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嫡女微胖 > 第146章 银子不好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也就是个贪吃的熊孩子被训了揍了,让莫瑾三个小姑娘好不解气,王氏和亲眷说好的间隙,听着小姑娘们尖酸的语气,也只是好笑,并没说都是自家兄弟姐妹不要介意的话。

喝完水,莫颜无奈耸肩,好吧,她也很介意,以后都不想跟莫楷一个桌子吃饭了。

不一会儿,外面姑娘们双陆也不打了,秦娟探头进来喊莫颜去厨房,因为要开始做月饼了。

陆家没那么讲究,过中秋,无非是去府城最有名的祥记买些月饼,舅母做上一大桌子大伙儿都爱吃的家常菜,吃过了舅母让婆子们收拾去,舅舅去找人下棋舅母去串门子,他们小一辈儿爱怎么玩耍怎么玩耍,反正老小都是随意。

诚毅侯府则仪式感要重很多。可能人多,确实需要从固有的习俗中维系一大家子的感情。

莫颜觉得有些新奇,也并不排斥。这里是父亲出生成长的地方,她来了,受的委屈归委屈,可是来之前怀着的孺慕之情还是有的。

丫头婆子们做好了各种准备,连面团都是揉好了,馅儿也都剁好调好了味,做主子的再动起手来,更像是玩闹居多了。

包的月饼也不是小小的一个个的,而是好大一块,都赶得上锅盖大了,饼里面包的五花八门,糖,芝麻,桂花,干果压成的碎末,外面压了嫦娥奔月图,月亮,桂花,兔子,祥云,宫殿,看着着实美轮美奂。

莫颜已经有点儿饿了,不过对这么大一块地月饼并不抱太大希望。一来里面的馅儿都不是她爱吃的,口味又是甜的。好吧,恐怕爱吃的人也稀少,大家图的也不是好吃,而是团圆的寓意吧。

洺冉在一旁伺候,看到月饼做好了,忍不住说道,“大小姐,往年中秋,老夫人都要给大爷留一块月饼的,今年大小姐回来了,这块不用留了。”

莫颜心里酸涩涩的,好吧,哪怕是象征性的吃几口,自己那份儿也要吃吃,权当代爹娘吃了。

月饼做好了,王氏带着姑娘们去布置院子,晚上吃饭的重头戏是吃月饼,吃完了重头戏就是拜月了。

她们在园内朝东的方向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枝,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正前方摆上了八仙桌,最中间的位置就是留给刚刚做的那个大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

连着莫瑾在内,姑娘们都非常的听话,王氏说什么做什么,怎么教怎么做,这也是一个家里闺中女儿的传统,大的场合里那些嘀嘀咕咕都要放下,做事就是做事,不然该学的没学好,出嫁了到婆家就该丢人了。

相比较诚毅侯府还算和谐的气氛,信宁侯府这边,就有些怪异了。

老太君一大早让各房的女眷都来让汤医婆问问诊,一时都兴致勃勃的来了,婆婆爱惜儿媳妇们的身子啊,个个心里都是舒坦得很,只是到一人拿个药方子,再用药方子到老太君管库存的大丫头那里领到一包包药材,这个个心里滋味儿就怪了。

有那性子活泼的还打趣道,“今年中秋咱都开始吃药了,是不是月饼就不吃了?”

大家嘻嘻哈哈的散了,拎着药材回各自回了院子,前脚刚落地,后面就有老太君院子里的婆子过来传话了。

老太君身子不爽利,也要吃药调理,今年的中秋团圆饭,就各房在各房吃了,晚上吃月饼赏月,也自行乐呵去吧。

这路数,还真是百年难遇,稀奇得很。不用凑大锅饭,各房自己开小灶,那个窃喜啊,呵呵,还是老人家心思重,有点儿毛病就等不及吃药了,她们年轻着呢,还是敞开肚皮好好过个节,过完了中秋再开始吃药吧。

没人对夏韵的深居简出有什么猜测,夏韵在夏家向来就是这样傲娇的让人围着捧争着宠的所在,人家是老太君的心尖尖,是侯府继承人的娇宝贝啊。

也没人对婵姨娘闭门养胎有什么怀疑,虽然是长房,生的还不是庶子,有什么稀奇,有三少爷这嫡子在,庶子一箩筐都是不稀罕。顶多,也就是婵姨娘老了有个依靠而已。

这样的事情,哪家后院都不是稀奇事。正房太太们琢磨这个都嫌费劲儿。谁让长房后院没个正经太太呢。

谢夫人母女闭门不出,则是不敢出,她是怕这事头上出现在老太君面前,会叫人把她们母女给赶了。所以听着大小女主子都去问诊,都开了药,谢夫人拉着女儿的手就冷得发抖。

别人不知道为什么,她知道。都是她害了夏韵,老太君亲自来补这个大窟窿,还拉了整个侯府的女眷下水。这样的手笔,魄力,都叫谢夫人心里犯怵。

然而各个院子里开开心心过团圆节,夏韵的屋里,老太君的屋里,还有婵月院,都是飘着一股子药味儿。信宁侯府自然是什么药材都齐全的,汤医婆晌午的时候被叫到老太君面前问话,她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大气都不敢出。

“真的没别的法子了?”夏老太君满是皱纹的燕窝里溢出了泪。

汤医婆又磕了个头,匍匐在地,“回老太君的话,民妇实在是无能为力。一来落得太迟,二来落的时候药性太猛,三来……大小姐这是身子还没养好,就又……民妇说句不当说的,幸亏是落了,大小姐年纪小,身子骨又……不够强壮,若是真到了生养的时候,十之八九也……”

夏老太君叹息里良久,才点点头让汤医婆起来,“行了,你好生给她调养。有命在就好,往后没孩子就没孩子吧。”她不得不认命,这汤医婆虽是个农妇出身,在千金科上,可是襄京首屈一指的。

偷偷出了一口长气,汤医婆才爬起身来退了出去。

一出屋,洺黎捧着盖着红布的托盘正等着她。汤医婆一望,就知道里面是给她的银子,可心里却是沉重多过于欢喜,富人家的银子,不好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