知州。

可是,这个秦知县升迁走了,老百姓的补偿款还差三个月的没发呢。

到发补偿款的日子了,百姓都排队到县衙领钱。

但钱都让秦知县卷走了,在县衙主事的县丞李有道没有钱,他也不可能自己搭钱填这个窟窿。

李有道先是搪塞了过去,说起晚几天再发。因为之前的补偿款都按月发放了,百姓们呢也没有怀疑,就离开了。

李有道则是想办法补上这个窟窿,他先去了沂州,向升迁沂州知州的秦知县禀明情况,让他想办法把窟窿补上。

这个秦知县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表示,就剩下三个月的补偿款了,没多少钱了,还值当的要,真是没出息。

李有道好说歹说,连连规劝,说您这刚刚升迁了沂州知州,要是因为这事再把您的大好前程耽误了,不值当的。

秦知县一听,也是。我这好不容易送礼才升迁的知州,还没捞着钱呢,要是因为这事再出了岔子,还真不值当的。

于是,他就让李有道去找他的小舅子光培乾。

在秦知县当鱼台知县的时候,他这个小舅子光培乾沾了他的光,在鱼台县生意做的很大。一些秦知县不太好出面的事,也都是这个光培乾出面解决的,这小子也有钱。

李有道得了指示,便去找光培乾要钱。

光培乾给了一个月的钱,就不再给了。因为他的生意大不如以前了,很是惨淡。

原来,你光培乾是鱼台知县的小舅子,鱼台县的人那都巴结你,光培乾什么都不用干,只要他的商铺开着门,那都能赚钱。

可现在你光培乾的姐夫调走了,虽说是升迁了沂州知州,可鱼台县不归沂州管。

县官不如现官,鱼台县的人,那自然也不会再上赶着巴结他光培乾,他们有这份精力,有这份钱,还不如想着好好巴结下一任知县呢。

毕竟,清官是少数。送礼,也得可着现任官来。你光培乾是上一任知县的小舅子,又不是下一任知县的小舅子。

大明朝的官员,是不允许在官员户籍省份任职的,而且跨省调动那也是常事,比如说一个山东的知县,下一任官职,调到山西、调到广西,那都有可能。

所以,秦知县这一调走,那就是人走茶凉,鱼台县的这些人,自然也就不可能再鸟光培乾了。

光培乾的生意惨淡,平日里也是嚣张惯了,这又没了进项,剩下两个月的补偿款,他就不愿意出了,甚至还说,谁敢再要钱,就收拾了他们。

这个光培乾倒不是说大话,而是他确实有底气,虽然他姐夫不是鱼台知县了,可是拿补偿款放高利贷这事,鱼台县衙里的头头脑脑,几乎都跟着沾了光,收了钱。

就算他光培乾不出头,鱼台县衙里的那些官吏,也会想办法把这事压下去。

本来事情已经被鱼台县衙的人压下去,可是没想到百姓们居然去铁路上闹事,更没想到,还惊动了路过的江户伯黑云龙。

前来督察此事的济宁兵备副使宋一鹤听了李有道的诉说,眉头紧锁。

“他秦之昌担任鱼台知县时也不过是个七品,就算他现在升迁了沂州知州,也不过是个从五品,拿赔偿款做文章,仅凭他秦之昌一个人,就能够做到?”

“而且,他秦之昌好歹也是朝廷命官,他要是想赚钱,方法有的是,可是他居然拿着补偿款去放高利贷,李县丞,你不觉得有些可笑吗?”

李有道扑通一声,又跪下了,“宋兵宪,别说是您了,当时我听到秦之昌要拿补偿款去放高利贷的时候,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他秦之昌偏偏就那么做了。”

“不过,秦之昌并不指着放高利贷赚钱,而是借着这个由头,强抢民财。”

“富户借贷,更多的是为了巴结秦之昌,就是为了给他送钱。”

“可普通百姓要是想借贷,银行根本就不借贷给他们,反而是把他们推荐秦之昌小舅子光培乾那里去。借贷的百姓本就是急等着用钱,一看是银行推荐的,也就信了。”

“可是,不到期限,光培乾就带着人上门催还,要是还不上,直接就收了人家的房子,收了人家的地,抢了人家的妻女抵债。”

“抢来的田地,光培乾转手就卖给了本县的富户,抢来的女子,或是卖进妓院,或是供上面的大人们解闷。”

“就算是那些百姓告到官府,他们也告不赢,反而会被关进大牢。”

“还有,就是有一次秦之昌酒后失言,说沂州知州空缺,上面有人传出消息,谁出的价高,这个位置就是谁的。所以这个秦之昌才这么不择手段,挪用补偿款放高利贷。”

宋一鹤面沉似水,“那你知道上面都有哪些人涉案了吗?”

“卑职,卑职,卑职不敢说,最多也就是有所猜测。”

“说。”

“府台大人,和秦之昌来往密切,再往上,卑职就真的不知道了。”

宋一鹤冷哼一声,“来人,拿着巡抚衙门的公文,将兖州知府请到鱼台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