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知道,这个世界女性血脉里的各种传承十分神奇,哪怕曾经有过修真千年的经历,她也不敢保证一定能胜过他人。

不过,现在的乔木也早就不是昔日吴下阿蒙。随着梦里所学拳法的娴熟,身体越来越棒不说,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就连前世一目十行看过的那些书的内容也能清晰回忆起来。

有一世社会上刮起“国学”热,曾附庸风雅的跟着买了一些《古文观止》、《文心雕龙》等书,更是每天看一集《百家讲坛》,现在这些内容作弊般清清楚楚地印在脑中,这让她对省试、会试的信心也多了几分底气。

村长难得和乔木八卦了几句村里的闲事,比如住的不远处的王伯伯家中的桃树被雷劈了,不晓得今年还能不能吃他家的水蜜桃。又比如去年搬去县城的赵太平升了官做了捕头,吝啬的赵母也不想请乡邻吃吃酒庆祝一下。

乔木难得听到这些。在她的记忆里,村长是个性格爽朗,为人大气,很有胸怀的人,从来不多说别人一句不是。

乔木小声说:“我中秀才的时候家里也没请酒呢。”

村长听了,意识到有些失言,讪讪道:“你要是中举、中进士,家里就请酒了。村里有三四个秀才呢,想来你是不想小题大做。”

乔木回说:“估计赵太平家里也这么想吧,毕竟衙役不算官。”

村长尬笑,点点头,两人就将话题丢开,随后告辞分开。

回到家中,乔木在书桌边坐了下来。视线在砚台上一扫,果然,雨天的时候白菜叶上的水珠会变大一圈,一度以为是错觉呢。

拿起师傅布置的策论题目,乔木铺开纸张,蘸蘸笔,俯首案前写了起来。

时间总在投入做事时过的飞快,等写好两篇文章,细雨已经停了下来,天空飘着几块灰色的乌云,阳光不时从云彩缝隙里穿透出来,一扫阴沉。

微风拂过面颊,温柔的如同情人的手,一道金色阳光穿过窗户,洒在书桌上,夕阳西下,一天又到了尾声。

卯初,乔木再次被院中鸟雀的喳喳声吵醒。

透过窗户,晨雾尚未散去,而天色已亮,她也就不再磨蹭,而是穿上衣服,下了床,走到院中。

皎洁的玉兰已经过了花期,凋零残败,化作春泥,呵护着根须,等待着明年春日再次绽放。

乔木站在绿叶满枝的树下,上身挺直,腰部一拧,四肢摆动,一板一眼打起拳来。

全身气血充盈,泊泊有力地在血管脉络中游动,一股气息流经奇经八脉,最后汇于丹田之中,如百川入海。

不一会,头部上方一片雾气蒸腾。

“嘘——”

吐出一口浊气,乔木嘴角微微翘起,拳术已然小成。

缓缓停下动作,结束了早上的锻炼。

洗漱完毕,她将昨晚留好的饭团塞进背篓里,拎着铁锹,向仙居山走去。

既然答应了白公子的请求,自然会信守承诺,毕竟一诺千金嘛。

晨光穿过片片竹叶从缝隙里洒下来,照在山路上,忽强忽弱。刚走进山,乔木脑中就有个正太音问好。

“乔木,乔姐姐,你今天真的来帮我除虫吗?”白公子压抑着喜悦问。

乔木回道:“嗯。”

白公子嚷道:“太好了,太好了。乔木,你真是个言而有信的大好人。你来我请你吃好吃的野果子。”

乔木脚下不停:“好。”

白公子又问:“你喜欢什么样的野果子?甜的?酸甜的?水当当的?沙沙的?还是酥酥的?”

乔木脚下一顿:“都好。”

白公子又喊道:“我就喜欢吃甜的,最讨厌吃酥的。也给你准备甜的吧。草莓我最爱吃了,你来了,留给你吃。”

乔木一愣,原时空草莓最早是在民国的时候由俄罗斯人传入东北,没想到这个时空现在就有了。

她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白公子见她知道草莓是什么东西,欢快地说:“这个草莓是我在山里发现的,很多食草动物喜欢吃,我便移植了一片种在花园里。”

乔木不知道怎么应付白公子,这人话也太多了。

白公子看乔木沉默不语,说道:“你是不是不喜欢水果?其实我还种了不少药材,都是你们人类喜欢的,可以送给你的。”

乔木只好回答说:“没有,我也喜欢水果。你很能干啊,还会栽培草药水果。”

白公子兴奋的说:“当然,从我开了灵智,日子就过的很慢,只好给自己找点事做。我不光栽培草药果树,还养过鹿啊、兔子啊这些小动物呢。”

乔木听到这里,有了兴趣:“鹿?这山上还有鹿?”维度或许同以前经历的蓝星不同?

白公子高兴的说:“当然,还有麝啊,野猪啊。其实仙居山里宝贝很多。翻过银杏林东边第一座山头,那里有片温泉,冬天的时候,许多花草还会开花呢。附近溪流里还长着一种银鱼,味道鲜美。银杏林西边那个山谷里有种红色的灵果,听说百年才能成熟,能增长修为呢。”

听着白公子的唠叨,乔木一刻不停地跑到了银杏林。

或许是乔木是能和白公子交流的唯一一个人类,憋了一千多年的他不停说话,吵得乔木头脑昏昏。

乔木庆幸白公子的声音还带着奶音,这大大减轻了物理伤害。

站在伞盖一样的银杏树下,按照白公子的提示开始挖洞。

顺着南面的树根一直挖了七八米深,才看到两个一米多高、半米宽的蚁穴。

白嫩的蚂蚁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不停蠕动,看得乔木面色发麻,全身不适。

如果养只穿山甲就好了,她暗想。

强忍着不适,将这些白蚁及蚁卵连着泥土铲进布袋里、扎进。

在清理干净,与白公子确认没有漏网之鱼后,乔木才开始回填泥土,中间还回填了不少腐殖土,也算给白公子添加营养了。反正,白公子很满意。

没有挖出金银,乔木心里很失落,却也没有太过纠结。

将白公子安顿好,天色已近黄昏,顾不上饮食的乔木就要告辞。

“别急别急,乔姐姐,我的谢礼还没送呢。”

说着,一根隐形枝条伸到了乔木眼前,上面挂着个又脏又旧的荷包。

乔木心头不由大惊,暗想:“难道是储物袋?”

没错,基本装饰都没有,远不如平时所用那些绣着松竹兰梅云纹的精致荷包,看起来婴儿拳头大小、灰扑扑的劣等荷包竟然是传说中的储物袋,这太让人意外了。

据白公子说,这储物袋是一千多年前无意中得到的,因着自带空间,又未化形,一直没用上,就送给乔木了。

压抑着内心的喜悦接过储物袋,按照白公子的指示试着烙上自己的神识。

此时,她神识还不能外放,只好将储物袋贴在双眉之间,再慢慢将念力注入其上。

似乎穿透一层膜,眼前出现一个一百平米大小的空间,里面堆着一些金银元宝、枯草石头金属杂物及几本书,靠边上是个装满草莓、杏子、樱桃的竹筐。

拿出元宝一看,上面刻的铭记还是前前朝的,几百年了。

这笔金银加在一起足值上万两白银,算彻底解决了生活压力。

可惜不是个能种植的空间,乔木有些贪心的叹了口气。

随手拿出一本书,书名《乾元杂俎》,快速翻了翻,里面记录了各地药草分布、奇珍异兽、美食美景及奇闻轶事,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乔木越看越沉迷,对这个时空充满了好奇。这个乾元显然指的不是大周朝一个国家,而是涵盖了整个世界,也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的“乾元界”。

放下《乾元杂俎》,乔木又翻了翻其他书籍,除了一本介绍农桑种植、一本介绍机关术,其他几本都是医书,详细记录了医学体系及一些偏方验方。

这些意外收获,她已经打算把医术抄给村里的大夫秦大夫,把机关术抄给沉迷木艺的林木匠,再把农桑抄给村长。

至于那堆杂物,也不知道都是什么,矿石玉石估计是炼器材料。

白公子看她喜欢自己送的礼物,也很开心。

两人约好有空再聊,乔木便匆匆离开了银杏林。

回到山腰,被野草灌木覆盖的小路渐渐露了出来,草丛里不时窜出一只鸟雀或者野兔野鸡。乔木嗖嗖弹出几颗石子,只射中一只兔子,放进背篓里。

一路走过有不少野菜,看了看,只有马齿苋还正鲜嫩,能做窝窝头,乔木就随手采了点。

继续往山下走,一块大石后居然藏着丛枸杞,长的还不错,应该有些年头了。

乔木喜出望外,要知道在前世好的枸杞多长在宁夏等西北地区,现在这个仙居山脉可是在南方。

枸杞据说全身是宝,枸杞子做药材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润肺祛风,可以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化和夜盲症。此外,它还可以做营养滋补品,不光很多菜式里会放,像老火汤等汤品一般也会放。

枸杞嫩叶略带苦味,回味微甜,很爽口,清火明目,可以做汤、凉拌,也可和豆干调和,比起香干马兰头是别有风味。

摘了点嫩叶,打算回去做汤。

等走进家门,已经是华灯初上。

想到已经不缺银钱,很有必要改善生活品质,比如盖上几间青瓦房。于是,接下来的一周,完成每天的功课后,乔木就忙着联系砖瓦、石材、木料。

她已经搬到不远的王伯伯家,家里的房子也已经推倒,正在打地基,铺设水管。

新房要一个月才能完工,再加上干燥,要到七月中才能入住,不过,这完全低挡不住内心的期待。

时间嗖然而逝,转眼到了七月,房子造好了,完全按照乔木的设想,有正房,有厢房,正房与厢房用抄手游廊连接,不怕淋雨。

院中铺了青石板,不见泥泞。前院更是修了花园、莲池。花园按照季节栽种着梅树、桃树、石榴、枇杷、芭蕉、玉兰、桂花。莲池里更是种了些菱角、莼菜、茭白、菖蒲。

后院还种了棵银杏,那是白公子的分身,这样,就方便两人交流了。

遗憾地是白公子不能化形,其实,乔木还挺想养个正太呢。

有了新住处的白公子十分兴奋,对房里的摆设、物件、书籍都很感兴趣。

来了兴致的乔木就将他当做开蒙的蒙童,每天教着读三字经、千字文,还让他用树枝按照笔画写写画画,而白公子也是兴致勃勃,每天斗志昂扬、精神饱满的学习。

除了这个,每天晚上乔木还会给他讲一个睡前故事,从“农夫和蛇”到“灰姑娘”等等。

两天前搬入新居,乔木便计划今日温居,故而一早就到了镇上采买。

先是到肉铺拿订好的肉,又去杂货店买了些干贝、黄鱼干、带鱼、海带、海米等海货,再去买了些调料,还到县里老店里取了些南方人爱吃的糕团、糖果,这才叫了辆牛车,将采买的东西拉回家。

到了家里,时间还不到午时,不过村长已经请了几位手艺好的街坊拾掇起饭菜来,一些当季的蔬果都从街坊家里购买,毕竟,家家都有菜园。

随着乔木带来的大量食材的到来,厨房更是热火朝天的忙了起来。

知道以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不好到灶上帮忙,也没有逞能,只是交代了几句,比如海货要怎么用。

厨师轻拍了一下乔木的手臂,嗔怪道:“快去外面陪你师傅吧,这些食材大伙知道怎么处理,你不要把我们看得太孤陋寡闻。”

乔木颇有些讪讪地走进前院待客的地方。

她是真得没想到此时的江南饮食已经如此发达,完全将海货看得很平常。怪只怪从未在记忆里看到过,不晓得街坊也懂得如何烹制海货。

又仔细翻了翻记忆,发现江南水网湖泊众多,当地人爱吃淡水鱼虾,海货太过腥气,并不受欢迎,却不是不懂如何烹饪。

原来如此,她恍然大悟,还好让住在湖边的渔人送了些螃蟹及鱼虾,想来不会将宴席搞砸。

一边想着,脚下不停,走进前院。

只见一溜七八张能坐十几人的圆桌被摆在那里,随着烧菜的大厨将一盘盘的菜肴摆上圆桌,在座的街坊纷纷放下矜持,抄起筷子大开大合地吃起来,就连村长说了几句祝词都没人回应。村长也不恼,笑眯眯地看着大家狼吞虎咽,将菜一盘盘扫空。

乔木早就将师傅孟不移请了来。

孟不移这桌坐的都是村里比较有名望的街坊,有村长,大夫秦枫,三个秀才,地主胡不归,捕头赵太平的母亲赵青山,还有一个擅长根雕的木匠林之顺。

乔木心里奇怪赵青山居然也来了,不记得两家有什么交往。

实际上,因为父亲年轻守寡,除了村长家,甚少与村人来往。加之孟不移本身就是进士,乔木学习也不需要延请老师,故而家里与别家的交往少之又少。

这也是乔木暖居的原因,毕竟现在出孝了,哪怕年岁还小,已经能顶门立户,少不了日后与村里多打些交道。

在座的乔木年龄最小,便负责斟酒。

等斟酒斟到赵青山跟前的时候,就听对方说:“乔木啊,刚听说你中秀才,我和你太平大姐就想来看看你的,一直没脱开身。十二岁的秀才就是在咱们整个南郡也是了不起的。好好用功,争取早日考中举人、进士,能见到陛下她老人家。”说完,还朝北拜了拜。

乔木看她脸涨的通红,双眼迷离,知道喝多了,也就不再劝酒。又唯恐她言多必失,得罪其他三位秀才,就夹了些菜、盛了碗汤,试图堵上嘴。

好在,赵青山虽然喝的有点多,理智多少还在,倒没讲让其他三个已经不年轻的秀才不快的话来。

等斟酒斟到秦大夫跟前,乔木郑重道谢。

她还是后来知晓,刚来的那天,就是秦枫的一帖药,将她救了回来。

秦大夫留着时下文人流行的朝天髻,青衫磊落。或许精通医术,懂得养生,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起码十岁,是个风度翩翩的美大婶。反正,在乔木看来,比很多人气质脱俗,也更吸引人,有几分女版黄药师的感觉,很符合“形相清癯,风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的描述。

秦枫朝她挥挥手,表示自己是个大夫,治病救人是应有之意,让她不要客气。还道自己爱吃银鱼、白虾、莼菜,要真得想谢,就送点到家里吧。这让乔木不由失笑。

木匠林之顺擅长根雕,乔木也是去她家里定做家具的时候相熟的。她不光定制了成套的家具,将客厅、卧室、书房、厨房填满,还特意购买了一个根雕做成的茶台,足有两三平米那么大,配上四只木凳,很是精巧。

孟不移十分欣赏林之顺的手艺,还将她的根雕推荐给县里的熟人,大受好评。

至于地主胡不归,据传来自岭南,已在百花村生活了三年有余,为人比较热心,乔木也是第一次见。她是村长邀请来做客的,两人关系应该很亲近。

至于其他三位秀才,最年轻的也已经三十岁了,乔木与她们交流不多,只敬了敬酒,打个照面,认识一下,至少要避免在大街上看到认不出面孔。

看着三位秀才的眼神,想来就是“羡慕嫉妒恨”吧,毕竟乔木不仅是个年仅十二岁的秀才,还有一位将其视如己出的进士师傅,不知道省了多少物力、财力。

敬了一圈酒,乔木才在师傅的示意下坐下吃起菜来,菜色比平时家里的好太,十分丰盛。加上这桌的人都是“有身份的”,都很矜持,顾面子,故而菜肴没有像村人那样一扫而空。

这会乔木也饿了,快速夹了几筷子菜,吃了两块点心,喝了一碗老鸭扁尖汤,才加入闲谈。

大家并不熟悉,谈论的话题无非是庄稼的收成,哪里的奇闻异事,村里的八卦等,不一会,乔木就失去了兴趣。

不到半个时辰,宴席就结束了,桌上也没什么剩菜,街坊们每家拿着用棉布手帕包起来的两条猪油糕并几粒松子糖告辞离去,那是给的暖居回礼。

有热心的人家帮着刷洗杯碟碗筷收拾桌椅,等晚点送还给租赁的人家。

等到申时,酒席残局收拾好,温居的人也散了,只剩乔木师徒二人。

乔木招呼师傅先去休息,孟不疑也不推脱,便回了房。

等乔木将桌椅碗筷杯碟送还回来的时候,天色已近傍晚,西边的晚霞只剩一块鱼鳞般的云层。

夏季天色暗的晚,估算了下时间,现在应该七点钟的样子。

匆匆推开厨房的门,熬了些绿豆粥,又将黄瓜切丝、凉拌,清炒了苋菜,再将苦瓜炒蛋,这才将师傅叫醒用晚餐。

吃完晚饭,乔木收拾好,刚从厨房出来,就看到师傅正站在前院的走廊里欣赏白墙掩映的几株叶片肥厚的芭蕉。

脑中立刻想起幼年时师傅教的对子:“雨打芭蕉滴滴滚,风吹落叶点点愁”。

无意识地将视线投向院子里的落叶上,可惜,这个季节还真没多少。

“徒儿……”

乔木正发呆,就听到孟不移叫她。

小跑到跟前,眼睛带着询问看着师傅。

孟不移轻轻一笑,拍了拍她的头:“秀才功名有了,出孝了,房子修好了,好似也不缺银两,那就去县里书院读书吧。”

乔木忙问道:“师傅不肯教我了吗?”

孟不移嗔道:“怎么?出师了,不肯让我教了?”

乔木奇道:“那师傅为什么让我去书院读书呢?书院里没几个是进士呢。难道要放着大佛不拜偏去拜和尚?”

孟不移微微摇头:“学问上的事,随时可以问师傅。只是一个人成长,光有学问是不够的,还要与人相处,体味人生百味。在书院结交一二好友知己,收获宝贵友情,方不负少年时。

不是有句话叫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也是师傅希望你去书院的原因。那里学子众多,有比你有天分的,有比你家境优越的,有比你勤奋的,希望你能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不同东西,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会不卑不亢,坚忍不拔,做一个自强自立,自信豁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