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审批手续到手比乔木想象的还快。

这段时间村里的糖厂因为原材料甘蔗已经消耗完毕照例停工。

这天,村长带着乔木去了糖厂。

糖厂的位置靠近甘蔗林,在村头,原是村里唯一地主家的仓房,解放后被捐给了村里。这一做法让他保住了小命,家里人的成份划为富农而不是地主,算是意外之喜。

厂房里还算卫生,只有零星的甘蔗渣没有收拾干净,空间也较大,原来所谓的糖厂只有一台榨糖机。

“吴爷爷,榨糖同加工糖果不同,最好找人把墙刷白,还要准备几个大土灶、大铁锅。”说着,乔木把需要的工具、设备说了一遍。

“这些都不难找,篾匠、木匠那里就能配齐。”村长爽快的说,示意吴建国去准备。

吴建国看向乔木:“乔木列个单子给我,一次解决。”

“好。”乔木点头,“待会我去吴爷爷家将做法教给婶子,生产就让婶子来管,您看怎么样?”

“行。”吴建国暗喜,懂方子能做出来也算身有所长,是好事。

同两位长辈又转了转,商量好工作安排,乔木就回了知青点。

“乔,最近忙什么呢?”黄娟靠在椅背上问道。

她坐的椅子是竹椅,呈现出青碧色,看起来很可爱。

“这椅子不错。”乔木赞道。

“吴篾匠做的。这人手可巧了,能用竹篾做很多东西,竹斗笠、竹篮、竹筐、竹椅,甚至连行李箱都能用竹子编,真得太厉害了。”黄娟满脸佩服。

“这么能干?手工达人啊。”乔木惊讶不已,“怎么这么久才听说这个人?”

“家里成份不好,比较低调吧。”黄娟叹气道。

“其他人呢?”乔木看了看,见知青都不在。

“不知道。”黄娟耸耸肩。

自从分成两组吃饭,原来因乔木聚集起来彼此亲近的几人再次疏远,尤其同李红,只有点头的交情了。

乔木小声道:“村里的糖厂要扩大产品种类,会加工糖果、米花糖一类,招人的名单里有你。”

“真得?”黄娟惊喜道,“能不干农活?”

“嗯。”乔木点点头,“男生是孙平。”

“谢谢你,乔木。”黄娟高兴地手舞足蹈。

“以后村里会更忙,但日子也会更好。”乔木笃定地道。

“还有什么别的业务?”

“养猪场。养了猪,年底就有肉吃了。”想到各种烧法的猪肉,乔木嘴里口水横流。

“希望不是做梦。”黄娟不敢相信,唯恐期望太高,失望太甚。

乔木笑笑。估计不管对谁说,都不会相信。还是让时间来证明吧。

两人吹着凉风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赵天,你怎么了?”黄娟惊呼一声。

乔木忙抬头看去,见爱穿白衬衫的赵天站在竹篱笆前,全身颤抖,脸色苍白如纸。

竹篱笆是修缮破屋的时候顺便做的,挡君子不挡小人,但因为乔木的特殊身份并没有人刻意为难或者使坏。

两人赶紧走过去,扶着摇摇欲坠的赵天坐下。

“你这是怎么了?中暑吗?”天也不是很热。

乔木端着凉茶递给他:“先喝点水。”

赵天这个人几乎没同人单独相处过,平时对人也总是淡淡的,让人总是猜不透内心的想法,除了“二哈”孙平这个发小,似乎没人能亲近他。

对于身体不适时来找乔木,只能归结于她是唯一的赤脚医生。

赵天接过茶缸子,一饮而尽,豪迈但不显狼狈。

随后,他微笑道:“同恶鬼斗法耗了点功力。”

黄娟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你可真行。这样的话少说,免得被人抓去批斗。”

赵天继续微笑,就知道没人信。

乔木抽抽嘴角,又仔细看了看对方的神情,心里“咯噔”一下,似乎并不是信口开河。

难道这还是个有鬼魂的玄学世界?这可不是好消息,她不懂啊。

忍不住问道:“恶鬼多吗?会对普通人造成危险吗?”

赵天看了她一眼,真有人信啊。

黄娟又白了他一眼:“乔木,别听他胡说八道。”

赵天笑笑。

但乔木仍然盯着他,一副不回答便不罢休的样子。

赵天只好道:“大多数不会造成生命危险,或会造成体弱、不适。”

想到看过的那些恐怖小说,她慌里慌张道:“会不会有邪修专门抓那种阴年阴月阴日阴时的女子或者阳年阳月阳日阳时的男子练功啊。”

听到这话,赵天神色变得严肃:“从哪里听说的?”

“古人笔记?”乔木眼神游移。

黄娟瞪大眼睛,长长呼出一口气:“还以为是真的,尽吓人。”

赵天郑重道:“少看这些东西。”

乔木嘿嘿一笑:“老早没了。这种书都变成纸浆了吧。”

赵天点点头。

乔木见对方不肯多透露内情,只好道:“这是受伤了?要怎么补补?红糖姜汤?辣椒水?”

黄娟咯咯笑道:“还老虎凳呢。”

乔木忍不住道:“这些都是阳性火性,应该能压制或者驱除阴邪之气吧。”

“想法挺多,不过全是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赵天摇头。

“好了,回去了,晚上不要出门。”他又道。

“不行,明年要在院子里栽一棵桃树。”望着赵天远去的背影,乔木喃喃道。

“桃树?有什么用?”

“辟邪,道士除妖驱邪少不了桃木剑。还可以吃桃子。”

黄娟长叹一声:“乔木,我发现你特别能沉下心,好像要扎根红旗村一样。难道你觉得咱们回不了城了吗?”

乔木反问道:“那你觉得咱们什么时候能回城?回城后又能做什么?”

见对方欲言又止,她又道,“你想说工作是吗?知青为什么下乡,根本原因是城市里的工作岗位不够,只能将富余人员赶到乡下。你算算,从五十年代到现在赶下乡多少人,又有多少回城的。”

黄娟眼睛立刻暗淡下来:“这么说回不了城了?”

乔木摇头:“若是政策不变,是回不去。但是也许没几年形势会好转呢?不管怎样,还是要坚持学习。”

“学习有什么用?高中毕业下地干活还不如乡下的十岁小孩。”黄娟忍不住道。

“若是有一天恢复高考呢?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黄娟点点头,情绪却并未有太大变化,估计不相信高考恢复的时候自己还赶得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