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的结局么!大家伙也都知道,成功了,燕王朱棣荣登大宝。朱棣对徐氏,可不是那种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普一登基,他就把徐氏立为了中宫皇后,更是在册封典礼上给了徐氏极大的殊荣。】
【怎么个特殊法呢?明太祖朱元璋在世之时,曾有过规定,皇后所用玺绶为龟纽,也不用单独颁发宣后诏书。然而咱们judy为表示对徐氏的重视与感激,不仅将皇后所用玺绶上的龟纽给直接改成了盘龙钮,封后当天更是让礼部官员单独在承天门宣读诏书诏告天下。】
朱元璋冷哼一声,对朱棣的某种改规制行为表示不满,不过看在他对发妻情深意切如他对妹子一般,他表示老子大人大量,不与这兔崽子计较。
朱棣无奈的翻白眼,表示这不都是他应该做的吗?
可惜斯人已逝,独留他这一伤心人。
【还有他还在诏书中大书特书徐氏的各种功劳和自己的感激之情,为表彰徐氏的二弟徐增寿在靖难之役中的功劳,哪怕他已去世,朱棣仍旧不忘在封赏功臣之时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让其儿子徐景昌承袭爵位。】
【至于建文帝的忠实追随者,却不被建文帝信任的徐辉祖,宁死不降朱棣。其实主播对此也很是不解,朱允炆有什么好的,值得你如此效忠,要知道站在你对立面的是你姐姐姐夫,正因为如此朱允炆疑心于你,可徐辉祖对朱允炆确实算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忠臣。】
【哎!他选择了当姐姐姐夫的敌人,至死不悔!可选择当忠臣的他最终面临的是城池被攻破,他效忠的皇帝消失不见了,那么他的下场可想而知。然朱棣最终没有杀他,只是将他圈禁在府中,甚至在他病死之后,由他的儿子承袭了魏国公的爵位。】
【试问建文帝身边其他人的下场,徐辉祖尚能病死,这结局是不是已经好的不能再好了!这何尝又不是他对徐氏的一种厚爱呢!朱棣是马上的英雄,对待敌人,他不会心慈手软,可英雄也有柔情的时候,面对挚爱的弟弟,为了不让挚爱伤心,他果断的选择了留情。】
洪武年间,朱元璋面前,徐达是坐也不是,跪也不是,作为一个臣子来说,他私心觉得他大儿子做的没错,人生在世,先得忠君,可这君说真的确实做的不咋的,还有他那女婿后面做的太好了,所以他该请罪呢,还是该挺直腰杆?
好在朱元璋及时的摆了摆手,表示这未来事早已改变,他也不会以未来之事定罪,况且他对于徐辉祖这种忠君的行为很是欣赏,唯痛心于自己晚年的有眼无珠。
永乐年间,朱棣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对于这个大舅子,他也是无奈,他好说歹说,他就是不肯投降。
说真的,他也是搞不懂,你说建文那小兔崽子在,不降也就罢了,可朱允炆都不在了,他还死僵在那干啥。
他看着就戳气,可杀又不能杀,好歹也是皇后的亲弟弟啊!
【种种迹象表明,不管是朱棣登基前,还是登基后,两人皆恩爱无比。徐氏在时,宫中无任何嫔妃,两人同起同居,有时候还一起讨论国家大事,甚至很多次,朱棣因忙于政事常常忘记吃饭,徐氏就在旁边候着也不吃饭,结果就是朱棣心疼的把她赶去休息。】
【至于某些野史说什么朱棣一生最爱的女人其实是徐氏的妹妹,在徐氏去世后,他想将真爱立为皇后,结果小姨子宁死不从,最终削发为尼以拒帝王之爱。这特么的都是无稽之谈,什么小姨子不小姨子的,咱judy至死最爱的依旧是徐皇后。】
朱棣惊恐,朱棣不可思议,他大大的不理解,他大大的困惑,后世为何会把他和小姨子联系起来,他对皇后的爱表现的还不够明显吗?
若不明显,他让史官再多记一笔,总之不能有这种莫名其妙的传闻来诬陷他,以至玷污他对皇后的爱。
朱高炽和朱高煦兄弟俩也很不可思议,瞪大着双眼,世人可以怀疑他们兄弟俩的感情,但是怎么可以怀疑他父皇母后的感情。
他父皇母后感情多好,他们兄弟知道,满朝文武知道,天下人亦知道。
想母后去世,父皇以泪洗面,痛不欲生,怎的会有人觉得他父皇的真爱是小姨?